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换源:

  无论之后回报有多高,提成都锁定在五成。

这种分配模式对投资者来说,显然不太友好,因为他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

张道奇就担心,这种阶梯式的提成会吓跑投资者,影响到募集资金。

比如他要掌管的“汇众基金”,假设有一亿的本金,如果回报率达到七成,利润就有七千万,按照五成的提成,福德证券就能拿到三千五百万。

但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两成提成,那就只有区区一千四百万,这中间的差额高达两千万,投资者怎么可能乐意?

但在秦仕安看来,这根本不是个事儿。

他冷笑道:“我们现在根本不愁找不到投资者,而是要挑着选。这是卖方市场,我们有主动权,他们投不投随他们。

没有阶梯式提成,我为啥要把最低投资回报从八提升到十?”

“别的基金为啥不敢这么玩?因为他们心里没底,能有两成的回报就已经烧高香了。”秦仕安接着分析,

“现在全港的基金,九成的回报都在一成五以下,其中至少一半连一成都不到。能达到两成回报的基金屈指可数,他们哪敢搞阶梯式提成?”

“别的基金没信心维持高回报,但我有。”秦仕安自信满满,

“既然我们不愁找不到钱,为啥还要跟其他基金一样,只拿两成的提成?那不是亏大了吗?而且,高提成的前提是回报率得达到一定水平,如果回报率不够,这些提成条款自然就没用了!”

张道奇和张嘉俊等人听了秦仕安的话,面面相觑,不敢反驳。

老板的态度很明确,他有信心让回报率飙升,不甘心只拿两成的提成。

张道奇之所以有疑问,是因为没想到老板的信心如此之高。

他以前管理的项目,最高回报也只有两成五,而现在要管理的是一整支基金,想要整体回报率高,难度更大,他没这个底气。

同样,张嘉俊虽然自认为能力不俗,但也没把握确保整支基金的回报率稳定在两成以上。

正如秦仕安所说,全港的基金中,九成的回报都在一成五以下,能突破两成的凤毛麟角,更别说三成、四成,甚至是七成以上了。

然而,对于秦仕安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他的实力放在华尔街或伦敦金融城,都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在香江这个小池塘,他就像个GM,谁敢小瞧?

况且,他现在资金充裕,更不用发愁。

最重要的是,他背后还有系统支持,投资眼搞不定的,系统来帮忙!

因此,让基金拥有高回报率对他来说并不难,秦仕安对此信心十足。

在这种能享受到外挂般财富的基金中,如果他还和其他基金一样只拿两成提成,那他才是傻帽。

他可不是什么慈善家,怎么可能在明知道能赚大钱的情况下,把更多的利润拱手让人?

秦仕安是把自己拥有的金手指——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能力考虑在内的。

外界可以不了解,但他自己不能忽视这一点。

他可不会当什么慈善家,带着别人赚钱,除非能狠狠地刮一层油。

他这样做,确实是为了扩大人脉,增加影响力,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会傻乎乎地白送钱。

在帮助别人赚钱的同时,在手续费和提成上狠狠砍一刀,才能让那些富豪们更加重视自己。

毕竟,现在绝对是卖方市场,只要采取阶梯式提成,就不怕找不到投资者。

这就是秦仕安的策略,他既要帮别人赚钱,也要确保自己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在金融圈里,这招玩得真是溜啊!

在港岛的一个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满大地,城市的脉搏已经开始跳动。

这一天,不仅仅是福德证券基金酒会的日子,也是LEZU集团旗下精卫精品新开的十家门店盛大开业之时。

虽然第二批门店的开业庆典不如首批那般轰动,但依旧请来了不少歌手和明星站台,以吸引顾客的目光。

话说回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港岛,娱乐圈的明星们报酬之低廉,令人咋舌。即便是当时炙手可热的电视剧明星秋官,拍摄一部连续剧的报酬也不过十万港币左右;而那些女星,一部剧集的片酬甚至只有五六万港币。

相比之下,电影明星的收入稍显丰厚,但最高也不过数十万港币而已。这与十年后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片酬形成鲜明对比,那时的港岛明星们,真是性价比极高!

