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回赵家村
马车缓缓驶出县城,叶冬坐在车厢里,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坐上马车,那种颠簸又新奇的感觉让他忍不住把脑袋探出窗外,左顾右盼,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而一旁的叶小丰却不像弟弟那般雀跃,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沉静如水,心中早已翻涌起层层思绪。
如今手头有了四百两银子,虽然在那些达官显贵眼中不值一提,但在赵家村,这可是一笔足以称得上“首富”的巨款了。叶小丰前世是材料化学博士,脑子里装着现代的知识与思维,要在这古代赚钱,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正如父亲叶长生所说,在这个世道,没有权势、没有靠山,钱越多反而越危险。你越是富足,别人就越想把你当成肥羊宰了吃肉。迟早有一天,你的所有都会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作为一个穿越者,叶小丰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现实也很残酷——现在的他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科举之路遥不可及,至少还得等几年才能有所作为。
所以,他必须从现在开始规划好每一步。赚钱固然重要,但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发财,而是自保。如何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保护家人不受侵害,才是他当前最该思考的问题。
再说苏氏这边,自从昨天听了儿子那一番话后,她就一直心神不宁,像是心里压了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午时刚过,她便坐立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踱步,最后干脆出了门,来到了村口的大槐树下。那里聚集着一群村民,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国家大事和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
人群中大多是些汉子,也有几个闲来无事的老奶奶混在里面凑热闹。苏氏一个年轻妇人出现在这群人中,倒是引来了些许诧异的目光,不过大家也没太在意,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高谈阔论的男人身上。
她一边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一边不停地张望着远方,盼着丈夫和儿子早点归来。
就在这时,远处尘土飞扬,一队身穿官兵服饰的人浩浩荡荡地朝村子走来,足足有二十多人,还有一辆马车紧随其后。
原本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仿佛连风都不敢吹得太急。
苏氏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儿子昨晚说的话:“如果爹爹回不来,你就带着我回娘家去。”
难道……他们父子出事了?这些人是来抄家的?
想到这里,苏氏吓得赶紧缩进人群里,紧张兮兮地从缝隙中盯着这支队伍。
队伍走到槐树旁停了下来,只见叶冬满脸笑容地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紧接着,叶小丰也跟着下来了。他低声对父亲说了几句,叶冬便拿出二两碎银递给领头的官兵,请他们代为感谢护送之人。
那人接过银子,恭敬地向叶冬行了个礼,随后便带着队伍掉头离去。
这一幕看得村民们目瞪口呆,苏氏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竟然是坐着马车回来的,而且还有二十多个官兵护送!
更让她震惊的是,丈夫竟然随手就打发了二两银子,那份量看着都不轻啊!
“这……不会是在做梦吧?”她狠狠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想确认是不是真的。
“哎呦,痛死我了,谁在掐我?”旁边一个男人突然惨叫起来。
原来,苏氏太过紧张,竟然错把别人当成了自己。
那人一脸不可思议地盯着她,苏氏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众人闻声纷纷转头,看到了那个捂着手臂龇牙咧嘴的男人,也看到了脸红得像熟透苹果一般的苏氏。
“娘亲,我们回来啦!”这时,叶小丰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欢喜。
苏氏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怔怔地看着缓步走来的叶冬,眼里泛起了泪光。
村民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尤其是为什么会有官兵护送他们回来。
苏氏也一头雾水,正想开口询问,却被叶小丰抢先一步。
“娘亲,这次我们遇到了爹以前的一个熟人,他请我们吃了饭,还特意派了马车送我们回来。”叶小丰笑嘻嘻地说。
叶冬一时语塞,正不知如何回答,听到儿子的话立刻明白了过来,连连点头:“对对对,是我以前在外做工时认识的一位东家,以前帮过他,这次见到我很高兴。他现在在这边做个小官,就安排了马车送我们回来。”
这话一出,村民们更加好奇了,纷纷追问那位“东家”到底是什么官。
叶冬支吾了几句,摆摆手道:“也没多深的交情,他做什么官我也懒得问。”
这番话不仅没打消众人的疑虑,反而让他们觉得更加神秘莫测。
叶冬一家告别众人,回到家中,关上门后,叶冬颤抖着双手,从怀里掏出那四百两银子,郑重地交到苏氏手中。
苏氏被这么多银子吓得差点跌坐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会惹上官了吧?”
为了安抚妻子,叶冬赶紧把这次去盐场的经历,以及王大人派人护送他们回来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苏氏满脸震惊:“就这么个法子,居然能赚这么多钱?”
但她很快冷静下来,意识到财不露白的道理,连忙说道:“这样吧,咱们先把家里的债还了,要是有人问起这笔钱的来历,就说是你在县城里找了个当官的朋友借的。”
一家人终于安顿下来,屋外的议论还在继续,关于赵二流子坑骗叶家一事是否会被翻案,也成为村口槐树下的热门话题。
“我跟你们说,这次叶冬怕是真有后台了,赵二流子这回怕是要倒霉。”
“嗨,别瞎猜了,官司都结了,就算他有靠山又能怎样?”
