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名声渐起

换源:

  门外传来李嬷嬷尖细的声音:“戴瑶,你鬼鬼祟祟的在干什么?”

戴瑶心中一凛,知道李嬷嬷一向与她不对付,这次被她撞见,恐怕又要找茬。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出去。

李嬷嬷站在门口,一脸狐疑地打量着戴瑶:“这么晚了,你不在自己房里待着,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我来看看小翠,”戴瑶平静地回答,“她前些日子病了,我过来看看她恢复得怎么样。”

李嬷嬷冷哼一声:“一个小小宫女,值得你如此费心?我看你分明是别有用心!”

戴瑶不想与她争辩,淡淡地说道:“小翠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嬷嬷若是没有其他事,我就先回去了。”

说罢,她转身欲走。

“站住!”李嬷嬷厉声喝道,“我还没问完,你敢走?”

戴瑶停下脚步,强忍着心中的不悦,问道:“嬷嬷还有什么事?”

李嬷嬷上下打量着戴瑶,眼神中充满了敌意:“我听说你最近在宫里用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给人治病,你可知这是违反宫规的?”

戴瑶知道李嬷嬷是在故意找茬,她不卑不亢地回答:“嬷嬷,我用的都是一些草药,并非什么旁门左道。而且,我治好了不少人,从未出过差错。”

“哼,巧言令色!”李嬷嬷冷笑道,“你以为你治好了几个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宫里的规矩可不是你一个小小宫女可以随意更改的!”

这时,赵公公从远处走了过来,他一脸谄媚地对李嬷嬷说道:“李嬷嬷,您怎么在这里?有什么事需要小的帮忙吗?”

李嬷嬷看到赵公公,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赵公公,您来得正好,我正要跟您说呢,这个戴瑶……”

李嬷嬷添油加醋地将戴瑶的事情说了一遍,赵公公在一旁不住地点头附和。

戴瑶心中暗暗叫苦,她知道赵公公一向趋炎附势,如今李嬷嬷在他面前告状,自己恐怕难以脱身。

果然,赵公公听完李嬷嬷的话后,立刻板起脸对戴瑶说道:“戴瑶,你胆子不小啊,竟然敢在宫里胡作非为!来人,把她给我抓起来!”

几名侍卫应声而出,将戴瑶团团围住。

戴瑶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她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

与此同时,王太医的住所内,他正与几位朝中重臣商议着如何阻止戴瑶继续推广她的医术。

“这个戴瑶,简直是无法无天!”一位大臣怒气冲冲地说道,“她竟然敢挑战我们太医院的权威,简直是目无王法!”

“是啊,”另一位大臣附和道,“她那些所谓的医术,根本就是旁门左道,如果任由她这样下去,宫里的秩序岂不是要乱套了?”

王太医阴沉着脸,说道:“诸位大人放心,我已经想好了对策。明日早朝,我便向皇上禀明此事,请求皇上严惩戴瑶,禁止她再使用那些旁门左道的医术。”

几位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戴瑶被带到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她靠着冰冷的墙壁,心中充满了绝望。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治病。

突然,牢房的门被打开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戴瑶……”

牢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舒珩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昏暗的光线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脸庞,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戴瑶看到他,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舒珩,你怎么来了?”戴瑶的声音有些沙哑。

舒珩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将她扶起来,“我听说了你的事,放心,我会想办法救你出去。”

“他们说我违反宫规,使用旁门左道……”戴瑶低着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

舒珩将她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我都知道。你只是想救人,何错之有?”

戴瑶抬起头,看着舒珩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至少还有一个人理解她,支持她。

“谢谢你,舒珩。”

“不用谢我,你为宫里做了那么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受委屈。”舒珩扶着戴瑶坐下,“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

戴瑶点点头,思绪开始飞速运转。她知道,仅仅依靠舒珩的力量是不够的,她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说服那些顽固的贵族。

接下来的几天,舒珩四处奔走,为戴瑶的事情四处求情,而戴瑶则在牢房里,利用自己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报告。她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详细阐述了现代医学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将现代医学知识应用于宫廷之中。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解释得通俗易懂,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以证明现代医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她知道,这些贵族之所以反对她,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现代医学,害怕改变。所以,她必须让他们明白,现代医学并不是什么旁门左道,而是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医疗手段。

她一字一句地写着,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她感觉自己就像在逆风中前行,每走一步都很艰难,那些贵族的反对让她意识到,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传统观念依旧难以改变。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改变他们的想法。

几天后,报告终于完成了。戴瑶将厚厚的一叠纸张交给舒珩,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舒珩,这份报告就交给你了,希望它能起到作用。”

舒珩接过报告,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力。”

他转身离开牢房,脚步坚定而有力。戴瑶望着他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

舒珩离开后,牢房里又恢复了寂静。戴瑶靠着冰冷的墙壁,心中充满了忐忑。她不知道这份报告能否改变那些贵族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重获自由。

