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统喝完奶奶熬得姜汤,沈霖让奶奶回房间休息。
看见奶奶回房间了,沈霖让范统就在自己家住下,他死活不,说他打呼,会让沈霖睡不着。
沈霖听到范统这样说,也不好多说什么,就让他路上小心点,休息好了,明天再来忙。
夜风吹散了最后一丝暑气,范统跨上摩托车时,车尾绑着的西瓜在月光下滚出银亮的弧线。
沈霖倚在门框上喊了句慢点开,声音被引擎声揉碎在巷子里。
木门吱呀合上的瞬间,堂屋的钟敲了十二下半,奶奶房间的灯还透着微光,像块浸在温水里的蜜糖。
沈霖踢掉沾满泥星的帆布鞋,脚趾陷进凉席的纹路里。
手机屏幕亮起时,美音APP的红色数字99 像滴溅开的番茄酱,在漆黑的房间里晃得他眯起眼。
他划开屏幕,消息提示音叮咚连成串,有催单的餐馆老板,有询问辣椒价格的菜贩,更多的是陌生头像发来的私信。
沈师傅,县美食协会看了你上次做糊辣壳炒肉的视频,想跟你合拍宣传桃源县。
这条置顶消息的发信人头像是个青瓷盖碗,签名写着桃源食韵。
沈霖手指悬在屏幕上,指腹蹭到钢化膜上的汗渍。
他想起之前在拍的视频:铁锅爆香的螺丝椒裹着油星,肉片中的花椒粒在镜头前炸开金黄的油花,评论区有人留言隔着屏幕都闻到糊辣壳的香。
往下翻,品牌合作的消息像撒在案板上的芝麻——某粮油品牌想让他测评新出的菜籽油,包装上印着古法压榨;
还有家厨具店发来私信,问能不能在视频里用他们的铸铁锅。
锅身自带油膜,炒辣椒不粘底。
沈霖把消息截图转发给范统,附带一句:老范,这么多推广合作,明早你来喝小米粥,顺便聊聊?
床头的旧风扇嗡嗡转着,叶片上沾着去年的辣椒面。
沈霖点开美食协会的对话框,指尖在键盘上敲出又删除:你好,请问合拍视频的主题是?拍摄场地定在哪里?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有人在悄悄翻书。
范统的消息在凌晨三点跳进来,伴随着三秒的语音。
沈霖划开一听,先是刺耳的电流声,接着是含糊的嘟囔:老沈,那粮油品牌靠谱不?我看他们旗舰店差评说油有哈喇味
后面的话被呼噜声截断,听得沈霖直笑。
他翻身坐起,抓过床头柜的笔记本,笔尖在纸页上沙沙游走。
写起下一个拍摄脚本初稿:晨雾中的市场:凌晨五点的农贸市场,沈霖蹲在李老板的菜棚前挑辣椒,露水在菜叶上滚成珍珠,竹筐碰撞声做背景音。
灶台前的特写:铁锅烧红时的青烟,菜籽油淋入的刺啦声,螺丝椒段下锅的瞬间,辣椒籽在热油里翻腾如火星。
桃源地标穿插:炒肉间隙切到桃源大桥的晨光,桥墩上的青苔被露水浸润,与锅中的糊辣壳形成色彩对比。
奶奶的客串:结尾处奶奶端出刚蒸好的玉米饼,手指在饼面上按出月牙形的窝,尝尝,配你炒的肉才香。
写到奶奶客串时,沈霖笔尖顿了顿。
上次拍试录视频时,奶奶躲在灶台后拧围裙角,直到他喊停才敢递过洗碗水,指腹还沾着没搓掉的面疙瘩。
要是让她上镜,准得把蒸玉米饼的火候念叨八遍,像极了之前烧大席的时候被村里人围住时,紧张得把盐罐当糖罐递过去的模样。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眶,窗外的天色已从墨蓝染成浅灰,市场方向传来货车卸货的哐当声。
今天就先到这,沈霖收拾了下边睡了起来。
早上七点,粮油品牌的电话打进来,男声带着刻意的热情:沈师傅,我们看了你的视频,那锅糊辣壳炒肉真是绝了!合作费好商量,就是有个小要求...
沈霖握着手机走到院子里,奶奶正在给菊花浇水,水珠落在花瓣上,像撒了把碎钻。
我们希望视频里多露出几次油瓶,最好是你拧开瓶盖的特写,慢镜头那种。
电话那头的人语速很快。
对了,我们还请了个美食博主当嘉宾,叫辣椒西施,粉丝量比你多些,到时候你们可以互动下。
沈霖盯着奶奶鬓角的白发,忽然想起去年在市场,有个戴遮阳帽的姑娘举着手机拍他选辣椒,当时还以为是游客。
辣椒西施?他捏了捏眉心,是那个总穿红围裙,说自己能吃三斤朝天椒的博主?
