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贵人相助
叶冬此时还处在懵懂状态,等他回过神来时,叶小丰已经把他按在了座位上。此刻若再拉着儿子起身离开,未免太过狼狈,只好强作镇定地坐了下来。虽说不至于双腿发抖、惶恐不安,却也是如坐针毡,神情局促,脸上写满了尴尬与不安。
那两位少年公子见叶冬如此紧张,再看看神色自若的小孩叶小丰,不禁露出几分好奇之色,开口问道:“小朋友,你们是不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
叶小丰依旧笑眯眯的,语气兴奋地说:“不瞒二位哥哥,这是我头一回进城,听店小二说你们是贵人,我爹怕生不敢进来,可我就好奇贵人到底长什么样,便硬拉着爹爹坐到这里来了,还请二位哥哥多多包涵。”
咦?这孩子看起来不过十来岁,说话倒是条理清晰、滴水不漏。
年纪稍长些的少年忍不住笑道:“哈哈哈,有意思,我还是头一次听人当面说我们是贵人的。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想见贵人呢?”
叶小丰毫不怯场,朗声道:“大人们常说,出门在外,要有贵人相助。我们来县城办事,事情还没办成,正需要贵人帮忙,所以就想着碰碰运气。再说嘛……我自己以后也会成为贵人的。”
“哈哈,越来越有意思了!”少年笑着说道,“原来你是这样理解‘贵人’的。那你口中的贵人,是指能帮你的人,还是指你能帮别人的人?”
叶小丰眨了眨眼,答道:“当然是两者都有啦!既能被贵人帮一把,也能成为别人的贵人,这才算真正的贵人呢。”
少年听了这话,笑意更深了些,随即介绍道:“好吧,或许你们今天真的遇到贵人了。这位是我身边的郑公子,乃是益安县县丞的公子。”
叶小丰一听,立刻站起身来,恭敬地拱手行礼:“叶小丰拜见郑公子贵人。”接着又朝那位年长的少年一礼:“也拜见这位贵贵人!”
那少年微微一愣:“他是县丞的儿子,我还没自我介绍,你怎么知道我要称‘贵贵人’?”
叶小丰笑嘻嘻地答道:“我看郑公子对你言听计从,想必您才是真正的贵贵人。”
小少年忍不住笑了起来,而那位大少年则收敛了笑意,认真地问道:“小孩,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读过书吗?”
“小可叶小丰,去年七月刚满十二岁,尚未入学。”叶小丰答得干脆利落。
大少年越发觉得这个孩子有趣极了——一个穿着朴素、未入私塾的农家孩子,竟能谈吐有度、举止大方,实在难得。他沉吟片刻,说道:“叶小丰对吧?你年纪虽小,衣着普通,却言辞不凡。既然你说要找贵人,那我们今日就做一回你的贵人吧。我姓周,来自府城。不知二位来县城所为何事?”
说完,他朝郑公子笑了笑,眼神中带着几分默契。
叶小丰高兴地回头看了眼坐在旁边的叶冬,只见父亲张大嘴巴,一脸震惊,仿佛还未从刚才的对话中缓过神来。
叶小丰再次拱手作揖:“小可与家父来县城,原是想购置一间铺子。但转了一圈,始终没找到合适的,还望二位公子指点一二,感激不尽。”
周公子用目光询问郑公子,后者会意地点点头,原来是为买铺子而来。他原本还有些疑虑,但看到周公子的眼神后,心中已然明白:能帮尽量帮。
于是郑公子问道:“你们具体想要什么样的铺子?”
叶小丰连忙将要求娓娓道来:两间门面,四间以上卧房,屋后至少有一亩土地,还得有水井……如果实在买不到,租也可以。
难怪他们找了半天都没结果。两间铺面好找,但带一亩土地的铺子,几乎凤毛麟角。
巧的是,郑公子家中正好有一处这样的铺子,租金到期后一直空着。那铺子后面的地是种菜用的,他父亲正打算卖掉换钱,去买几亩田地收租。
如今铺子不好出租,租金连年下滑,还不如换成田产划算。
不过,他心里也有疑问:这两个农民,能出得起一百两银子吗?
想到这里,郑公子正色道:“小弟弟,你说的条件我家倒是有,只是价钱……我父亲说不能少于一百两银子。”
话里有话,意思很明确:你们有钱吗?
叶冬一听,连忙插嘴道:“价钱还请郑公子多美言几句,我们是乡下人,没什么积蓄,能便宜点我们就感恩戴德了。”
谁知叶小丰却摆摆手,坚定地说:“不,郑公子,只要房子合适,令尊开多少价,我们就给多少。买得起就买,买不起我们就先租。爹,郑公子是贵人,日后随便帮我们一点,咱们就赚大发了。”
格局,这就是格局。叶冬虽然在村里也算个有见识的人,但在儿子面前,顿时觉得自己格局太小了。他连连点头:“对对对,我儿子说得对,是我太小气了。”
两位公子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一家子居然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当家做主,而且这孩子还真不是一般人。
郑公子试探性地问:“大概一百两左右,你们是否吃力?”