突然,牢房的门再次被打开……“戴瑶,出来吧。”

牢房的门再次被打开,这次来的是赵公公,他脸上堆满了笑容,与之前轻蔑的态度截然不同。“戴瑶姑娘,皇上宣你觐见。”

戴瑶心中一喜,知道舒珩的努力有了结果。她随着赵公公来到金碧辉煌的大殿,心跳渐渐加快。皇上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戴瑶,朕听闻你精通医术,却不用传统医术,反而另辟蹊径?”皇上的声音沉稳有力。

戴瑶深吸一口气,恭敬地回答:“回皇上,民女所学并非旁门左道,而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医学知识,更加科学有效。”她将准备好的报告呈上,“这份报告详细解释了民女的医术,请皇上过目。”

皇上接过报告,仔细翻阅起来。戴瑶紧张地站在一旁,手心微微出汗。殿内鸦雀无声,只有翻页的沙沙声,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般。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戴瑶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终于,皇上放下了手中的报告,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这上面的案例,朕也曾有所耳闻,只是不曾深究。”

他看向那些之前一直反对戴瑶的大臣,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们口口声声说她违反宫规,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人,何错之有?朕看,是你们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的事物!”

皇上的话掷地有声,那些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再反驳。之前叫嚣得最厉害的李嬷嬷更是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着,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皇上又转向戴瑶,语气温和了许多。“戴瑶,朕欣赏你的勇气和才华。从今日起,你便在太医院任职,将你所学的医术传授给其他人。”

戴瑶心中狂喜,连忙跪下谢恩。“谢皇上隆恩!”

皇上的支持,无疑给了戴瑶一剂强心针。她知道,自己终于在宫廷中站稳了脚跟。然而,她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明白,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戴瑶坐在桌前,仔细思考着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皇上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如何将现代医学与宫廷传统医学相结合,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她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医学,那样只会引起更大的反弹,但她也不能放弃现代医学的优势。

她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疲惫。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内也变得昏暗起来。她点燃一支蜡烛,昏黄的烛光映照在她沉思的脸上。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戴瑶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一位小太监,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戴瑶姑娘,这是皇上赏赐的。”

托盘上放着一套精致的医书和一些珍贵的药材。戴瑶接过托盘,心中五味杂陈。皇上的赏赐,代表着对她的肯定,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她关上门,将托盘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那些医书上。她拿起一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几个娟秀的小字:“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戴瑶轻轻地合上书,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她低声说道,拿起桌上的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叩叩叩……”又是敲门声,这一次,会是谁呢?

敲门声再次响起,戴瑶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门外站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太医,名叫刘御医。“戴瑶姑娘,我有些关于人体循环的疑问想请教您。”刘御医的态度谦恭,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

戴瑶欣然应允,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太医主动前来向戴瑶求教。他们对戴瑶口中的“细菌”、“病毒”、“血液循环”等新奇的概念充满了好奇,也对戴瑶深入浅出的讲解佩服不已。戴瑶将自己手绘的人体解剖图、穴位图等一一展示给他们,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解释了各种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太医院里出现了一股学习新知的热潮,戴瑶俨然成为了这股热潮的中心人物。她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着生动的图示,让这些年轻的太医们对医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开始尝试将戴瑶教授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诊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然而,戴瑶在太医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也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王太医便是其中之一。他自恃经验丰富,又是太医院的老人,一直以来都受到其他太医的尊敬。如今,戴瑶的出现,却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看着那些原本围着他转的年轻太医,如今都聚集在戴瑶身边,心中充满了嫉妒和怨恨。

“一个小小宫女,也敢在太医院里指手画脚!”王太医重重地放下手中的茶杯,茶水溅了出来,却浑然不觉。他阴沉着脸,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对付戴瑶。

他叫来了自己的心腹,一个名叫张太医的年轻人。“你去散布一些消息,就说……就说这戴瑶的医术是旁门左道,治好了几个人,纯属侥幸。还有,就说她恃宠而骄,目无尊长,不把我们这些老太医放在眼里。”

张太医有些犹豫,“这……要是被皇上知道了……”

王太医冷哼一声,“怕什么!皇上日理万机,哪有时间管这些琐事?再说,我们只是实话实说,她一个宫女,懂什么医术?不过是仗着皇上的宠信罢了!”

张太医见王太医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说什么,领命而去。

很快,关于戴瑶的负面消息便在宫廷中悄悄传播开来。起初只是些窃窃私语,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公开的议论。有人说戴瑶的医术是邪术,有人说她是妖女转世,还有人说她蛊惑皇上,意图不轨。

这些谣言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笼罩着整个宫廷。戴瑶走在路上,都能感觉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她听到宫女们在背后议论她,太监们也对她指指点点。

“听说了吗?那个戴瑶……”

“嘘!小声点,别让她听见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