第四章 长期饭票与颠覆性商业模式

换源:

  青州府,迎仙客栈,天字一号房。

名贵的紫檀木桌案上,摆着刚送来的早点:蟹黄汤包,雨前龙井,水晶肴肉,琳琅满目。

苏白穿着一身新裁的云锦长衫,半躺在铺着江南贡品丝绸的软榻上,指尖夹着一根象牙筷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眉头却微微蹙起。

他面前没有摆着吃食,而是那一沓厚厚的银票。

“一千零三十两,减去房租五两,这两日吃喝玩乐、衣衫首饰,花掉了……四十五两。”

苏白捻起一张银票,对着窗外的阳光看了看,叹了口气。

“还剩……九百八十两。”

若是被外人知道,这位名动全城的“诗仙童生”,在坐拥近千两巨款的情况下,竟会为区区几十两的花销而锁眉,怕是要惊掉下巴。

但对苏白而言,这根本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模式问题。

《将进酒》的墨宝卖了一千两,听起来是泼天巨富。但这买卖,是一锤子的。他还能写几首《将进酒》?

就算把李白杜甫苏东坡全搬出来,一首诗卖一次,总有卖完的一天。何况,诗词这种东西,威力越大,名声越响,就越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那个陈学政,看自己的眼神热切得像是在看什么绝世珍宝,一个劲儿地想把自己往官场和学宫里送。

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要的,是源源不断,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收益,让他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平到天荒地老的……长期饭票!

“一次性买卖,风险高,收益不可持续。”苏白眯着眼,现代商业的思维在他脑中清晰地浮现,“必须建立一个可复制的、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商业模型。”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了桌上那本客栈附赠的闲书。

书名叫《青州异闻录》,里面记录的都是些神神怪怪的短篇故事。苏白前两天无聊时翻过几页,差点没被那干巴巴的文笔和老掉牙的情节给劝退。

不是说狐女报恩,就是书生撞鬼,要么就是某某大儒一篇文章惊退了百年妖王。故事短小,道理先行,娱乐性约等于零。

他又想起了闻香书坊里那些摆在最显眼位置的话本小说,什么《忠烈传》,什么《劝学篇》,无一不是板着面孔在说教。

至于勾栏瓦舍里的说书先生?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段“三国”“列国”的老段子,一个故事能讲十年不带换的。

苏白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慵懒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一片广袤无垠、未经开垦的荒地,就这么赤裸裸地展现在他面前。

这个世界的精神娱乐产业,简直贫瘠得可怜!

内容匮乏,形式单一,完全停留在最原始的“一本书讲一个完整故事”的阶段。

没有长篇连载的概念,读者无法养成追读的习惯。

没有付费阅读的意识,作者辛辛苦苦写完,只能一次性卖给书坊,收益微薄。

更没有“断章”和“催更”这种后世被证明是无上吸金大法的核心科技!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商业计划,如同漆黑雨夜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脑海。

他要做的,不是再当一个“文抄公”,而是要当这个世界的“娱乐教父”!

他要用地球上那套成熟到已经内卷的商业模式,对这个原始、纯朴的市场,进行一次惨无人道的降维打击!

那么,第一个用来开天辟地的“大杀器”,该选什么?

苏白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个名字就蹦了出来——《西游记》。

论国民度,论通杀性,还有什么比得上这部神魔巨著?

上至王公贵族、大儒学者,可以从中解读佛道之争、心性修行;下至贩夫走卒、黄口小儿,能为那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猴子而欢呼雀跃。

它就是一个完美的,能打破所有阶层壁垒的超级IP!

说干就干!

苏白那股“为了搞钱”而生出的罕见动力,让他第一次主动地从软榻上坐直了身体。

“笔墨伺候!”他朝门外喊了一声。

很快,店小二就将上好的文房四宝恭恭敬敬地送了进来。

苏白屏退旁人,关上房门,深吸一口气,将意识沉入脑海中的图书馆。

《西游记》原著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但苏白没有直接照抄。作为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员,他深知“整理”与“编纂”的重要性。原著前几回,诗词歌赋太多,行文节奏在现代人看来稍显拖沓。

他要做的,是精炼!提纯!

他挥舞着毛笔,笔尖在雪白的宣纸上飞速游走。

他保留了原著的筋骨和神韵,但大刀阔斧地删减了那些冗余的风景描写和说教诗词,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冲突和爽点上。

石猴出世的惊天动地!

水帘洞称王的意气风发!

拜师学艺的坚定执着!

以及……学成七十二变与筋斗云后的那份睥睨天下的狂傲!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苏白完全沉浸其中,他那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素养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个改动都精准地踩在了能引爆读者情绪的节点上。

直到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他才终于停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桌上,已经铺满了厚厚一沓写满字的稿纸。

他拿起最前面的几页,看着上面自己写下的回目,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丝与他“诗仙”气质截然不符的、奸商般的微笑。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仅仅三回,一个无法无天、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形象,便跃然纸上。

故事,恰好断在孙悟空划掉生死簿,龙王、阎王上天庭告御状的前夕。

一个堪称完美的钩子。

苏白仿佛已经能看到,无数读者在看到这里时,抓耳挠腮、捶胸顿足,哭着喊着想看下一回的场景。

“成了。”

他满意地吹了吹稿纸上的墨迹。

产品已经有了,而且是王炸级别的产品。

接下来,就是运营和销售了。

苏白可没兴趣自己去开书坊,去雇人印刷,去满大街吆喝。那种事,太累,太麻烦,不符合他“咸鱼”的毕生追求。

他需要一个合伙人。

一个有钱,有渠道,有能力,而且……最好脑子不太灵光,容易被自己忽悠的合伙人。

苏白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张恭敬又狂热的脸。

闻香书坊,刘文成。

那个愿意花一千两白银,只为求一幅字的“冤大头”,简直是上天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工具人!

“刘掌柜啊刘掌柜,”苏白拿起稿纸,轻轻拍了拍,自言自语道,“上次让你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次,我带你赚个……金山银山。”

“当然,我拿大头,你喝点汤。”

他站起身,将稿纸仔细地收入一个锦囊,推开房门,对着楼下喊道:

“小二,备车!”

“去哪?”

“闻香书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