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脉资源(大章)

换源:

  第十一章人脉资源(大章)

推开门,只见一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一张雕花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神情悠闲。他的身后站着一名俏丽女子,低眉顺眼地为他轻轻按摩着肩膀,动作轻柔而熟练。

带路的老者轻咳了一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老爷,昨日送来精盐的那两人到了!”

中年人缓缓睁开眼皮,先是摆了摆手示意侍女退下,随后露出一抹弥勒佛般的笑容,连声说道:“好,好!”语气里透着几分和蔼,却又夹杂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

叶冬见状,连忙拉起儿子叶小丰跪下,父子二人齐声叩拜:“草民叶冬、叶小丰拜见王大人。”

“王福,把昨天他们带来的那一小袋盐拿过来。”王吏目一边吩咐着,一边转向叶冬,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听说你们掌握了一种制精盐的好法子,愿意献给本官?如果真能制出比我们现有方法更优的盐来,本官定有重赏;但若只是虚张声势、蒙混过关,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叶冬赶忙躬身行礼,按照叶小丰事先教的话术答道:“回禀大人,实不相瞒,这制盐之法是我儿子叶小丰琢磨出来的。后来我与他也反复试验多次,才有了您眼前这袋精盐。若非经过多次验证确实可行,我们也不敢贸然前来打扰大人的清静。”

正当叶冬准备开口之际,叶小丰忽然扯了扯父亲的衣角,上前一步,学着他爹的样子拱手躬身,稚嫩的声音带着几分童真:“拜见老爷,吏目大人。我是因为家里吃的粗盐又苦又涩,实在难以下咽,便偷偷拿了些盐出去,自己试着想办法让它变得好吃一些。结果费了不少粗盐,还被娘亲撞见我把盐泡进水里,差点没把我打个半死。”

说到这儿,他故意拍了拍胸口,露出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继续说道:“不过还好我最后还真找到了让盐变好吃的办法。我爹一开始还不信,我跟他讲了好多遍,他才愿意借银子陪我一起试。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做出了现在这种又白又细又香的盐。听爹说,这叫‘精盐’。我想啊,要是所有人都能吃上这种盐,那该多好呀!简直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可是盐是官家的东西,我和爹也只能自己尝尝鲜,没法让更多人受益。听说咱们府上有盐场,我爹特别敬仰吏目大人您,觉得只有您这样的大人物才能真正用上这个造福百姓的好法子,所以一试成功就赶紧带我赶来呈报。您看,为了赶路,我脚底都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呢!”

叶小丰话音刚落,叶冬立刻板起脸训斥道:“你这孩子,在吏目大人面前胡言乱语些什么!”随即转头看向王吏目,憨厚一笑,“王大人,犬子年幼无知,尚未启蒙,不懂规矩,说了些胡话,还请您多多包涵。”

王德荣摆了摆手,笑道:“孩童言语天真,倒是挺可爱,无妨无妨。”然而,他心中对这个孩子已然多了几分重视。表面上是一段天真烂漫的讲述,实则句句暗藏玄机——先说自己试制不易,花费甚巨,再巧妙点出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既显诚意,又暗示技术价值极高。若是轻易收下,难免落下贪婪之名,反而显得不够大气。

王德荣,原名王德荣,建安三年举人出身,四年前方才谋得九品吏目一职。虽说是芝麻小官,却因掌管盐务,是个肥差,多少人挤破脑袋想坐上这个位置。

然而,这职位看似风光,实则升迁无望。许多同僚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四处巴结上官。王德荣在这位置上已四年,前几日又被调往凌州新设盐场任职。新地方、新人脉,一切又要从头开始,他原本对此颇为不满,只打算敷衍应付过去。

没想到,竟有人送来了制作精盐的新法子,还带来了样品。那盐色泽洁白、入口细腻,明显优于以往仅靠砂石过滤所得的精盐。只是不知其工艺是否更为繁琐。

于是王德荣略带试探地问道:“小孩儿,我们盐场也能制精盐,你确定你的法子比我们的更好吗?”

叶小丰不慌不忙地答道:“回大人,若我没猜错,你们的法子应该是将卤盐水不断通过布或砂石过滤,反复提纯,最终得到精盐,对吧?”

此言一出,原本懒洋洋倚在太师椅上的王德荣猛然坐直身子,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厉声喝道:“好个刁民父子!竟敢偷学我盐场制盐之法!”

