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商机

换源:

  第14章商机

那个一进门便气喘吁吁报信的男孩,是苏东华的次子苏昌胜。他比叶小丰小两岁,是个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孩子。此时,他刚完成父亲交代的任务——去邻村通知大姑一家回来团聚。原来,三叔和小姑一家已经抵达苏家,苏东华想趁此机会,一家人围坐一堂,吃顿久违的团圆饭。

只见苏昌胜蹦蹦跳跳地跑出了院子,脚步轻快,仿佛脚下生风,连背影都透着一股孩子气的欢快。

半个时辰后,大姐苏小梅、姐夫刘二明带着一儿一女也赶到了苏家。他们刚一进门,便与许久未见的亲人相拥而泣,嘘寒问暖,场面温馨感人。尤其是见到多年未归的苏东方,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询问这些年在外的经历与艰辛。

大人们围坐在厅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各自这些年的遭遇。而一旁的叶小丰,则安静地听着,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这个时代,底层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前些年,三舅因为家中贫困无力服徭役,只能花钱请人代劳;今年又因一场罕见的大雪,许多牲畜被冻死,房屋也被积雪压垮,村民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话题渐渐转到了叶家身上。众人听说叶家因种种原因分了家,叶冬还独自承担了二十多两银子的债务,都不免为这个年轻的弟弟感到担忧。然而,当听说叶冬因遇到贵人指点,凭借一个巧妙的主意赚了一笔钱时,大家又由衷地替他高兴起来。

这时,苏氏当场拿出银钱,不仅偿还了从大哥、二哥那里借来的欠款,还将三哥托她转交的二两银子亲手递给了苏东方。虽然几人嘴上推辞了几句,但最终还是笑着接下了这份情谊。

叶小丰在一旁看着,心中感慨万千:外祖母这一家人虽不富裕,却始终愿意伸出援手帮助父母,完全不像叶家那些冷漠无情的大伯、二伯。他暗自下定决心,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尽力回报苏家的恩情。

正想着,苏昌胜悄悄凑过来,轻轻拉了拉叶小丰的衣角,将手中的小竹筒举到耳边,笑嘻嘻地说:“表哥,我们准备去捉土蜂,你要不要一起去?我这里还有一个竹筒。”

叶小丰本不想参与这种“幼稚”的游戏,但转念一想,自己现在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也应该拥有属于这个年纪的天真与活力。于是,他点头答应,并向父母打了声招呼,便跟着几个孩子一起出门去了。

姥姥在院子里叮嘱道:“别去河边玩啊!”声音里满是关切。

走出院门,几个孩子开始在土墙边仔细搜寻着一个个小孔。这些小孔随处可见,但并非每个孔洞里都有土蜂。苏昌胜俨然一副老手的模样,耐心地教叶小丰如何辨别:必须是新鲜的小孔,还要有土蜂进出的痕迹。

叶小丰按照他的方法认真寻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忽然发现这堵土墙的泥土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他蹲下身来,细细观察,终于确认这是一种高铝质黏土——非常适合制作耐火泥的材料!

继续往下看,他又注意到土墙底部用作基脚的石头也很特别。经过一番辨认,他惊喜地发现,这些竟然是优质的石灰石!

哈哈,这可真是个重大发现!有了石灰石和高铝质黏土,就能轻松制作出耐火泥。而在此之前,他还记得父亲说过,姥爷家的山里有石炭,也就是煤炭!

如果能利用这些资源制造出煤炭炉,以后做饭就可以烧煤了,岂不是既方便又省钱?

想到这儿,他立刻兴奋地问苏昌胜:“表弟,你知道你们家筑土墙用的土是从哪里挖来的吗?”

苏昌胜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毕竟这墙至少也有二十年历史了,一个小孩子哪会了解这些陈年旧事呢?

叶小丰又指着那些石头问道:“那你知道像这样的石头还有哪里有吗?”

这次苏昌胜点了点头:“我们后山到处都是。”

“真的?那你快带我去看看!”

苏昌胜兴冲冲地领着叶小丰和其他孩子们绕到了屋后。可惜的是,叶小丰失望地发现,所谓的“后山”其实并没有那种石灰石。他不禁疑惑起来:难道当年苏家建房时,还需要从别的地方运石头过来?

带着疑问,他回到苏家。叶冬见儿子这么快就回来了,有些奇怪地问:“小丰,怎么不和表弟他们在外面多玩一会儿?吃饭还得等一个时辰呢。”

叶小丰没有解释,只是拉着父亲说:“爹,你帮我问问姥爷,盖房子用的土和石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叶冬本想追问缘由,但想起之前答应要听儿子的话,便直接带着他去找岳父苏占先打听情况。

苏占先虽然觉得这事有些奇怪,但还是告诉叶小丰,那些土就是当初挖屋场时挖出来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房子底下,全是这种高铝质黏土!

叶小丰一听顿时泄了气——总不能让人家拆了自己的房子去取土吧?但他还是不死心地问:“姥爷,那这种土别的地方还有吗?”