叶冬一听,顿时松了口气,忙笑着说:“不吃力不吃力!”
两位少爷不由得一愣,没想到这对父子竟真拿得出这么多银子,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正说着,两人点的面条和小吃也端了上来。叶小丰看了看他们的饭菜,悄悄拉过叶冬,低声说了几句,然后伸手要二十两银子。
叶冬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把银子偷偷给了他。
叶小丰起身对两位公子说道:“二位公子慢用,我去去就来。”
两位少年只当他要去方便,笑着挥了挥手。
叶小丰走到柜台前,问清楚两位公子的账单是多少。
掌柜的看了一眼记录单:“一共五百文。”
叶小丰掏出一两银子结账,顺便把自己和父亲的饭钱也一起付了。
回到包房时,店小二正端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快步走来。父子二人面前的碗里盛满了香气扑鼻的面条,分量十足,与对面两位少爷桌上的几乎不相上下。不仅如此,旁边还摆着几碟精致的小吃,雕花细腻、色泽诱人,仿佛连味蕾都被这视觉盛宴提前唤醒了。
面条实在太多,叶小丰显然吃不了这么多。他一边笑着夹了些面到叶冬碗中,一边低声问身旁送碗过来的店小二:“郑公子经常在你这里吃面吗?”
那店小二刚收了银子,脸上笑意盈盈,一听这话更是眉开眼笑地答道:“回公子,郑公子来过几次了。”
“公子”二字一出,叶小丰心中竟有些飘然——这是他第一次被别人这么称呼,听起来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儿。
四人围坐,食不言寝不语,各自低头享用美食。对面两位少爷刚放下筷子,郑公子便习惯性地朝店小二招手结账。
店小二却笑着提醒道:“郑公子,您这顿饭钱已经被这位公子结过了。”
“啊?”郑公子和周公子齐声惊呼,目光瞬间投向叶小丰,又狐疑地看向叶冬,眼中满是诧异与好奇。
叶小丰抬头一笑,语气真诚却不失风趣:“多谢二位哥哥愿意帮忙看铺子,不管成不成,就当与二位哥哥结个善缘吧。”
周公子哈哈大笑,拍着郑公子的肩膀道:“郑老弟,这忙看来不帮也得帮了!这样吧,要是他们真看上了你家那铺子,我让令尊卖我个面子,给你再降二十两银子!”
叶小丰连忙起身要行礼致谢,却被周公子抬手制止:“坐着吧,咱们不拘这些虚礼。”
父子二人吃得飞快,匆匆告别后,便跟着两位公子出了酒楼。
刚踏出门槛,走了不到两百步,果然已至县衙门前。叶小丰拱手说道:“二位公子,我与父亲就在外面候着,烦请代为通禀一声。”
二人点头应允,说不会让他们久等后便转身入内。
待他们走远,叶冬忍不住低声问道:“小丰,为啥咱要买四间卧房,后面还得带一亩地?”
叶小丰神秘一笑,解释道:“爹,咱这铺子是用来做煤炭生意的。煤炭不能直接烧,得加土加水搅拌成煤泥。后面的地和水井正好用来取土制泥。然后再用特制工具做成藕煤,晾干后才能放进炉子里烧。”
“前面两间铺子,一间卖藕煤,一间卖煤炭炉子;后面那片地足够晒煤,还能盖些房子供雇工居住。至于郑公子和周公子嘛……咱得好好巴结,将来靠他们宣传,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县城的人都会来咱这儿买货。这可是个能长久做的买卖。”
这一番话说得叶冬目瞪口呆,虽听得云里雾里,但直觉告诉他:这小子怕不是真的有两把刷子!
叶小丰见状拍拍父亲的手背笑道:“爹,你别管那么多,照我说的办,准赚不赔。”
果然没让两人久等,不多时,一位身穿官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从县衙走出,身后正是周公子与郑公子。叶冬与叶小丰连忙跪下行礼:“拜见郑大人,小人叶冬,这是我儿子叶小丰。”
“快快请起。”郑县丞扶起二人,笑眯眯道,“听闻周公子与犬子都对你颇为赞赏,我也想亲自见见这位少年奇才。”
叶小丰恭敬地行礼道:“小可拜见郑大人,感谢二位公子厚爱。”
“哈哈哈,果然是个伶俐孩子!”郑县丞爽朗一笑,“既然如此,我们便一同去看看那铺子吧。”
一行人缓步行进,郑县丞走在最前,周公子与郑公子紧随其后,叶冬与叶小丰则低头跟在最后。
转过街角,众人便来到那栋挂着锁的铺子前。整栋房屋为两层木结构,楼下是两间宽敞的铺面,楼上共有六间客房。屋后还有一口水井,清澈甘甜,一条小沟引水流入菜园,里面种着萝卜、蒜苗、油菜与白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叶小丰看得连连点头,尤其是那块足有两亩多的土地,简直让他心花怒放。他随即开口询问价格。
郑县丞抚须一笑:“原本我是打算至少一百两银子起步的,不过看在周公子的面子上,若是你们满意,连屋内的家具器物,还有这片菜园,一起八十两如何?”
