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清婉堂立,开张之日

换源:

  吉时已到。

在三长两短的鞭炮声中,东市大街最显眼的三岔路口,一块由梨花木制成、上书“清婉堂”三个秀丽大字的牌匾,被揭下了红绸。

阳光洒在涂着清漆的木匾上,反射出温润的光泽。

与周围那些或古朴厚重、或金字招摇的百年老店相比,“清婉堂”显得格外不同。它的门脸没有繁复的雕梁画栋,而是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两侧装有几近透明的大块琉璃窗,让屋内的一切都显得窗明几净,一目了然。

光是这份通透敞亮的气派,就足以让过往行人驻足。

“清婉堂”的伙计们,清一色穿着靛蓝色的合身短打,肩上搭着雪白布巾,个个精神抖擞。他们不像其他药铺的伙计那般懒散或谄媚,而是挺直了腰板,脸上挂着训练有素的微笑。

若兰一身利落的青色长衫,长发用一根木簪高高束起。她站在门口,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干练。她没有高声吆喝,只是在鞭炮声歇后,朗声道:“清婉堂今日开张,凡进店者,皆赠凝神香囊一枚。诸位,里面请!”

声音清脆,不疾不徐,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早已被吸引的看客们,抱着好奇与一丝怀疑,陆续走进了店门。

“嘶——”

刚一踏入,便有人忍不住发出低低的惊叹声。

店内没有传统药铺那股浓重到刺鼻的药味,只有一股淡淡的、混合着多种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地面是用青石砖铺就,擦得光可鉴人。一排排整齐的药柜,全都分门别类地贴着清晰的标签。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着门口的柜台。

柜台上没有杂乱地堆放药材,而是摆着一列列精致小巧的瓷瓶和木盒。

“这是……卖的什么药?”有人好奇地问。

一名伙计立刻上前,热情而专业地介绍道:“客官,此乃本店独家炮制的成药。您看,这一款是‘金疮药膏’,专治跌打损伤、刀剑创口,止血生肌,功效卓著。这一款是‘养颜丸’,由十数种名贵花草秘制而成,长期服用可气血充盈,容光焕发。”

每一个瓷瓶和木盒上,都贴着一张质感极佳的纸签,用隽秀的小楷写明了药名、功效、用法用量,甚至还有注意事项。价格,也同样标得明明白白。

这种售卖方式,京城之内,闻所未闻。

大家习惯了拿着药方去药铺,看着伙计手忙脚乱地称量、抓取、打包一堆干枯的草药。何曾见过这般将药制成成品,如卖糕点一般售卖的?

“这……能有用吗?”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将信将疑,他是一名镖师,常年刀口舔血,最关心的自然是金疮药。

“这位大哥,好不好用,一试便知。”伙计微笑道,“本店开张,所有成药皆可九折。这金疮药膏,方便携带,用时只需薄涂一层,远胜过您随身携带的那些零散药粉。”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街口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快看,是柳神医的马车!”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德高望重的“济世堂”主人,柳承志柳神医,竟身着正装,手捧贺礼,亲自前来道贺。

这一下,分量可就不同了!

柳神医是什么人?那可是连宫中贵人都时常请去问诊的国手。他肯亲临一家新开张的药铺,这本身就是对其最大的认可!

“柳伯伯,您怎么亲自来了。”

苏清婉从二楼缓步而下。她今日依旧是素雅打扮,却自有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气度。她含笑走到门口,将柳承志迎了进来。

“清婉侄女的药铺开张,老夫岂能不来?”柳承志朗声笑道,他将手中一个锦盒递上,“区区薄礼,不成敬意。祝清婉堂,生意兴隆,誉满京城!”

他目光扫过店内陈设和那些独具匠心的成药,眼中满是赞许:“将汤药制成丸、散、膏、丹,方便病人服用携带,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善之举!苏小姐的远见卓识,老夫佩服!”

有柳神医这番金口玉言,之前所有的疑虑和观望,瞬间烟消云散。

人群沸腾了!

“给我来一瓶金疮药膏!”

“那养颜丸,我要两盒!”

“快快快,柳神医都说好的东西,肯定差不了!”

柜台前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诸位,请勿拥挤!”若兰的声音再次响起,她指挥着几名伙计,迅速拉起一道隔栏,又拿出了一叠早已准备好的竹签,“若需问诊,请在此排队,领号等候。若只购买成药,请往这边柜台。人人有份,保证秩序!”

“领号问诊?”

“还要建立病历?这是何物?”

面对客人们新的不解,若兰和伙计们耐心地解释着。凭号问诊,可以避免插队混乱;建立病历,则是为了记录病情和用药,方便日后复诊。

这套新规矩虽然新奇,但细想之下,却极有道理。在若兰有条不紊的调度下,原本有些混乱的场面,很快就变得秩序井然。

开业首日,从清晨到日暮,清婉堂的客人络绎不绝。

等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关上店门时,所有伙计都累得直不起腰,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夜里,二楼的账房内,烛火通明。

若兰将最后一本账册合上,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她走到苏清婉面前,恭敬地递上账本:“小姐,今日……今日营业额,共计一千三百二十两。除去所有成本,纯利,超过八百两!”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寻常中等药铺,一年的纯利也不过如此。

苏清婉接过账本,平静地翻阅着。她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独特的商业模式,精准的产品定位,加上柳神医的“广告效应”,一炮而红是必然的。

她更看重的,是若兰在这其中展现出的统筹能力和临场应变。

“做得很好,若兰。”苏清婉合上账本,由衷地赞许道,“日后,这清婉堂,便全权交由你打理。”

若兰眼圈一红,重重地点头:“绝不负小姐所托!”

主仆二人,在烛光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她们并不知道,清婉堂这石破天惊的开局,早已在京城商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同一时刻,城南,京城最大的药材商“百草堂”府邸内。

少东家钱彬,正听着下人关于“清婉堂”的汇报。他二十出头,面色白净,眼神却带着几分阴鸷。

“你说什么?开业一天,就赚了我们半个月的流水?”钱彬的声音陡然拔高,他一把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啪的一声脆响。

“是……是的,少东家。”下人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们……他们卖一种叫‘成药’的东西,不用抓药,直接就能用。还有柳神医亲自去捧场,现在整个东市都在谈论他们……”

钱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柳神医、成药、新规矩……这些新奇的经营手段,像一根根刺,扎进了他的心里。京城的医药生意,向来是他们这些老字号的天下,规矩也都是他们定的。什么时候,轮到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黄毛丫头来指手画脚,抢夺生意了?

他踱到窗前,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不屑。

“一个黄毛丫头也敢来抢生意?”他冷哼一声,嘴角扯出一个阴冷的笑容。

“给她点颜色看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