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文人墨客的倒戈

换源:

  诗会上的结果,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了轩然大波。贾瑄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社稷民生的深刻关怀,赢得了满堂喝彩,而贾宝玉的华而不实,则被无情地揭露。这场诗会,不仅仅是一场文人雅集,更是一场权力与才华的较量。

曾经追捧贾宝玉的文人墨客们,此刻纷纷倒戈。他们素来逐利而行,嗅觉灵敏。贾府的衰败,贾宝玉的无能,早已让他们心生不满。如今贾瑄横空出世,以其强大的军功和令人惊艳的才华,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实力,他们自然趋之若鹜。

诗会结束后,许多文人雅士主动上前,向贾瑄表达敬意和钦佩。他们纷纷赞叹贾瑄“文武双全”、“有大将之风”,甚至有人直接表示,愿意为贾瑄效力,助他一臂之力。贾瑄态度谦和,一一回应,却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知道,这些人的倒戈,并非真心,而是逐利而行。但他也不排斥,乐于利用他们为己所用。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京城的各大茶楼酒肆,不再谈论贾宝玉的风流韵事,而是传颂着贾瑄的诗篇和他在诗会上的表现。他的诗被广为传抄,甚至有人将其刻印成册,在士林中传阅。贾瑄的名声,从军界延伸到了文坛,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反,贾宝玉则彻底沦为了京城士林的笑柄。他曾经的那些“风雅之举”,如今看来都成了附庸风雅的拙劣表演。他的诗作被重新审视,被拿来与贾瑄的诗作对比,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被贴上了“浮夸”、“空洞”的标签。

曾经与贾宝玉交好的那些公子哥们,也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他。他们不再邀请他参加诗会,不再与他谈论风花雪月。他们宁愿去侯府门前排队,希望能得到贾瑄的接见,或是至少能与贾瑄的幕僚们攀谈几句。

贾宝玉对此感到无比的屈辱和愤怒。他把自己关在怡红院里,日日借酒消愁。他无法接受自己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的巨大落差。他认为,贾瑄是故意针对他,毁了他的名声。他将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贾瑄身上,却从未反省自己的真正问题。

贾政得知贾宝玉在诗会上的惨败,气得差点吐血。他原本指望贾宝玉能在文坛上为贾府挽回一丝颜面,却没想到反而让贾府再次蒙羞。他感到绝望,自己的儿子,竟是如此的无能。

王夫人则心疼贾宝玉,她认为是贾瑄的嫉妒心作祟,故意陷害宝玉。她派人去打探,试图找到贾瑄暗中捣鬼的证据。然而,贾瑄行事光明磊落,一切都是按规矩办事,王夫人自然无功而返。

贾府的门庭愈发冷落。那些曾经频繁上门的文人墨客,如今都绕道而行,生怕沾染上贾府的晦气。他们的倒戈,不仅让贾府失去了士林的支持,更让贾府的声誉彻底跌入谷底。

林黛玉在侯府内,听闻了贾瑄在诗会上的表现,心中替他感到骄傲。她知道贾瑄的才华绝非贾宝玉可比,也知道贾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揭露虚伪。她对贾瑄的理解和认同更深了一层。

她看到贾宝玉的颓废和沉沦,心中最后一点念想也彻底熄灭。她知道,贾宝玉永远也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的世界,只有小情小爱,没有家国天下。

贾瑄并未因此自满,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要彻底摧毁贾宝玉的自信和所有上升通道,让他彻底沦为一个社会弃儿。文人墨客的倒戈,只是一个开始。更严酷的打击,还在后面。贾府的衰败,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