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粉嫩的小脸上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平静。
贾母满脸笑容地从奶妈手中接过宝玉,在他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笑道:“我的乖孙儿,今天是你周岁,你可要好好选个吉利的东西,将来光耀我们贾家的门楣。”
王夫人也站在一旁,眼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在众人的瞩目下,宝玉被轻轻地放在了那张摆满物品的案几中间。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小小的婴儿身上,期待着他做出选择。
清客相公们也纷纷屏息凝神,准备着一旦宝玉抓取了某样物品,便立刻献上早已准备好的贺词。
宝玉坐在案几中间,小小的身子被各种物品包围着。
他没有像其他婴儿那样被琳琅满目的东西晃花了眼,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迷茫。
他那双清澈的眼眸扫过案上的物品,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他知道,抓周虽然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仪式,但在这个时代,却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甚至会影响长辈们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培养方向。
他必须做出一个既符合自己未来规划,又能让长辈们满意的选择。
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宝玉伸出了他那双肉乎乎的小手。
他的左手,毫不犹豫地抓向了一支通体莹白,笔杆上雕刻着精致兰草纹样的毛笔。
那毛笔入手微凉,带着淡淡的墨香。
紧接着,他的右手也动了。
他并没有去抓那些象征财富的金银或象征武运的刀枪,而是伸向了毛笔旁边的一方小巧玲珑的玉印。
那玉印材质温润,上面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麒麟,寓意祥瑞。
一手毛笔,一手玉印。
宝玉将这两样东西紧紧地抓在手中,然后抬起头,对着贾母和王夫人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整个正堂之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和道贺声。
“好,好,好。抓得好。”贾母激动得连声叫好,眼角甚至泛起了泪花。
她一把将宝玉抱进怀里,喜不自胜地说道:“我这乖孙儿,一手抓笔,一手抓印,这是文运昌隆,将来必定是要读书入仕,掌握权柄的吉兆啊。”
王夫人也喜形于色,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连连点头道:“老太太说的是,宝玉这孩子,将来定能光宗耀祖。”
清客相公们也纷纷上前道贺。
“恭喜老太太,贺喜太太。宝二爷此举,实乃大吉之兆。”
“是啊,是啊,一手文房,一手官印,将来必定是文武双全,出将入相之才。”
“宝二爷天赋异禀,衔玉而生,如今抓周又显祥瑞,贾府的未来,不可限量啊。”
各种赞美和奉承之词不绝于耳。
贾府上下,从主子到下人,无不为宝玉的抓周结果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对这位衔玉而生的宝二爷的未来,更加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宝玉被贾母紧紧抱在怀中,听着周围的喧嚣和赞扬,心中却是平静如水。
他知道,抓周只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起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逆天的悟性,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文运昌隆,未来可掌权柄。
这不仅仅是长辈们的期盼,也是他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周岁抓周之后,贾母对宝玉的疼爱更是无以复加。
她几乎是把宝玉时时刻刻都带在身边,亲自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教他识人辨物。
在贾母的精心呵护下,宝玉的身体越发强健,心智也远超同龄的孩童。
凭借“过目不忘”和“闻声知雅意”的天赋,他已经能够清晰地理解大人们的交谈,并且能够记住许多人和事。
只是他还不能流利地说话,只能偶尔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
但这并不妨碍他默默地观察和学习。
荣国府的清客相公们,依旧是贾母院中的常客。
他们每日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前来向贾母请安问好,陪老太太说说话,解解闷。
这些人大多有些才学,能言善辩,为了讨贾母欢心,时常会谈论一些诗词歌赋,或者点评时下流行的佳作。
这一日,又有几位清客相公来到贾母房中。
贾母将宝玉抱在怀中,坐在炕上,一边逗弄着宝玉,一边与清客们闲聊。
一位姓王的清客为了引贾母高兴,便说起最近京中一位新晋才子所作的一首咏梅诗。
“老太太,您是知道的,今年冬天梅花开得特别好,京中不少文人墨客都以梅花为题,作了不少好诗。其中有一首,奴才觉得写得尤其传神。”
贾母笑道:“哦,是吗。那你且念来我听听,也让我这老婆子沾沾你们的文气。”
那王清客清了清嗓子,便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他念罢,自己先赞道:“老太太您听,这‘凌寒独自开’,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风骨。而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更是将梅花的清香和高洁描绘得淋漓尽致,当真是妙不可言。”
另一位清客也附和道:“王兄所言极是。此诗语言朴素自然,却意境深远,确是难得的佳作。尤其是这‘暗香’二字,用得极妙,将梅花的香气写得含蓄而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贾母听了,也点头笑道:“嗯,听着倒是不错,简单明了,不像你们有些诗,弄得云山雾罩的,听都听不懂。”
宝玉静静地伏在贾母怀中,听着清客们的吟诵和点评。
凭借“闻声知雅意”的天赋,他不仅能完全听懂诗句的含义,更能隐约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韵律和节奏。
那些平仄的起伏,对仗的工整,意境的营造,在他听来,不再是枯燥的规则,而是一种美妙的和谐。
他仿佛能看到那墙角的梅花,在寒风中傲然绽放,散发着阵阵清香。
清客们还在继续谈论着,又说起了另一首描写春景的词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那婉转悠扬的词句,如同音乐一般在他耳边流淌。
他脑中不由自主地开始分析这些诗词的结构。
哪些字是平声,哪些字是仄声。
哪一句和哪一句是对仗,哪些词语是押韵的。
这些概念,在他觉醒了“闻声知雅意”的天赋后,便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
此刻,在大量诗词佳作的不断涌入和清客们深入浅出的点评的催化下,他脑中关于这些概念的理解,突然间豁然开朗。
仿佛有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在他面前轰然打开。
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平仄、对仗、押韵、意境等概念,瞬间变得清晰无比,条理分明。
【顿悟】
“诗词格律入门”。
宝玉只觉得脑中一片清明,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瞬间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层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