叶小丰听完苏氏那番话,心中不由地一亮。他原以为苏氏平日里话不多,性格也有些内向,没想到她这脑子转得还挺快,分析问题也挺到位。看来啊,会说话的不一定是聪明人,沉默寡言的反而可能藏着大智慧。
不过,叶小丰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这些钱虽然是王大人赏下来的,但将来总归是要花出去的,如果现在就说是“借”的,以后用起来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还会让人觉得他们家是在占便宜,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议论。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爹,娘,其实也不用那么紧张。咱们可以换个说法——就说爹爹给盐场出了一个好主意,王大人一高兴,就赏了我们一笔银子。至于是什么主意嘛,王大人特意交代不能外传,谁问都这么回,既显得神秘,又不会惹麻烦。”
叶冬一听,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对啊,这法子不错!咱就这么说,别人也没法多问。”
苏氏虽然没怎么说话,但也轻轻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显然也认同这个说法。
一家人商量妥当后,叶冬便准备拿出十二两银子,送给大嫂刘氏。可还没等他动手,就被叶小丰拦住了。
“爹,你这是干嘛?”叶小丰皱着眉头问道,“凭什么要主动送钱过去?咱们欠债是没错,但现在手里有钱了,不如干脆利落点,把所有的欠账除了舅舅那边的,一次性交给爷爷处理。钱是爷爷当初出面借的,他愿意还给谁就还给谁,咱们只管把该还的钱交出去,从此之后,咱们家就是无债一身轻了。”
叶冬听后愣了一下,随即拍腿大笑:“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点!何止是无债,说不定咱们还是村里最有钱的一户呢!哈哈哈……”
“嘘!”苏氏赶紧伸手打了他一下,压低声音道,“轻声点,轻声点,别让外面听见了。”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竟然是叶长生和李氏老两口来了。原来,村里的风声传得比树叶还快,听说叶冬一家被马车从县城送回来,二老立马坐不住了,赶忙过来探个究竟。
见是父母来了,叶冬连忙将两位老人迎进屋里,苏氏则麻利地去泡茶。叶冬一边招呼着父亲坐下,一边激动地说开了:“老爹,我们这次可是遇到贵人了!昨天小丰他三舅来了,因为天太晚,我们就想着送他一程,结果您猜怎么着?这位三舅认识的那个盐场的王吏目,居然是我在外地打工时的一个东家的儿子!那人对我特别好,这次我们帮了他一个小忙,他就赏了我一大笔银子。我正打算把这些钱都给您送去呢,既然您二老亲自来了,那就正好一块儿办了吧。”
叶长生听了这话,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之色:“哦?你们帮他什么忙了?竟然还能得赏?”
叶冬点点头,神神秘秘地说:“我以前在外面找活干的时候,听说过一个能让盐场产出品更优的好办法,我就把这个法子告诉了那位王大人。人家一听,高兴坏了,当场就给了我八十两银子。”
“八十两?!”李氏忍不住惊呼出声,差点把手里的茶碗摔了。
叶长生倒是沉得住气,捋了捋胡子,若有所思地说道:“嗯,你的花销不小,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不过你们也要省着点花,最好拿一部分买点田地,这样至少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
“嗯嗯,您说得对,我们已经打算好了。”叶冬连连点头。
这时,苏氏已经把事先准备好的二十两银子递到了叶长生手中,语气恭敬地说:“爹,我借娘家的六两银子过两天我会亲自回去还上,剩下的十八两请您帮忙还清债务,另外还有二两银子,是我们每年孝敬您二老的,提前给了。”
叶长生一听,愣了一下:“这二两银子你这么着急干嘛?”
苏氏微微一笑:“不是说每年都要孝敬吗?我们提前尽孝,也没什么不妥吧。”
叶长生听了,心里一阵温暖。他原本还打算跟几个儿子要点钱接济一下叶冬,没想到反而是叶冬这边先孝敬起自己来了。再看看苏氏这通情达理的样子,对比起那个整天只知道算计的大儿媳刘氏,真是天上地下。
他叹了口气,想把那二两银子退回去:“这钱我就不收了,你们留着用吧。”
可苏氏说什么也不肯收回,坚持要给。这时候,叶小丰又站出来打起了圆场:“爷爷,现在我爹娘手里有钱了,以后还能赚更多呢,您就安心收下吧!”
叶长生狐疑地看着叶冬:“他说的是真的?”
叶冬立刻点头如捣蒜:“嗯嗯,是真的!我们现在真有钱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叶长生这才笑着接过银子:“那行,那我就收下了。”
一家人又寒暄了几句,叶长生和李氏拿着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临走前还一个劲儿地夸苏氏懂事、叶冬有出息、叶小丰聪明伶俐。
屋子里只剩下一家人后,叶冬摸着下巴感慨道:“今天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咱们得好好计划一下,该怎么花钱、怎么投资、怎么让家里越来越兴旺。”
苏氏点头笑道:“是啊,咱们得一步步来,稳扎稳打。”
叶小丰则眨了眨眼,调皮地说:“放心吧,我已经有新点子了,保证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窗外月光洒进来,照在这家人的笑脸上,仿佛连星星都在为他们鼓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