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墨宫崛起

换源:

  阴山脚下的雪停了,但九原城外的风依旧刺骨。刘贤站在新落成的工坊前,看着流民们将一块块青砖垒成高墙,砖缝间浇灌着混了糯米浆的泥灰——这是徐庶从古籍中复原的“秦宫筑城法”,据说能让城墙百年不塌。

“殿下,墨家的人到了。”高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甲胄上还带着未化的雪粒。

刘贤转身,看见三个身着粗麻短褐的男子站在工坊门口。为首的是个跛脚老者,须发花白,腰间挂着一串青铜矩尺;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一个背着木工箱,另一个捧着竹简,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草民墨衡,参见殿下。”老者躬身行礼,声音沙哑如磨砂。

刘贤上前扶起他:“先生不必多礼。听闻墨家机关术能‘削木为鸢,三日不下’,不知可否让本王开开眼界?”

墨衡的独眼闪过一丝精光:“殿下若要飞鸢,草民现在就能做。但——”他忽然从袖中抽出一块黑黢黢的矿石,“此物比飞鸢更有用。”

刘贤接过矿石,入手沉甸甸的,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高顺凑近一看,突然抽刀:“主公当心!这是火石!”

“不错。”墨衡用矩尺轻敲矿石,溅起的火星竟引燃了随从捧着的油布,“并州北境的死火山里有大量此物,混入硫磺可制成‘霹雳火’,威力十倍于寻常火油。”

工坊内顿时一片死寂。流民们惊恐地望着那团幽蓝火焰,连高顺都按住了刀柄。刘贤却笑了,他将燃烧的油布抛向空中,看它在风雪中划出耀眼的轨迹:“墨先生想要什么?”

“一块地。”墨衡指向城西的荒山,“墨家愿为殿下建‘墨宫’,专研军械农具。但有三不造:不造弑君之器,不造虐民之械,不造……”

“不造伤天害理之物。”刘贤接话,突然抽出佩剑划破掌心,血滴在墨衡的矩尺上,“本王也立三不:不疑墨者,不夺其术,不泄其秘。”

墨衡怔住了。墨家自秦末衰败后,何时受过这等礼遇?他颤巍巍从木工箱底层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此乃先祖所传‘连弩车’图,请殿下过目。”

图纸展开的刹那,徐庶手中的羽扇啪嗒落地——那车上竟有三十六支弩槽,可通过机关连环发射!

“一月之内,我要三百架。”刘贤将图纸卷起塞回墨衡手中,“材料任取,人手任调。对了——”他忽然压低声音,“墨家可会造‘飞桥’?”

墨衡的独眼猛然睁大:“殿下要渡黄河?!”

刘贤笑而不答,转身走向工坊深处。那里,张扈正带人试验新铸的犁头,火星溅在雪地上,像极了未落的棋子。

三更时分,晋阳城的探马看见九原方向亮起诡异的蓝光。丁原披衣起身,听着斥候结结巴巴的汇报:“那、那刘贤在山上修了座怪宫,夜里会自己发光……”

“装神弄鬼!”丁原摔碎茶盏,却没注意屏风后李肃阴晴不定的脸色——这位董卓旧部,可是亲眼见过墨家守城器的威力。

墨宫内,刘贤看着墨衡演示“水排”鼓风技术。巨大的水轮带动皮囊,将炼钢炉的温度提高了整整一倍。徐庶在账本上勾画:“若将此术用于屯田灌溉,明年并州粮产可增五成。”

“不够。”刘贤突然将一袋金沙倒在案上,“传令各郡,凡献奇技者,赏金十两;若能改良农具,再加田十亩!”

流民们沸腾了。次日清晨,墨宫外排起长队——有老农带着改良的耧车,有猎户献上连发竹弩,甚至有个牧童捧来了会自转的指南木人。

墨衡抚摸着这些粗陋却精巧的物件,独眼竟有些湿润:“墨道未绝啊……”

刘贤站在阁楼上,望着墨宫前的人潮,对徐庶轻声道:“传信吕布,就说本王备了份大礼——三百架连弩车,专破西凉铁骑。”

“吕布会信?”

“他会。”刘贤指向墨宫地窖,那里堆满了阴山钢打造的箭簇,“因为箭杆上,都刻着‘丁原赠’。”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