叶冬闻言顿时吓得腿软,几乎要再次跪下磕头求饶。

却被叶小丰一把扶住。只见他再次躬身拱手,语气从容:“大人息怒!这只是我的猜测罢了。我最初也以为精盐就是靠滤出来的,直到今天才知道城里也是这么做的。再说,我与我爹住在偏远之地,盐场又有专人看守,怎么可能偷学到您的秘法?而且,我们用的方法可比这简单多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

王德荣略一思索,心中暗忖:新盐场才刚开办不到两个月,连精盐都还没开始正式生产。这孩子所说的话,八成是真的。

转念一想,刚才他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法子比现在的方法好上许多。倘若果真如此,那自家盐场岂不是能大幅提高精盐产量?产量一高,自然收入大增,自己也能在官场上大放异彩、步步高升了。想到这里,王德荣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眼神也渐渐飘忽起来,仿佛已经看见自己身穿红袍、腰缠玉带的模样。

一时间,他竟沉浸在升官发财的美梦中无法自拔。

叶小丰见王德荣突然沉默不语,像极了庙里打坐的老和尚,便轻轻咳嗽了一声,试图将他唤醒。

王德荣这才猛然回过神来,脸上迅速堆起那标志性的弥勒佛笑容:“哎呀,小娃娃,那你倒是说说看,你的法子到底比现在的办法好在哪儿呢?”

叶小丰这次抬起头来,满脸自信地笑着回答:“大人,我这法子只需将盐水过两次,就能得到您眼前所见的这种精盐。”

“什么?!只要过两次就能制出这样的精盐?”王德荣惊讶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叶小丰正要开口解释,却被王德荣打断:“你可要想清楚了再说话,若是敢诓骗本官,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大人,我说的当然是实话!”叶小丰一脸诚恳,“我们怎敢在青天大老爷面前撒谎呢?要是真说了假话,大人动动手指,我和爹就得掉脑袋了。”说着,他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掌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动作夸张又带着几分童趣,看得一旁的叶冬心惊胆战,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不过嘛……”叶小丰顿了顿,眨巴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如果我们真能做出这样的盐来,大人打算赏我们些什么呢?”

这话一出口,叶冬心头顿时冒出冷汗,生怕儿子这张嘴又惹祸上身。他正欲开口替儿子打圆场,却没想到叶小丰早已抢先一步。

“大胆!赏赐多少自然是根据你们的成果来定的,哪有还没干活就先谈赏赐的道理!”王德荣故作威严地喝道,但语气中已少了些许怒意。

叶小丰却毫不畏惧,他心里明白得很——眼前的这位王吏目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真正让他愿意耐着性子听他们说话的,是那套制盐的新法子。若是一下子就把底牌全亮出来,只怕他们父子俩连王府大门都走不出去。

如今手里握着的是别人求之不得的技术,叶小丰自然不怕对方耍官威。他歪着头,眨眨眼,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却又字字珠玑地说道:

“大人,我们的法子只要演示一次,您就能学会。若您学会了,我们当然愿意为大人效劳,那是我们的荣幸。只是……为了研究这个法子,家里已经欠了不少银钱了。大人是官,我们是民,就算您把我们赶出去,我们也无话可说。但我娘常说,大人仁厚宽和、体恤百姓,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公道的价钱,对吧?”

这一番恭维说得恰到好处,王德荣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拒绝。他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个年纪小小的孩童,心思竟比许多成年人都要缜密通透,既不好吓唬,也难以糊弄。

他低头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叶小丰,是吧?你说说看,你想要多少赏赐?”

叶小丰不紧不慢地答道:“这么说吧,假如您的盐场有三百人,有了我的法子,一年之内可能多产出几十万两白银的收入。那么,您觉得我这法子值多少钱呢?”

此言一出,王德荣那双原本眯成一条缝的眼睛猛地睁得滚圆,像是被雷劈了一样。随即他又迅速收敛神色,淡淡地问道:

“小孩儿,你识数吗?”

叶小丰挺起胸膛,拍着胸口道:“大人尽管考教便是,再难的问题我也能应对。”

王德荣随口问了一个数字:“五万加六万一百是多少?”

叶小丰脱口而出:“十一万一百。”

这一刻,王德荣终于不再把他当个普通孩童看待了。他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

“好好好,小娃娃,如果你的法子真如你所说这般厉害,那我给你们不低于一百两银子的赏赐。”

叶冬一听,脚下一个趔趄,差点跌倒。一百两?这也太……太多了!

