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换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仕安的投资组合日益丰富,收益稳步提升。

他与约翰·杰逊的合作不仅局限于金融投资,更扩展至商业战略层面,高盛的资源与网络为秦仕安在国际舞台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而在香港,秦仕安的商业版图也在悄然扩张,高盛的背书为他的企业增添了更多信任与价值。

从华尔街到维多利亚港,秦仕安的名字逐渐响彻东西方,成为跨越两大金融中心的商业巨擘。

然而,秦仕安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金融世界瞬息万变,唯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他开始涉足更多领域,从科技创业到绿色能源,从文化产业到公益慈善,每一次尝试都彰显出他对于未来的远见与担当。

在纽约的岁月里,秦仕安与约翰·杰逊的友情也日益深厚,两人在工作之余,常常探讨人生哲学,分享各自的文化与经历。

约翰·杰逊对秦仕安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秦仕安也感激这位朋友兼伙伴的支持与陪伴。

最终,秦仕安不仅在金融投资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跨文化交流与社会责任上树立了典范。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金钱的积累,更是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交融与人性的光辉。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个夜晚,秦仕安与约翰·杰逊在高盛贵宾室的初次相遇。

那一刻,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未曾预料到,这将是一段改变命运的旅程,一段关于梦想、友谊与成功的传奇。

在纽约的高楼大厦中,有一座格外引人注目的建筑,那是高盛集团的总部。

表面上,秦仕安正专心致志地翻阅着高盛提供的投资市场内部资料,但实际上,他的心中早已启动了一项特殊的能力——投资眼。

这一能力,犹如一双透视未来的眼睛,能洞悉投资市场的秘密。

前两次尝试并不如意,看中的项目似乎都缺乏亮点。

但就在第三次使用时,一道光芒闪过,一个极具潜力的项目映入眼帘:

目标:棉花期货

投资:上限10亿美元

回报:10%至10000%

解析:今年全球主要产棉区遭遇干旱,导致棉花产量大幅下降。

预计在明日开盘后,棉花期货价格将从40.69美分/磅攀升至42.69美分/磅,强烈推荐投资!

秦仕安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棉花期货的研究中。

在纽约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每变动一个点,就意味着10美元的利润。

比如,从40.69美分/磅上涨至40.71美分/磅,即为2点的盈利。

因此,一手棉花期货的收益可达20美元。

了解了规则后,秦仕安在高盛的纽约总部VIP贵宾室内,向约翰·杰逊提出了自己的打算:“我决定做多棉花期货,杰逊先生,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吗?”

约翰·杰逊闻言,略作思索,谨慎地解释道:“秦先生,炒期货我能理解,毕竟这是仅次于股市的第二大金融投机市场。

但为何偏偏选择了棉花?这种大宗商品通常波动平稳,一年中最大的波动也不过100点左右。”

实际上,除了黄金和石油这类核心商品,大多数大宗期货的波动并不剧烈。

除非遇到特殊行情,否则单次波动超过100点的情况极为罕见。

而这次,40.69美分/磅至42.69美分/磅的涨幅,足足200点,堪称惊人。这意味着一手棉花期货的利润将达到惊人的2000美元!

面对约翰·杰逊的善意提醒,秦仕安微笑着回答:“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市场动态,深信这是一次绝佳的赚钱良机。所以我决定投资,事情就这么简单。”

然而,约翰·杰逊内心却有些许疑虑。

他见过太多自以为是的投资者,仅仅凭借一些表面信息,就断定自己稳操胜券,最终往往落得血本无归。

他想再次劝阻秦仕安。

但秦仕安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主动说道:“不必劝说,我有信心。”

面对秦仕安的坚持,约翰·杰逊无奈苦笑:“当然,秦先生,您的资金您做主。”

