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盐铁专营

换源:

  太原盐池的晨雾裹着咸涩,刘贤的牛皮靴碾碎盐晶,蹲身抓起把灰白盐粒。盐工老赵的陶碗突然坠地,浑浊卤水渗进夯土,显露出井盐特有的青黑色纹路——这正是王氏盐井掺了三成矿渣的铁证。

昨夜又沉了三个盐工。徐庶的羽扇挑起井绳,麻绳断口处刀痕整齐,王氏在十里外新开了十二口私井,用的还是朝廷赐的‘永业’铁契。

刘贤突然将盐袋抛向井台,灰白粉末在晨光中泛着诡异蓝光:掺了芒硝的毒盐,他们也敢叫‘太原玉屑’?他踢翻井架,露出底部暗藏的青铜闸门——机关纹路竟与并州军械库的制式相同。

张燕的陌刀在此刻劈开盐仓铁锁,霉变的盐块里蠕动着蛆虫。三百黑山军抬起盐包时,包底暗藏的竹简哗啦散落——正是王氏与匈奴交易劣盐的契书。好个四世三公!张燕的刀尖挑起竹简,把毒盐卖给鲜卑,倒用精盐卡并州脖子!

午时的盐池蒸腾着毒雾,刘贤站在墨宫新制的鼓风炉前。二十名匠人拉动牛皮囊,炉火映红荀彧手中的《盐铁论》批注:王氏盐井占并州七成,若强攻...

不攻盐井,攻人心。刘贤突然将铁钳插入炉膛,夹出块通红的板甲,传令各郡,明日开售‘汉德盐’,每斤比王氏贱三成。铁甲淬入盐池,腾起的青烟中浮现官字烙印。

王氏别院的檀香被账册焦糊味冲散。王昶捏碎并州新盐,指尖的咸味让他瞳孔骤缩:刘伯安哪来这么多盐?管家颤抖着捧上墨宫特制的滤卤筛:他们用粗麻混木炭制滤器,卤水三日成盐......

话音未落,城西传来震天欢呼。并州军拆了王氏祠堂的青铜鼎,现场熔铸成百口盐锅。白发盐工捧着新领的滤卤筛痛哭:这筛眼比王家细七分!有眼尖的发现,筛框阴刻的编号正对应墨宫匠籍。

子夜时分,盐池突然沸腾。王氏死士凿穿墨宫盐井,却见卤水倒灌自家私井。徐庶站在闸门前冷笑:使君早算准你们会毁井。他转动机关,混着硫磺的卤水涌入王氏盐道,将囤积的玉屑盐蚀成黑泥。

五更天,太原城头飘起雪白的盐雾。刘贤立在重新开凿的官井前,将最后一包毒盐倒入熔炉:今日起,并州盐铁官营。炉火中跃出的铁水流向特制的陶范,竟同时铸出犁铧、铁锅、箭镞三样器物。

荀彧的玉笏突然坠地。他认出这是失传的一范多铸绝技,更震撼的是每个铸件都带着汉德徽记——那图案细看竟是耒耜交叉的简笔农耕图。

报!王氏联合冀州商贾压价!斥候的声音被铁锤敲击声淹没。刘贤抓起新铸的犁头砸向砧板:再降五成!飞溅的火星点燃告示牌,露出的盐价数字让围观百姓疯狂。

王昶的马车在骚乱中倾覆,他爬出车厢时,看到自家盐铺被流民拆了门板。更可怕的是,并州军用劣盐腌制战马肉干,香气飘满太原城——这些肉干正以盐价三成贱卖。

七日后,太行山铁矿飘起墨宫旗。刘贤设计的分范合铸法让矿工瞠目:二十组匠人各铸兵器部件,老匠头只需组装。张燕的陌刀首次出现编号,刀身燕字竟是七位匠人的联合刻印。

此乃流水线。刘贤将陌刀部件抛给王氏细作,缺了任何一坊,就是堆破铜烂铁。细作怀中的密信被汗水浸透,他看不懂部件上的数字编号,更不知这些数字对应着墨宫匠人的籍贯生辰。

月圆之夜,王氏祠堂的地板下传来凿击声。王昶带人掀开青砖,发现墨宫早将盐池卤水引作护城河。盐水腐蚀的祠堂地基里,三百具先祖棺椁正被蚀出贪字孔洞。

这是阳谋!王昶仰天狂笑,手中族谱被盐雾打湿,刘伯安要我们活着看祠堂崩塌......

冬至日,并州百姓排队领取汉德盐。盐袋用墨宫特制的油纸包裹,拆开后竟能拼成《农谚图》。有老农发现,盐粒在陶罐排列后,罐底显露出王氏通胡的阴刻字迹。

当最后一口私井被封,刘贤站在盐池闸门高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成陌刀形状,刀尖正指邺城方向——那里有更大的盐铁之战,而并州匠人,已备好十万具带编号的铁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