“当然有啊,我们的菜园子里,只要往下挖深一点,全都是这种黄土。”

叶小丰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要求姥爷带他去挖土,却又想起了那些石头的问题。

一问之下才知,那些石头确实不是就近取材的。原来当年苏家只买了这块宅基地,后山是别人家的地盘,无法开采。于是只能从一里外自家的山上挖石头,再一担一担地挑回来使用。

“不过……”姥爷叹了口气,“后来我们和那家人商量了一下,补了人家一两银子,把那块山地和后山对换了。现在后山已经是咱们家的了,原来的那块山地反倒成了苏运贵家的。”

“姥爷,那后山整座山都是咱家的吗?”

“怎么可能!只有从这里到山顶那一片是我们家的。平时砍点柴烧火够用了就行,要那么多山干嘛?又种不了树卖钱。”

叶小丰苦笑,没想到一件看似简单的事,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

叶小丰一边嚼着饭,一边脑子里飞速运转,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家的煤球堆成山,城里人排着队来买煤的画面。他嘴角微微上扬,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爹,咱们得先跟姥爷谈谈合作的事。”叶小丰低声对父亲说道,“这后山的煤炭资源这么丰富,而且还是露天煤矿,开采起来又方便,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啊!”

叶冬点点头,但随即皱眉:“可你姥爷会愿意让我们开采吗?毕竟这是他们家的山。”

“放心吧,爹。”叶小丰胸有成竹地一笑,“我自有办法说服姥爷。再说了,这山现在不长树,也没啥用,不如拿来换点银子,还能改善生活,姥爷肯定乐意。”

饭后,众人围坐在院子里喝茶闲聊,叶冬找了个机会把儿子的想法告诉了岳父苏老爷子。

“爹,小丰说这后山里的石炭其实能卖钱,而且还能做成煤球烧火做饭,比柴火还方便。”叶冬小心翼翼地说,“他说想和您商量一下,能不能把后山的地租给我们,或者干脆卖给咱家,这样我们也能好好开发一下。”

苏老爷子一听,差点把茶碗摔了:“你说啥?那黑乎乎的东西能卖钱?别开玩笑了,我们以前还拿它垫猪圈呢!”

“姥爷,您听我说。”叶小丰插话道,“这东西叫煤炭,不是普通的石炭。我有办法把它加工成煤球,烧起来干净、热值高,而且价格便宜,城里人肯定抢着买。”

苏老爷子一脸狐疑地看着这个外孙:“你小子才多大,懂这些?”

“我不是说过了嘛,我被神人托梦,传授了各种奇技淫巧!”叶小丰一本正经地说,“您就信我一回,保证让您笑出声来。”

苏老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这孩子,说话倒是挺逗。”

“爹,要不咱先让他试试?”苏东轩在一旁打圆场,“反正那山也不长树,放着也是浪费。”

苏老爷子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行吧,那就让你们父子俩折腾折腾。不过有个条件——如果真赚了钱,得分我一份。”

“那是当然!”叶冬赶紧答应,“咱们是亲戚,自然不会亏待您老人家。”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苏老爷子爽快地拍了拍桌子,“明天我就带你们去把那几块山地都看看,顺便问问有没有愿意卖的。”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便出发去查看周围的山地。苏东轩带着路,一行人翻山越岭,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把附近的几座山都转了个遍。

“果然如小丰所说,只有这座山不长树,其他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叶冬感叹道,“看来这山里确实富含煤炭。”

“那其他的山呢?”叶小丰问。

“暂时没发现煤炭。”苏东轩摇头,“不过有一座山里好像有些石灰石。”

“太好了!”叶小丰眼睛一亮,“那正好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咱们可以一起开发。”

一家人边走边聊,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未来的生意蓝图。

回到苏家庄时,已是傍晚。晚饭过后,叶小丰拉着父亲进了房间,开始详细部署下一步计划。

“爹,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把后山的那些山地都买下来。”叶小丰认真地说,“趁着现在没人重视,价格便宜,以后肯定会涨价。”

“那你打算怎么买?”叶冬问。

“我们可以分批买,先从姥爷家的后山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叶小丰解释道,“另外,那座有石灰石的山也要想办法拿下,将来建个小型采石场,专门生产石灰和水泥。”

“听起来不错。”叶冬点头,“那资金方面怎么办?咱们手头也就三百多两银子。”

“够用了。”叶小丰自信满满地说,“山地价格不高,再加上咱们可以分期付款,慢慢来。”

“行,那这事就交给我来办。”叶冬拍板道,“你安心在家研究怎么把煤炭加工成煤球,等一切准备就绪,咱们就开工。”

“嗯,我会尽快做出样品来。”叶小丰点头,“到时候咱们先在村里推广,再往县城、府城那边铺货。”

父子俩越谈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金灿灿的银子滚滚而来。

而屋外,苏老爷子和苏东轩也正在谈论这件事。

“爹,您觉得小丰真能成事吗?”苏东轩问。

“这孩子,脑子灵光得很。”苏老爷子笑道,“说不定还真能干出一番大事来。”

“那咱们就全力支持他吧。”苏东轩点头,“说不定咱们苏家庄也能因此发达起来。”

夜色渐深,月光洒满大地,叶小丰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未来繁荣的画面:一座座矿山被开发,一车车煤炭运往各地,一个个家庭因使用煤球而告别烟熏火燎的日子……

他嘴角微扬,心中默念:“这一世,我要靠自己的智慧,打出一片天地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