“那就定下棉花,做多!”秦仕安坚定地说。

“您计划投入多少资金,或者说,您的本金有多少?”约翰·杰逊询问。

秦仕安转头看向身旁一直默默无闻的汇丰财务人员,对方立即回应:“秦先生在纽约汇丰银行的账户上,可动用的资金总计4亿港币。

按照现行汇率6.63港币兑换1美元,秦先生可用的资金为6033万美元。”

提及港元与其他外币的汇率,历史上的港元曾与英镑挂钩。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衰退,英镑大幅贬值,影响了香港经济。

1972年6月,港元改为与美元挂钩,初始汇率为5.65港元兑1美元。

1973年2月调整为5.085港元兑1美元。

1974年11月起,实行自由浮动,港元一路贬值,至1978年已跌至6.63港元兑换1美元。

“6033万美元?那就投资6000万美元,使用最高杠杆!”秦仕安说道。

约翰·杰逊先是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6000万美元的投资额,是他职业生涯中接到的最大一笔业务。

无论盈亏,他和高盛都能从秦仕安身上至少赚取50万美元的服务费,这让他心情大好。

然而,当秦仕安提到要使用最高杠杆时,约翰·杰逊再度愣住。

“秦先生,真的要用最高杠杆?你知道最高杠杆是多少吗?”约翰·杰逊小心翼翼地问。

“50倍?100倍?”秦仕安猜测。

“呃……”

约翰·杰逊见秦仕安说得如此轻松,不禁咽了咽口水,缓缓答道:

“这取决于平台。行业内,所谓的最高杠杆是四百倍.”

四百倍?

秦仕安心中也是一惊。

他第一次了解到,期货交易的杠杆竟能达到如此之高。

6000万美元的四百倍,这数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而约翰·杰逊,作为这场冒险的见证者,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他知道,一旦成功,秦仕安将成为华尔街的新传奇;若失败,那将是一场惨痛的教训。

但对于秦仕安而言,这一切不过是投资道路上的又一次尝试,一次可能改变命运的尝试。

在金融市场,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秦仕安也不例外。

他相信,只要抓住了正确的时机,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商品,也能成为通往成功的桥梁。

而这一次,棉花期货或许就是那个关键的节点。

随着夜幕降临,纽约的灯火渐渐点亮,秦仕安站在窗边,眺望着这座不夜城。

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他准备好了。

明天,一切将见分晓。

在投资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人。

而对于秦仕安来说,无论结果如何,这次经历都将是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因为在这条路上,他学会了更多关于市场、关于人性的知识,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而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在风险与机遇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谦逊。

未来,无论是在棉花期货上,还是在其他任何一项投资中,秦仕安都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继续前行。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投资,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游戏,更是一场关于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而他,愿意接受这场挑战,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勇往直前。

在纽约的第一个夜晚,秦仕安并没有外出,而是选择留在酒店里。

他先是与有时差的关佳慧进行了长时间的通话,那边正是清晨。

接着,他又与洛杉矶的陆鸿旋聊了一阵。

随后,一通跨洋电话打破了宁静,来电者是梁安德。

梁安德报告称,他们发现了有其他资金正在悄悄购入青州英泥的股票。

秦仕安没有寒暄,直接询问了详情。

梁安德解释说,由于秦仕安的计划,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这只股票。

起初,尽管偶尔有资金购入,但都是零散购买,因此并未引起重视。

然而,昨天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不敢掉以轻心,便安排专人详细记录每笔股票交易数据。

今天早上,这种趋势仍在持续,且呈现出规律性。

梁安德意识到,这表明有其他机构悄悄入场,而且采用的是与他们相似的暗中购买策略。若非一直有人监视,恐怕很难察觉到这一动态。

由于保密需要,他们不敢大肆打听,以免惊动对方,因此至今未能确定对手的身份。

秦仕安听完汇报,沉默片刻后,通过电话追问:“我们是否已被发现?”

梁安德经过深思熟虑后,语气坚定地回答:“没有!”

