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女帝的怒火

换源:

  经过了一番发泄,苏云青眼中重现清明。

“高潜,朕素来听闻你懂兵事,擅谋略,你来给朕说说,在咱们大乾目前的情况下,朕要如何才能把所有兵权掌握在手中?”

高潜见陛下拿照夜玉狮子出气,想到这马是徐泽所献,早已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见陛下询问,心中念头一动,嘴上却道:“小人不敢说!”

“尽管说,说得好了,朕即日起就放你南下监军!”

高潜闻言眼睛一亮,前些日子,就听闻圣上有意让他前往新军做监军。

只是这半个月来又没了动静,他多番打听之下,也没有个结果,没想到在今天却等到了圣上的亲口承诺。

“谢陛下栽培!”高潜又给苏云青磕了个头。

对于御马监太监来说,虽然掌管着京营一营的兵马,但好处就那么多,上下都盯着呢,累死累活也得不到多少好处。

唯有外派才是肥差。

“平身!”

苏云青一挥衣袖,有些不耐烦,

“希望宫中的那些传言不是假的!”

高潜连忙起身,

他出身武威侯府的家生子,从小接触的都是前朝时的各路战争,这就导致他对于行军打仗十分的感兴趣。

入宫以后,经过多年努力,做到了御马监的提督太监。

比起以往的提督太监,或许更加名副其实一些。经常在御马监研究战策,推演占据。

就凭着这一点没经过实战检验的名声,多方努力之下,传到了当今圣上耳中。

而直到今天,终于花开结果。

高潜心中如饮琼浆,激动得脸都红了。

粗着鼻孔,喷出两股浊气,开口道:“大乾军力,目前是所有老将听调不听宣,难以掌控。”

“新军又没有成型,而且将来能否为陛下把控还很难料。”

“说得不错!”苏云青点头,想到今日朝堂上被徐泽牵着鼻子走,深有同感。

高潜道:“陛下想要掌握军权,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法子,在外部竖立一个强敌!”

“只要陛下把强敌渲染得足够有威胁,灾难临头之下,陛下只需借势而为,便可轻易取得兵权。”

“就像……就像……”

“尽管说!不要吞吞吐吐!”苏云青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就像镇北王当初那样!”

“哦!”苏云青闻言陷入沉思。

“难道,还要国家再动乱一次,朕才能借机取得兵权吗?”

“再说,我到哪去找第二个萧凌?”

“嗯?”

忽然看到高潜充满期待的眼神,苏云青有一瞬间的失神,“你是说……”

高潜就势跪下:“小人愿为陛下分忧!”

苏云青明白了,这高潜竟然自比萧凌。

这口气着实有些大啊。

不过苏云青也摸不准,也许这高潜真能行呢?

主要是高潜他和萧凌不同。

高潜身为宦官,要比萧凌好控制太多。

也不用担心高潜会造反。

说实话,苏云青心动了。

关键是,这高潜有没有这份能力。

“起来说话!”

“谢陛下!”

高潜从地上爬起来,只觉浑身毛孔都张开了。

只觉得一飞冲天的机会来了!

“陛下,小人觉着以镇北王为外部威胁不太合适。”

“天北郡地处贫瘠,民生凋敝。萧凌不仅兵微将寡还远在关外,实在难以对朝廷构成什么威胁。”

“徐宰辅想要对萧凌用兵,不过是为了泄私愤罢了!”

“小人以为,可以从天策军下手!”

“既然天策军听调不听宣,那陛下就下旨让天策军去征讨萧凌。若是不从,陛下便可将其视作叛军,逼其造反!”

“天策军一旦造反,陛下便有借口调集天下大军前往讨伐!”

“届时陛下只需略施计策,便可令各路大军内不尊陛下者,或治罪或替换,不出半年,陛下大事可成。”

随着高潜抛出一连串的计策,苏云青眼里一点点露出激动神色。

“告潜,朕这就许你松江总兵之职,你即刻动身前往松江,给朕好好训练,明年三月,朕要见到成效。”

“遵旨!”

……

醉香居。

京城皇城边最高档的酒楼。

三楼雅间内,徐泽双手平放在桌面之上。

面前是一壶上好的夜茗香。

两盏茶杯。

一盏放在徐泽面前。

另一盏捏在一只丰腴白皙的手掌中。

“事情就是这样。”

“我尽力了。”

吴大奶奶眸光清冷,幽幽盯着徐泽,半分也没有在徐府时的急切。

“不过嫂嫂放心,该赏赐的一样也不会少,还会让他入了贤良祠。”

“嫂嫂亦可追封诰命。”

吴大奶奶点点头:“那个狐狸精可还活着?”

徐泽眉毛一挑:“我并未听到桂娘的消息,也许早就死在乱兵当中了吧。”

吴大奶奶沉思半晌,站起身来。

“姑姑那里,往后我不会再去。”

“料理完后事,我就回松江府,这里的事再也管不了一丝一毫。”

说着,快步出了雅间。

徐泽拈起犹有余温的杯子,放在鼻端轻嗅了一下,盯着外面出了一会儿神。

“王爷,大理寺卿到了!”

门口的下人出声提醒。

徐泽回过神来,吩咐泡茶,理了理衣袍,换上一副笑脸。

片刻后,一老两少,三人身着便装走进雅间。

徐泽亲自迎接。

不片刻酒菜上齐,从包间中传出爽朗的谈笑声。

一个时辰后,众人散去。

第二天,多份贺之肇玩忽职守,致使吴海潮冤死萧凌手中的奏折就出现在了苏云青的面前。

不出意外的,经过刑部大理寺会审,贺之肇的确被萧凌拉拢。

至于他所捏造的关于吴海潮献城投敌的罪证被判作伪证,成了导致贺之肇流放云州郡的关键证据。

而京城吴家却得到了皇帝的褒奖,吴氏孙鱼儿被册封四品诰命夫人。

吴海潮衣冠冢入贤良祠时,举朝轰动,哭声夹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萧凌勾结北凉,擅杀朝廷命官,割据自立的传言开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扩散开来。

人们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却频频被朝廷的言论打脸。

“你可知当初陛下为什么答应割让天北郡?”

“萧凌想要割据天北,才故意让北凉攻下天北,好名正言顺的把天北从大乾脱离出去。”

“听说那吴海潮为了抵抗北凉兵,身上多处负伤,还坚持在城墙上指挥守城,最后体力不支,才被北凉军生擒。”

“那萧凌为了蛊惑百姓,竟然诬陷吴海潮献城投敌,不等大乾调查,就私自把人杀了!”

“何其可恶!”

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言论不断的发酵。

直到有一天,六部大臣联名上书,请求取消萧凌一切官职爵位,以叛逆的罪名对其进行征讨。

皇上御笔钦定,明年三月对萧凌用兵。

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