对对对!对方声音拔高,她流量大,你们合拍能互相带粉。拍摄场地定在县文化馆,下周六,设备我们全包...
沈霖听着听筒里的背景音,像是有人在拆纸箱,胶带撕开的声音刺啦作响。
奶奶端着小米粥出来时,沈霖正靠在柿子树上回消息。
粥碗是粗瓷的,碗沿缺了口,像极了他小时候摔碎又被奶奶用铜钉补好的那只。
跟谁打电话呢?奶奶把一碟酱菜推过来,酱菜里泡着的辣椒段油亮亮的,看你眉头皱得跟螺丝椒似的。
没事,沈霖舀起一勺粥,滚烫的米粒滑进喉咙,县上要拍个美食视频,叫我去当厨子。
他没说辣椒西施的事,怕奶奶想起被游客围着拍灶台时,紧张得把盐当成了糖。
范统骑着摩托车冲进院子时,车后座绑着个半人高的纸箱。
老沈,你看这是啥!
他掀开箱盖,露出口黑黢黢的铸铁锅,锅沿刻着模糊的光绪年制。
收废品的老王头那淘的,说是老锅,炒辣椒保准香!
沈霖蹲下身敲了敲锅壁,回声闷沉如鼓声。
锅底有块凸起的疤痕,像是被火燎过的胎记。
你哪来的钱瞎折腾?他想起范统昨天还在念叨摩托车该换链条。
嗨,接了个私活,帮人拉了趟山货。
范统搓着手,眼睛亮晶晶的,那粮油品牌的合作费,我算过了,够咱换个新变速箱。就是那辣椒西施...
他突然压低声音,我刷到过她视频,炒个蛋都要摆十几种滤镜,跟咱这土法子能合得来?
“试试呗,到时候不行再说。”
院角的老槐树影移到锅盖上,沈霖想起美食协会发来的拍摄大纲:需体现桃源饮食文化的传统与创新。
他用手指蹭了蹭锅底的疤痕,那里还留着几十年前柴火的温度。创新就创新,
他忽然笑了,反正锅是真的,辣椒是地里摘的,总不能炒出塑料味来。
奶奶抱着一捆刚晒好的辣椒面走过,听见这话停住脚。
她把辣椒面倒进陶罐,瓷勺碰撞的声音清脆如铃:上周你爷爷托梦,说灶王爷爱吃带锅巴的炒肉。
她没抬头,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铁锅好,养油,炒出来的菜有魂。
傍晚时分,沈霖在灶屋试镜。
范统举着手机怼着他的脸,镜头里的人额角冒汗,围裙上沾着上午切辣椒留下的红痕。
说台词,快说大家好,我是沈霖,今天教大家做桃源糊辣壳炒肉。
范统跺着脚赶蚊子,语气像个催场的导演。
大家好...沈霖对着镜头搓手,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市场被拍时,手忙脚乱把辣椒掉在地上。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灶台上的老铁锅上。
我是沈霖,在柏树村烧大席。这口锅是我爷爷的爷爷留下的,炒糊辣壳时得用柴火,火旺了辣椒会苦,火小了不出香...
范统的手机突然叮了一声,美食协会的消息弹出来:拍摄方案微调,辣椒西施因故缺席,改为本地老匠人出镜。
沈霖读着消息,手指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窗外的暮色漫进灶屋,把铁锅染成古铜色,锅盖上的蒸汽正慢悠悠地上升,像极了奶奶熬姜汤时飘出的热气。
奶奶端着一碗冰镇绿豆汤进来,碗里浮着几片薄荷叶。
试完了?她把汤碗放在锅沿,瓷碗与铁锅碰撞出清响,刚才我在院里听见了,说话别那么,就跟你平时跟李老板砍价似的。
沈霖喝着绿豆汤,冰凉的甜意从喉咙滑到胃里。
他看着奶奶在灶台前收拾调料罐,银发被厨房的灯光镀上金边,忽然想起脚本里那句没写进去的话:最好的镜头,永远在奶奶掀开锅盖的瞬间。
手机屏幕再次亮起,范统发来消息:老沈,我把铁锅擦出来了,明早去市场拍定妆照?
沈霖回复好,指尖在发送键上停顿片刻,又加上一句:顺便给奶奶买两斤带花的茄子,她上次说想做酿茄子。
沈霖望着灶台上方挂着的辣椒串,它们在夜风里轻轻摇晃,红得像一串被串起来的夕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