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霖胡思乱想了一晚上,第二天很早就起来。
昨晚睡前和范统还有王璐约好,今天打算拍个视频,发布到美音,顺带宣传下做的文创产品。
清晨的江城乡村还浸在薄雾里,王璐举着手机支架在院子里来回调试角度。
镜头前,奶奶正坐在枣木凳上,用细沙一点点打磨锔瓷瓦罐的接缝。
阳光透过釉面,在她银白的发丝上跳跃成细碎的光点。
“奶奶,您就按平时补罐子的样子做,不用刻意看镜头,平时是什么样,就按照平时生活的样子来就行。”
王璐蹲在地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滑动,调整着滤镜参数。
“对,就这样用指腹摩挲锔子纹……您看这釉色,在阳光下像不像浸了蜜的老茶?”
范统扛着块刚锯好的枣木板从铁匠铺回来,肩头还沾着木屑。
“嘿,老沈,昨天李大爷给咱们打了十个铜片,说要听听咱那‘叮’的声响设计!”
他把铜片往桌上一放,随手拿起块陶片对着镜头晃了晃。
“大伙瞧见没?这蜂窝釉的气孔,跟老蜂窝似的,咱待会儿就用它拼个‘江鱼戏水’的摆件!”
沈霖站在井台边清洗刚挖来的白泥,江水的腥甜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王璐,记得把奶奶掺沙补瓦罐的步骤拍进去。”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
“当年渡口的白泥现在可不好找了,得让大家知道这手艺多费功夫。”
镜头一转,老先生骑着自行车进了院门,车篮里的粗陶罐子晃悠着。
“我老伴儿熬了新的芝麻花生酱,说要给视频当‘活道具’!”
他掀开罐盖,红漆牡丹旁流淌的釉泪在镜头下泛着琥珀光
“你们看这釉色,像不像刚出锅的酱料挂在罐口?”
王璐的电脑在老槐树的树荫下,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分镜脚本被标得花花绿绿:
开篇:无人机掠过江城江面,镜头下移至沙渚上的老陶片,叠化奶奶生火的灶台(配字:“一抔白泥,半碗乡愁”)。
工艺展示:特写锔子钉入陶坯的火花、枣木在砂纸上磨出的木纹、铜片敲击罐口的震颤(音效:柴火噼啪声 铜勺刮缸的“叮”响)。
文化内核:老先生捧着宣纸念酱料秘方,奶奶用铜勺舀猪油面的慢镜头,沈霖在渡口沙渚寻找老陶片的背影(字幕:“秘方藏在皱纹里,也藏在江风里”)。
产品呈现:成品合集——船舵形罐盖的茶罐滤出茶汤、蜂窝釉笔洗里插着毛笔、刻着“锅边翻浪”的猪油面瓦罐冒热气(弹幕预设:“这釉色绝了!”“想尝尝奶奶的猪油面”)。
“等等,这里加个彩蛋会更有意思!”
范统凑过来看,指着片尾处奶奶擦铜勺的画面。
“那我把李大爷打铁的镜头剪进去,就用他敲铜片的‘当当’声当转场音效,咋样?”
王璐眼睛一亮,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好主意!再把村民送秘方的片段拼个‘彩蛋墙’,你看张婶送的豆瓣辣酱方子,字还是用毛笔写的呢!”
视频发布当晚,美音平台的提示音就没停过。
标题“【江城手作】当奶奶的瓦罐变成文创:每个气孔都藏着江滩故事”下,点赞数飞速突破十万。
热评第一:
@陶瓷手作控:蜂窝釉!这不是失传的龙窑工艺吗?电窑根本烧不出这种烟火气的金属光泽!求问up主,奶奶收徒吗?(哭唧唧)
王璐立刻回复:“奶奶说手艺不能失传,后续会出‘老窑匠公开课’视频哦!欢迎大家来观看!”
热评第三:
@美食老饕:猪油面做法刻在罐底也太绝了!“锅边翻浪”四个字看得我口水直流,建议出个“秘方罐”套装,我要集齐奶奶的猪油面、老先生的花生酱!
沈霖看着评论笑出声:“范统,你听见没?网友要‘集齐秘方罐’,咱得赶紧联系村里其他人家收老物件了!”
三天后,第一个订单来自重庆的姑娘。
指定要“带铜片声响的船舵盖茶罐”,备注里写着:“给奶奶买的,她说这罐子让她想起年轻时在渡口摆渡的日子。”
紧接着,成都一家文创集合店发来合作意向,想要批量定制“修补系列”摆件。
范统抱着电话笑得合不拢嘴。
“李大爷,您那废铜片再多备点!还有老窑匠那边,蜂窝釉陶片得攒起来了!后面咱们可能需求很大。”
更让大家惊喜的是,视频吸引了江城当地文旅局的注意。
当天就联系了沈霖和范统,说要来聊一聊。
工作人员小陈带着摄像机来到院子里,镜头扫过墙上挂着的铜勺、窗台上的瓦罐,最后定格在奶奶和王璐一起揉面的画面。
“我们想把‘乡土秘方系列’纳入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小陈指着正在拍摄的“猪油面制作vlog”。
“游客可以跟着奶奶学补瓦罐,用自己做的罐子煮面,再把秘方刻在罐底带走。”
夕阳西下时,王璐把新拍的“游客体验”视频素材导入电脑。
画面里,城里来的小姑娘举着自己补的瓦罐,兴奋地对着镜头晃:
“看!我在锔子缝里嵌了沙渚的细沙,跟奶奶学的!”
奶奶坐在旁边,手里捧着个游客送的笔记本,上面贴满了各地网友的留言。
“@江城奶奶,我的曾祖母也会锔瓷,可惜手艺没传下来”“罐子收到了,爸爸说跟他小时候用的一模一样”。
“丫头,”奶奶忽然抬头,眼里闪着光,“你说这些罐子寄到天南海北,人家打开时,能不能听见咱江城的江风声?”
王璐暂停视频,镜头正好停在蜂窝釉陶片的特写上。
那些不规则的气孔里,仿佛真的封存着岁月的回响。
“奶奶,”她笑着点开美音后台,新消息提示还在不断弹出,“您听,现在全网都在听咱的江风声呢。”
院门外,范统骑着摩托载着新收的老陶片回来。
车后座的竹筐里,一块带“民国二十五年”刻痕的陶瓮盖在暮色中泛着微光。
屋前的老槐树枝叶沙沙作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