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五)

换源:

  还有一个故事,名字忘了。是这样讲的:有一个人脖子被抻长了(什么原因忘了),回复不到原来的样子了,生活很不方便,苦不堪言。

有一天,来了一个高人,见到这种情况,就亮出了绝活。他让那人坐下,将一面铜锣放在他的头上,然后用一个小铁锤,在锣敲了一下。随着“当”的一声,那人的脖子缩回去了一些。

众人都看呆了,纷纷呼高人为“神仙”。

随着高人不紧不慢的敲击,那人的脖子慢慢变短了。

这时,有一个人嫌慢,就夺过高人手中的锤子,“当当当”一下接一下地敲了起来。结果,那人的脖子都缩了进去,又成了没脖子了。

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做事要有耐心,急性子会坏事的。

这些有寓意的故事相对较少,多数故事则是纯粹的笑话,有些还很低俗,专门拿残疾人做噱头。

有一故事讲:有一个老太太是瞎子,有一次,找了一个领道的。这个领道的实际上是一个骗子,想找机会偷瞎子的东西。瞎子就问领道的叫什么名字,以便招呼他。领道的说,叫“都来看”,瞎子记住了,就用这个名字叫他。

有一次过河,领道的趁瞎子过河的机会,将瞎子的衣服都卷跑了。

瞎子过河后,没见领道的过来,就高声喊道:“都来看!都来看!”

附近的人听了,都围拢了过来。见是一个赤身裸体的老太太不知磕碜地高喊“都来看”,都气得不行,纷纷涌向前去,将瞎子痛打了一顿。

待瞎子说明情况后,众人就要打骗子“都来看”。可是得了手的“都来看”早已没了踪影。

有一个故事讲:有一天,龙王要在众水族成员中选拔一个小头头,就开出了基本条件:体重要达到一百斤。符合条件者,均可以报名应选。

有一个王八个头很大,就想当这个小头头,于是就称了称份量,结果是九十九斤九两,就差一两,王八虽然心中懊恼,却也没有办法,只得认命。

有一条小鱼知道了这件事,觉得是一个机会,就找到了王八,对它说:“你九十九斤九两,我一两,我们加在一起,正好一百斤。报名那天,你尽管去,我钻进你的耳朵里,正好一百斤。你当了头头后,别忘了照顾我点儿。”王八很感激,就决定报名了。

报名那天,王八顺利通过了体重关。

哪知称重后,人家还要检查,看你身上有没有带什么东西。这一检查,就把小鱼给查出来了。

检查者绷着脸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呢?”小鱼见事不妙,赶紧机灵地答道:“我给王八讲故事呢。”

故事到此结束。这时,听故事者才明白:人家是给“王八”讲故事呢,自己被取笑了。

还有些是来自《笑林广记》《聊斋志异》等古书中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财主,有三个女儿,大女婿、二女婿都很有学问,唯有三女婿没啥学问,但很会来事儿,最得丈母娘疼爱。

有一天,老丈人做寿,三个女婿都来祝寿。

恰逢有人送给丈人一匹好马,丈人很高兴,就让三个女婿各作一首诗,形容马跑得快。

大女婿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开了头:“水上放金针,丈人骑马上山阴。骑去又骑回,金针尚未沉。”

大女婿吟罢,丈人高兴地拍起手来,众人也一致叫好,连称“好诗”。

轮到二女婿了,人家也不含糊,出口也是一首好诗:“火上烧鹅毛,丈人骑马上余姚。骑去又骑回,鹅毛还未焦。”

二女婿的诗,同样受到了好评。

轮到三女婿作诗了,由于肚里没货,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也做不出来,场面很是尴尬。最着急的还是丈母娘,见爱婿如此狼狈,丈母娘急的团团乱转,一不小心,放了一个屁。

三女婿突然来了灵感,诗立马涌出了口:“丈母娘放个屁,丈人骑马上会稽。骑去又骑回,屁门还没闭。”

此诗一出,引来了哄堂大笑。丈母娘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也有一些鬼故事,但已不是民间人士的“亲身遭遇”,而是文人创作的故事,基本上没有了恐怖因素。

有一个讽刺庸医的故事。有一天,阎王生病了,由于阴间没大夫,就让手下去阳间请良医。执行任务的小鬼,不知道哪个是良医,就请阎王的大管家指点。大管家说:“这事好办。庸医治死的人多,良医治死的人少。你到了阳间,看哪个大夫身后跟着的鬼少,哪个的医术就高,就将他请来。”

小鬼来到人间后,就到各个医馆查看,看到每家的鬼都很多,有的连院子里都挤满了,口里得索命声响成一片。

小鬼去了好多医馆,都没有找到良医。

突然在一个僻静的街道发现了良医。这家医馆中只有一个鬼,与其他医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这名良医就被请到了阴间。

良医一见大管家,就疑惑道,为什么将自己弄到这里来了。

大管家说:“你的医术高呗。”

良医惊愕道:“你听谁说的?我昨天刚开业,第一个病人,就让我给治死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谢您的陪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