谁知叶小丰却摇了摇头,反问道:“大人,您是打算让精盐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还是愿意和其他盐场分享?”

王德荣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叶小丰伸出右手,五个指头慢慢收拢,只剩一根食指竖起:“那就是买断。”

王德荣与叶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叶小丰见状,立刻解释道:“所谓买断,就是这个方法只告诉您的盐场,我们保证不会再告诉别人。如果只是演示一次,那我们就不能保证不会卖给其他盐场。如果只卖一次,一百两够了;但如果要买断,那就远远不够了。”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王德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叶冬则开始怀疑儿子是不是梦里的神仙附体了。

“那当然要买断!”王德荣迫不及待地说道。

叶小丰继续补充:“买断的话,价格不能低于一千两银子。而且,如果是贵盐场自己泄露了方法,我们概不负责。”

“这个自然。”王德荣点头应下,但随即皱眉,“不过一千两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那您觉得多少合适?”叶小丰不动声色地反问。

“两百两银子,最多这个数。”

叶小丰略一沉吟,道:“如此说来,我们只能舍近求远,去别处的盐场碰碰运气了。对了,王大人,关于这制盐的方法,除了我和父亲知道之外,我爹还特地将制作流程写成一篇文章,托付给了一个可靠之人保管。倘若我们此行出了什么意外,那这篇文章便会交到其他盐场的手上。”

王德荣听罢,不由得微微一怔。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缜密的心思与远见,连“后路”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事已至此,王德荣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必须把这项制盐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略一思索,他心中便有了主意。

“小丰啊,别着急。”王德荣故作镇定地说道,“这样吧,一千两就一千两,但我不能一次结清,分五年支付如何?每年二百两,你看可好?”

叶小丰一听,心里暗笑:这不就是现代的“分期付款”嘛。对于叶家来说,这笔钱若一次性拿到手,恐怕反而会招人嫉妒、惹祸上身。不过,他还有一些别的打算,二百两显然不够用。于是他略一思索,便开口道:“王大人,有了我这个制盐法子,您不出三年必定高升!到时候,我和我爹也不好追着要债似的找您讨银子。不如改成三年分期:今天先付四百两,明后年每年再各付三百两,如何?”

王德荣一听“三年之内必定高升”,心头顿时乐开了花。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简直让他飘飘然起来。他原本就打算是借着这项新技术提升政绩,如今听叶小丰这么一说,仿佛前途一片光明。

他大喜过望,当场答应了叶小丰提出的付款方式,并吩咐亲信王福立刻起草一份契约文书,详细列明技术要求、保密条款、付款方式以及双方违约责任等事项。

叶小丰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遍,竟然还真指出了几处词意模糊、表达不清的地方,并一一提出修改建议,甚至要求在断句处加上圆点,以便阅读理解。

随后,王德荣带着叶冬父子来到盐场,按照叶小丰的要求,准备好了粗砂、细砂、木炭和过滤漏斗等工具——这些材料本就是盐场常用的。此外,叶小丰还特别要求现场烧制草木灰。

为了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王德荣特意请来家中几位信得过的老仆吏作为见证人。只见锅壁之上,渐渐析出晶莹剔透的晶体,众人无不惊喜万分。

“捡到宝了!”王德荣心中狂喜。虽然整个制盐过程看似简单,不过是粗砂、细砂、木炭和草木灰而已,但若非经过无数次试验,哪可能第一次就成功?

再者,叶小丰提到将方法写成文章保存下来,看来也不是空口白话。王德荣心中盘算:如果大荣朝只有自己掌握了这项技术,一年下来,岂不是能多赚几十万两白银?光是想想那个数字,他就激动得心跳加速。

尽管契约已经签订,但王德荣深知,要想长期守住这个秘密,还得依靠叶家父子的支持。而眼前这个小鬼头,聪明伶俐得让人不得不防,看来唯有拉拢、交好才是上策。

想到这儿,王德荣拉着叶小丰的手,激动地说道:“贤侄,托过大恩,以后我就叫你贤侄如何?”

“哈哈,好!贤侄果然了不起!”王德荣豪爽地笑道,“以后你们叶家有用得着本官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虽说本官官位不高,但朋友还是有几个的!行了,王福,给他们结账吧!”

因担心叶小丰先前所言“若我们出事,技术会传给他人”,王德荣特意派出一支二十多人的护卫队伍,护送叶冬父子乘坐马车返回赵家村。

这一趟,不仅换来了财富,更换来了人脉与保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