这降价幅度之大,显然是周公子面子不小。叶小丰连忙躬身谢过郑县丞,又向周公子深深一揖。
周公子笑得格外开心:“小丰老弟,你是我见过最有意思的少年!年纪轻轻,谈吐举止皆不凡,令人刮目相看。日后若买下此处,只要我来益安,定会前来拜访。你若去府城,也可来府衙寻我,我名周惟聪,记住了。”
叶小丰心中暗喜,果然是位贵人,能在府衙出入,想必其父官职不低。
他拱手作揖道:“既蒙周兄赐称老弟,那我也斗胆喊一声‘周哥哥’了。他日若有机会赴府城,定当登门拜访。”
周惟聪一把扶住他,哈哈大笑:“好!你这个叶老弟,我认下了!”
郑斯年也上前一步,热情道:“小丰老弟,我名郑斯年,今日一见如故,以后在县城,我必常来叨扰。”
叶小丰忙回礼:“斯年哥哥,小弟求之不得。”
郑县丞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哈哈哈,真是一个懂礼数又机灵的孩子!叶小丰,这个名字我记住了。不错,真不错!”
周公子与郑公子听说叶冬父子要前往县衙去签契约文书,并办理房契转交手续,便识趣地先行告辞。他们二人本就是闲来无事才陪着逛一逛,如今正事来了自然不好久留。临走前还再三叮嘱叶小丰:“你可得记得以后来找我们玩啊,别光顾着赚钱忘了朋友!”说完便笑嘻嘻地继续他们的逛街之旅去了。
叶冬和叶小丰也没多耽搁,谢过两位公子后,便跟着郑县丞再次来到孙知府的官署。父子俩按照规矩行了跪拜大礼,孙知府抬眼一看,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这父子俩上午刚买了两块山地,下午又出手阔绰地买下了郑县丞的铺子,一天之内竟然花了将近两百两银子!
“哎哟喂,这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孙知府心里嘀咕,“前几天他们跟赵二流子打官司输了五十两银子时,那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呢,怎么这才几天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了财大气粗的主儿?”
不过他到底是老油条一个,虽然心里暗自腹诽,面上却不动声色,再加上有郑县丞在一旁亲自作保,也就没多问什么,干脆利落地把房契、地契都给办妥了。
到了交钱的时候,叶小丰悄悄对父亲说:“爹,咱们还是按之前说的,给郑县丞一百两银子吧。”叶冬点头应下,准备掏银子。谁知郑县丞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肯收那么多。他笑着推辞道:“你们父子俩能看上我的铺子,那是我的福分,哪还能多收钱?八十两足够了,多一分我都不收!”
一番推让之后,最终还是只收了八十两银子。叶冬感激不已,连声道谢,拿着崭新的房契、地契和钥匙,脸上笑开了花,仿佛手里拿的不是纸张,而是金砖。
出了县衙大门,天色已经不早了,叶冬想着今天也忙了一整天,打算直接回家歇息。没想到叶小丰却拦住他说还有东西要买。叶冬一问才知道,原来儿子是想买一架牛车,说是以后拉煤、运货都方便得很。
其实早在寻找铺子的时候,叶小丰就已经留意到一家卖牲口和牛车的牙行,此刻父子俩直奔而去。叶冬年轻时干过农活,对牲口一眼就能看出好坏,挑起水牛来那叫一个专业。老板原本还想糊弄一下,结果被叶冬一眼识破,几番讨价还价下来,最后以十两银子成交——一头壮实的水牛外加一辆崭新的牛车,物超所值。
父子俩牵着牛、拉着车,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途。不到半个时辰,便赶着牛车回到了苏家庄。一路上,牛蹄哒哒,车轮轱辘,仿佛奏响了一曲“发家致富”的欢快乐章。
这一日,叶冬父子在城里可谓是风头出尽:买山、买房、买地、买牛车,动作之快、出手之狠,简直堪比大户人家的少东家。若有人传开此事,怕是要惊掉一地下巴。但此时的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只想早点回家,吃口热乎饭,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为明天的新计划养精蓄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