林白欣,这位商界女强人,昨晚已收到了福德证券基金酒会的邀请函,此刻正踏进了位于湾仔区湾仔道的丽新集团旗下的一家门店。

对于今晚的酒会,她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即便不考虑秦仕安旗下两只基金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回报率,仅是能与全城的富豪名流们交流,对她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商界中的高端社交,从来都是多多益善。

至于丽新集团“借鉴”JW服装一事,林白欣并不担心会在酒会上因此感到尴尬。

在商言商,如果因小事便轻易退缩,那根本不适合在这个圈子立足。

自丽新集团“借鉴”JW服装并推出新产品至今,已有四日光景。

尽管期间遭遇了不少中小服装公司的跟风抄袭,影响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在林白欣的指令下,丽新集团旗下的品牌门店纷纷投入价格战,销售业绩依然惊人,生意兴隆。

林白欣的56家门店,每家每日的销售量平均达到了700至800件,利润更是比平时翻了四五倍。

提及此事,陪同她前来的大儿子笑眯眯地说:“真得感谢秦大亨啊!若非他的公司设计出如此新颖的款式,我们哪有这般赚钱的机会?”

二儿子也附和着笑道:“确实,没想到秦大亨不仅是股市高手,他麾下的服装设计师也颇有一套。

可惜他们毕竟是在国外留学归来,尚未适应港岛的节奏,反而为他人做嫁衣裳。”

林白欣心中暗自点头,年轻人总是过于天真,以为仅仅凭借设计新颖、款式独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殊不知,在香江这个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有无数手段能让年轻人吃尽苦头。

抄袭?借鉴?

这些手段,在这里只能算是温和的。

若是回到更为混乱的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砸店烧店、烧毁工厂、暴力对待工人等恶劣行径,在服装行业与纺织市场间屡见不鲜。

如今这种仅限于抄袭和借鉴的竞争方式,已经算是相对文明的了。

回想起二三十年前的香江,那个由雷探长等人主宰的时代,那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年轻人,我这样做并非占你便宜,而是教导你如何在这复杂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以免将来遭受更大的挫折。

林白欣在心中构建起这样的道德底线。

然而,她也有一丝忧虑——秦仕安或是LEZU服装集团的反应似乎过于迟钝。

面对丽新集团及其他服装公司的行为,他们难道不该有所行动吗?

哪怕不解决问题,至少也应该在报纸上曝光,给予这些抄袭者一些道德压力吧?

要知道,秦仕安手下的《天天日报》可是港岛销量第一的报纸,影响力巨大。

对此,林白欣还是有些忐忑。

毕竟,抄袭与借鉴虽不触犯法律,但终究会受到公众的质疑。这是她在整件事中唯一担忧的地方。

然而,四天过去了,LEZU集团不仅没有加入价格战,或是指责丽新集团等公司的跟风行为,甚至连一丝反应都没有。

他们的销售人员也都保持着沉默。

事出反常必有妖,林白欣不相信LEZU集团会毫无作为,更不相信其背后的老板,华商第一人秦仕安,会是个无脾气之人。

作为从五十年代那个混乱时代一步步走来的成功商人,林白欣早已准备好了多种应对策略,只待LEZU集团出手。

年轻人,可别让我失望啊。

在两个儿子的奉承与对秦仕安的幸灾乐祸中,林白欣面无表情地思索着。

时至早上八点,港岛的居民们早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这个城市的工作节奏快,人们的起床时间也早,各类店铺的营业时间也因此提前。

服装店通常在八点半就会开门迎客。

此时,林家三父子正站在湾仔区湾仔道自家门店内。

林白欣整理了一下思绪,微笑着迎接每一位顾客的到来。

她知道,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心中的梦想。

而在另一边,LEZU集团内部,秦仕安正坐在办公室内,审视着眼前的情势。

他并未急于做出回应,因为他清楚,真正的强者无需急躁,而是应该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智慧与冷静。