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他们早在十天前就开始行动,操作时极为谨慎,以防引起他人注意。

在后来入场的机构看来,他们的行为已融入正常市场波动之中,因此应该未被察觉。

秦仕安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或许是李跑跑在行动。

任务中,系统曾提及这家公司对李跑跑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他绝不会轻易放手。

“除了青州英泥,九龙仓的股票是否有其他机构涉足?”

秦仕安再次询问梁安德。

梁安德确认,九龙仓的交易量在他们介入前极小,仅有一些散户偶尔交易,如今可以肯定的是,除他们外,没有其他机构进行收购。

得知此消息,秦仕安稍感宽慰。

毕竟,相较于青州英泥,九龙仓才是盈利的关键。

距离计划执行的时间不远,他们尚未大量购入股票。

于是,秦仕安想知道目前手中掌握的四家公司的股票数量,便向梁安德询问:“顺便问一句,我们现在整体的买入情况如何了?”

梁安德略带歉意地表示需要查一下记录,随后迅速回报:“我们在四大交易所开设了100个账户,按照编号从1至100排列。”

他开始逐个账户汇报持股情况,秦仕安立即制止,只希望了解汇总数据。

“100个账户目前总计持有青州英泥824万股,占总股本的8.4%,总投入674万港币。

九龙仓股票持有450.4万股,占总股本的4.6%,总投入6000.5万港币。

和黄股票持有600.12万股,占总股本的1.5%,总投入4896万港币。

长实股票持有300万股,占总股本的1.58%,总投入2100万港币。

截至目前,总投资达到1.36亿港币。”

秦仕安了解到,这笔投资占用了汇丰银行提供的10亿资金中的13.6%,每天需支付约30万港币的利息和手续费。

随着资金使用量的增加,支付给汇丰的利息也将随之上涨。

如果10亿资金全部用尽,每天的融资成本将高达200多万港币。

此外,秦仕安通过抵押融资获得的4亿港币用于在美国的投资,每天的利息约为80多万。

这意味着他每日需支付超过百万港币的利息,这数字令人咋舌。

然而,秦仕安对此并不介意。

他深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独霸一方,尤其在商业领域,利益共享才能确保长期稳定。

当然,秦仕安所信奉的利益共享原则,前提是任何分享给别人的利益,都应由他自己来分配,而非被迫。

他明白,只要汇丰能从他身上获利,自己在汇丰眼中的地位就会日益提升。

而在港岛,汇丰的地位举足轻重,这意味着他在港岛的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李跑跑之所以能成为“李半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掌管汇丰的沈粥对他格外赏识,不断扶持和下注。

如果没有汇丰的支持,李跑跑充其量只能达到郭锝胜的水平,根本不可能成为半城首富和华人首富。

自从发现系统似乎与李跑跑有矛盾后,秦仕安便在思考如何应对。

秦仕安意识到,要想在商界立足,单打独斗远不如联合各方力量。

他决定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既要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也要适时与其他势力合作。

在港岛,汇丰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之一,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还能在未来可能的挑战中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秦仕安深知,要在港岛乃至全球的商业舞台上站稳脚跟,必须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周密的计划。

他开始着手制定更全面的战略,不仅要巩固现有的业务,还要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

在这个过程中,秦仕安深刻理解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只有共赢的局面才能持久。

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秦仕安信心满满。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以及与汇丰等关键伙伴的合作,一定能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实现更大的梦想。

在纽约的夜晚,秦仕安接到了梁安德的汇报,心情颇为愉悦。

梁安德在短时间内悄无声息地收购了大量股票,这份执行力让秦仕安十分满意。

尽管初期收购较为容易,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成就,梁安德的能力不容小觑。

秦仕安心中暗自庆幸,系统的眼光果然不差,A级人物的成长潜力值得期待。

秦仕安吩咐梁安德继续保持低调,继续收购青州英泥公司的股票,同时提醒他若感到即将暴露,立刻启动备选方案,向其他机构购买股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