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贾瑄的试探性接触

换源:

  贾瑄在侯府内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军务和政务,但他对荣国府的动向从未放松警惕。尤其是林黛玉,那个清冷而敏锐的女子,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他曾从贾府的卷宗中,了解到林黛玉的悲惨身世和在贾府所受的委屈。他清楚,贾府的算计,并不会放过她。

他深知黛玉的性格,她敏感多思,清高孤傲,绝不会轻易向他人求助。直接接触,只会让她感到不适。因此,贾瑄决定采取一种试探性的、间接的方式,来了解黛玉的真实处境和内心想法。他要确保她的安全,并为未来将她从贾府解救出来铺路。

他首先通过侯府的情报网络,加大了对潇湘馆的关注。他并非窥探黛玉的私密,而是想了解贾府对黛玉的婚事、财产以及日常生活是否有所图谋。他指派的眼线,都是忠心可靠且心思缜密之人,他们不会直接打扰黛玉,而是从贾府内部的动向和丫鬟们的闲谈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很快,他便得知了贾府内部关于“金玉良缘”的推波助澜,以及王夫人和薛姨妈的种种算计。他还了解到贾母虽然口头关心黛玉,但实际上对其林家巨额遗产虎视眈眈,并有暗中侵吞的迹象。这些信息让贾瑄对贾府的贪婪和无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此外,他还通过一些巧妙的安排,让关于他的正面信息能够“不经意”地传入潇湘馆。例如,他会派人到荣国府送一些京城最新的邸报,上面有时会刊登关于侯府政绩或他本人事迹的简短记载。他也会让侯府的侍卫在荣国府附近演练,有意无意地展现侯府的严明军纪和贾瑄的强大影响力。这些都旨在让黛玉更全面地了解他,而非仅仅是贾府口中的那个“忘恩负义”之人。

贾瑄还曾有意识地利用贾府的仆役系统。他知道贾府的仆役多有怨言,他会通过一些隐秘渠道,向贾府的某些小厮或丫鬟释放善意,给予他们一些看似无意的帮助或好处。例如,他会购买贾府仆役家中手艺人的作品,或是在某个需要帮助的场合,暗中伸出援手。这使得贾府内部对贾瑄的态度发生微妙转变,一些仆役开始对其心存感激,甚至愿意暗中为他传递消息。

他尤其关注紫鹃,知道紫鹃是黛玉最贴心的丫鬟,也是她最信任的人。贾瑄并未直接接触紫鹃,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让她了解到贾瑄是一个正直可靠之人。例如,他曾安排人在京城购置了一批高品质的丝绸和茶叶,并借由与贾府的生意往来,让它们“不经意”地流向潇湘馆,让黛玉和紫鹃感受到侯府的实力和贾瑄的细致。

在一次京城郊外踏青的机会中,贾瑄特意安排了一次“偶遇”。他事先打探好黛玉出门的路线和时间,然后带着少数随从,在必经之路等候。当黛玉的马车出现时,他并未上前搭讪,只是策马从旁经过。在擦肩而过的一瞬,他准确地与马车内的黛玉进行了短暂的眼神交流。

那一眼,包含着贾瑄的试探,也包含着他对黛玉的某种承诺。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仅仅是一个眼神,却足以让黛玉感受到他存在的强大与深意。他的目光,不再是审视,而是带着一丝理解和包容。

黛玉在马车内,被这突如其来的“偶遇”打了个措手不及。她看见贾瑄,身形挺拔,策马而过,如同画卷中走出的人物。他的眼神掠过她的面庞,没有多余的情绪,却深邃得如同古井,瞬间映入她的心底。那一眼,仿佛在说:我看见你,我理解你,我在这里。

她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安心。那份目光,与贾宝玉的痴缠、与贾政的虚伪、与贾赦的粗鄙截然不同。它纯粹而有力,让她感到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人。这短短的瞬间,却在黛玉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她开始思考,贾瑄的眼神,是否也带着对她的某种期盼?

贾瑄通过这些试探性的接触,逐渐建立起与黛玉之间的某种无形联系。他没有用言语强求,也没有用权势压迫。他只是静静地展现着自己的真实面貌,让黛玉自己去感受、去判断。他知道,对于黛玉这种敏感而聪慧的女子,唯有真诚和力量,才能打动她的心。

他掌握了黛玉在贾府所受的压迫,也初步感受到她对贾府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这些信息,为他后续更直接的行动提供了依据。贾瑄的布局,正在一步步地深入,而黛玉的心,也在这无声的接触中,逐渐向他敞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