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音播放量破百万那天,沈霖正在灶前给周屠户的麻鸭“开膛破肚”。
范统举着手机冲进厨房,屏幕映得他眼睛发蓝:“老沈!县餐饮协会的人要来考察,说咱们是‘乡村美食新势力’!还有周屠户......”
他忽然压低声音,“他儿子刚才私信我,说全鸭宴要加道‘镇席硬菜’,不然在同行面前‘跌份儿’。”
沈霖手里的刀顿了顿,鸭掌在掌心轻轻抽搐。
案板上摆着十二只处理好的鸭子,羽毛拔得干干净净,乳白的皮肤泛着微光。
他忽然想起爷爷菜谱里的“全鸭宴手札”:“鸭有百样吃,一鸭九吃为入门,十二吃为精通,能做二十四吃的,才算‘吃透鸭’。”
“二十四吃?”
范统听得直咋舌,“那得把鸭子从毛到爪都算出花来!要不咱做道‘鸭血粉丝汤’?城里人最爱这口!”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招牌’,咱得做有咱们特色‘江城味’的。”
沈霖用刀尖敲了敲鸭头,“爷爷说‘一方水土养一方鸭’,咱们的鸭子喝的是沱江水,吃的是江边谷,得用‘川味’技法‘伺候’。”
他转头冲王瘸子喊:“王叔,把您的老卤借我泡泡鸭胗,再摘点藿香叶——咱们来道‘藿香卤鸭胗’,辣得‘巴适’,嚼得‘带劲’。”
王瘸子拄着拐杖过来,往卤锅里加了把干辣椒:“全鸭宴讲究‘头尾呼应’,鸭头得‘镇得住场’。你爷爷当年做‘麻辣鸭头’,能让十里八乡的酒鬼‘闻香而来,舔指而去’。”
他掀开卤锅盖,红亮的汤汁咕嘟冒泡,辣椒在里面浮沉,像群会游泳的小火球。
正说着,奶奶端着个陶钵进来,里面装着黑色的胶状物:“小霖,把这个加进鸭汤里。”
沈霖凑近一闻,有股淡淡的药香混着肉香,像把秋天的中药材和冬天的腊肉一起煮了。
“这是?”
“你爷爷的‘四物汤’底料。”
奶奶用木勺搅了搅,“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炖鸭时放一点,‘补而不燥,润而不腻’,跟做人似的,得‘刚柔并济’。”老人说话时,阳光穿过她鬓角的白发,在汤面上织出金色的网。
恍惚间,沈霖又看见爷爷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本油皮菜谱。
开发新菜式的过程堪比“打仗”。
范统负责“侦察”美音上的热门吃法,把“柠檬鸭”“啤酒鸭”等视频截成片段放给沈霖看,还兼职拍视频;
王瘸子担任“军师”,时不时抛出“樟茶鸭得用青冈木熏”“板鸭要腌足七天”等“战术指导”;奶奶则是“后勤部长”,变戏法似的从地窖里掏出陈年醪糟、自制豆瓣。
“老沈,试试这个‘酸辣鸭舌’!”
范统举着牙签扎起一根鸭舌,“我在城里吃过‘泰式酸辣凤爪’,咱们来个‘川式酸辣鸭舌’,酸辣里带点甜,肯定‘出圈’!”
沈霖尝了一口,酸汤的劲辣混着醪糟的微甜,在舌尖炸开烟花:“要得!再加点青柠汁,‘画龙点睛’!”
沈霖忽然想起之前爷爷说过。
“调味如调色”——辣是红,酸是黄,甜是白,调出层次,菜才有“魂”。
最费工夫的菜式是“鸭绒粥”。
沈霖把鸭架熬成浓汤,滤出骨头渣,再把泡好的糯米倒进去,小火慢熬至米粒开花。
范统蹲在旁边扇扇子,汗水滴进粥里,被他眼疾手快地用勺子把沾了汗的粥撇掉:“这可是‘精华中的精华’,要是混了我的‘汗水味’,网友该说咱们‘卖惨博流量’了!”
凌晨三点,
十二道鸭菜终于摆上案板:藿香卤鸭胗、麻辣鸭头、酸汤鸭舌、樟茶鸭脯、当归鸭汤……
最后一道“鸭绒粥”用荷叶包着,清香混着米香,像把整个夏天的傍晚都熬进了碗里。
“乖乖!这阵仗比县太爷的宴席还讲究!”
张婶揉着眼睛进来,手里端着刚蒸好的玉米饼,“快尝尝我做的‘鸭油酥饼’,用卤鸭油和的面,‘酥得掉渣,香得打颤’!”
阳光漫进厨房时,县餐饮协会的考察车停在了村口。
为首的刘会长一下车就抽了抽鼻子:“嗯!这酸汤味,比我办公室的茶香还提神!”
他身后跟着一群人,目的明确的走到老槐树旁沈霖的灶屋里。
目光扫过十二道鸭菜,最后落在“鸭绒粥”上:“小伙子,这道菜有点意思,说说,啥讲究?”
沈霖擦了擦手,回复道:“鸭绒粥,取‘绒毛’之意,讲究‘细、软、绵、香’,就像咱们做餐饮的,得把‘细节’做到‘绒毛’里。”
说着,他荷叶掀开,热气裹着荷香扑面而来,粥面上浮着的鸭油凝成薄霜,像给月光镀了层银。
“领导请尝尝看。”
刘会长舀了一勺送进嘴里,眼睛忽然亮了:“这粥‘入口即化’,后味还有股子‘回甘’,像小时候在外婆家住时,她给我熬的米汤。”
他转头对随行的秘书说:“把这个‘全鸭宴’列入今年的‘乡村美食推广计划’,咱们江城的‘鸭汤江湖’,该出个‘新掌门’了。”
“领导夸奖了,呵呵,这就是家常风味。”沈霖笑着对刘会长说道。
周屠户的儿子尝了口麻辣鸭头,辣得直吸气,却又停不下来:“沈师傅,以后俺们杀猪队的‘庆功宴’就包在你这儿了!不过……”
他抹了把嘴,“下次能不能加道‘更辣的’?俺们队里有个黔州来的兄弟,吃辣跟‘喝凉水’似的,得‘更上一层楼’才行!”
沈霖笑了:“放心,‘酸甜苦辣’咱都能调,就像这鸭汤——想酸就酸得‘掉牙’,想辣就辣得‘跳脚’,想鲜就鲜得‘眯眼’——总有一款‘对胃口’。”
刘会长让秘书和范统互加联系方式准备后期的推广机会后,就带着考察团走了。
送走考察团后,范统瘫在草垛上刷美音,忽然指着屏幕喊:“老沈!快看!昨天我上传的视频火了,咱们的‘全鸭宴’上本地热搜了!网友说你是‘鸭界米其林大厨’!”
沈霖蹲在灶台前添柴,火苗映得他脸上发烫。
奶奶往他手里塞了块绿豆糕:“小霖,歇会儿吧,你爷爷当年创全鸭宴时,也熬了三个通宵——现在啊,该让许多人知道,咱们老沈家的味道。”
烧菜时,想到爷爷菜谱里扉页写着:“菜有千般变,灶火是根源。”
此刻的灶台热气腾腾,像位慈眉善目的老者,看着后辈在它面前“变戏法”。
而这,或许就是老手艺的“七十二变”吧。
沈霖望着灶台里的火苗,在计划着接下来的事
县餐饮协会的推广,周屠户的订单,还有范统天天念叨的做大做强后“开连锁”的计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