秦仕安相信,真正的胜利,往往属于那些能够耐心等待,准确判断形势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港岛的天空逐渐被夕阳染红,福德证券基金酒会的序幕即将拉开。

林白欣与她的儿子们整装待发,准备踏入那个汇聚了全城精英的场合。

而对于秦仕安而言,今晚也将是他展现实力与智慧的舞台。

在酒会上,各路豪杰云集,商界风云人物汇聚一堂,谈论着各自的商业计划与未来愿景。

林白欣穿梭于人群中,巧妙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与智慧,同时也在观察着秦仕安的举动。

她想要看看,这位被誉为华商第一人的商业巨擘,在面对挑战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而秦仕安,则始终保持着淡然的态度,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他与各路宾客交谈甚欢,但却始终未曾提及任何与丽新集团有关的话题。

这让林白欣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让她更加好奇,秦仕安究竟在谋划什么。

随着夜色渐深,酒会进入高潮,秦仕安终于站起身来,向众人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LEZU集团将推出一项全新的服装设计大赛,旨在挖掘和培养本土设计人才,推动港岛时尚产业的发展。

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让林白欣陷入了沉思。

她意识到,秦仕安的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他对本土市场的重视,更彰显了他的远见与胸怀。

通过举办设计大赛,LEZU集团不仅能够树立正面形象,还能有效打击那些抄袭与借鉴的行为,从根本上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这一刻,林白欣终于明白,真正的强者,无需通过针锋相对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他们懂得运用智慧与策略,以更加高明的方式,赢得尊重与认可。

而秦仕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酒会结束后,林白欣带着满腹心事返回家中。

她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策略,思考如何在未来与LEZU集团的竞争中,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遵守商业道德。

她深知,这将是一场长期的较量,而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话说这天,钱鹏一脸愁容地从对面的店铺匆匆返回,那里是他负责管理的丽新集团旗下的服装店。

而此时,他的老板林白欣正在专注地翻阅当天的报纸,尤其是那份风头正劲的《天天日报》。

《天天日报》在港岛的报业市场上可谓独领风骚,连续打破多项销售纪录,其势头之盛,甚至计划将触角延伸至东南亚市场。

日均销量达到惊人的四十万份,比第二名足足多了二十多万份,成为港岛人早晨必读的选择,就连商业巨头林白欣也不例外。

这份报纸不仅以其精彩的小说吸引读者,其商业报道和股市分析同样深受商人喜爱,林白欣就是其中之一。

正当林白欣沉浸在《天天日报》关于福德证券即将推出两只基金的详细条款时,钱鹏带着一脸沮丧走了进来。

“咋回事儿,你这是咋了?”

林白欣的二儿子林建新率先发问。

林白欣这才注意到钱鹏的异样,心中顿时生出一丝不安。

“董事长,大公子、二公子……那个……对面的情况有点不对劲。”

钱鹏小心翼翼地说道,显然在犹豫如何表达这个消息。

“对面的JW服装又出了新款,我们刚热卖的衣服瞬间成了过季货。”

直接说出实情,林家父子的表情肯定不会好看,但隐瞒也不是办法。

钱鹏回头望了一眼对面的JW服装店,新款衣服已陈列在橱窗,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注意,有些人已经开始进店挑选。

即便他不提,老板们很快也会发现这一切。

“老板,JW服装那边又推出了新款。”钱鹏鼓足勇气说道。

“新款就新款呗,难道他们能全部换新?最多也就几款而已,顶多十几款。”

大儿子林建名不以为意地笑道。

“哈哈,大哥说得对。”

林建新附和道,表面一副兄弟情深的模样,其实林健明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弟弟的伪装。

钱鹏咽了口唾沫,决定把真相和盘托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