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崔钧草庐论大势 刘备一进卧龙岗

换源:

  徐庶到了许昌,曹操拨一府邸与徐庶母子居住。又吩咐老军十人日常服侍,操引徐庶朝见献帝,帝命徐庶为御史中丞,徐庶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徐庶,引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徐庶都送与母亲收贮。

未几曹操欲商议南征之事,徐庶推脱。荀彧进谏“时值岁末天寒,未可大肆用兵;且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

曹操纳之,恐军卒不习水战,便引了漳河之水作一大池,取名玄武,于于玄武池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刘备送走徐庶之后,听从周宁之言回去准备礼物准备前去访贤。玄德本意是召云长与翼德同往。可是那兄弟二人尚在新野。遂带着子龙与周宁前去隆中。

与此同时新野县城,有一人来寻刘备。此人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关公只说自家兄长陪同军师去了樊城,水镜闻言颇感意外,问明缘由却是因为周宁的一封信。水镜从未见过周宁,以往听过些许传言,也从未在意,只当是一江湖术士。今日来见刘备,只为来探望徐庶。徐庶既走,当下辞别关公,往樊城而来。

刘备带着赵云和周宁,来至隆中,遥望山畔处,有数位农人正在劳作,刘备勒马将农夫唤作近前“敢问卧龙先生所住何处?”

农夫答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

玄德谢过,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下马亲叩柴门。不多时一小童自内而出,只问来人姓名。刘备正正颜色“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卧龙先生。”

那小童眨眨眼睛“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刘备一愕“你只说刘备来访即可。”童子点点头又说道“我家先生今早出门去了。”

刘备忙问“但不知,先生何处去了?何时能回?”

童子也不推脱,朗言答到“但凡先生出门,并无特定去处,每次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即可归来”

刘备听完惆怅不已。身边周宁见刘备如此,出言宽慰“贸然来访,怎么可能不期而遇,今日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周宁心中自是清楚,三顾茅庐这才头一次,着急也没用。

刘备从其言,嘱付童子“若先生回,只言刘备前来拜访。”言罢与人放下诸般礼物,拨马而走。

行不过数里。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心中窃喜,莫非是卧龙先生?急下马向前施礼,“敢问先生,可是那隆中卧龙?”

来人一愣,回礼道“不知将军姓甚名谁?”

刘备回答“新野刘备。”

来人说道“我非孔明,乃是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

刘备思索片刻“莫不是昔日与袁公同讨董卓的崔钧先生?”

崔钧闻言一声长叹“昔日种种,已是过眼云烟,当今本初兵败,袁氏凋零,皇叔不必再提了。”

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赵、周侍立于侧。崔钧问道“皇叔何故欲见孔明?”

刘备答道“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天子式微,我欲重兴汉室,一扫寰宇。拜访孔明,只求安邦定国之策。”

崔钧笑道“皇叔治国安邦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治。承平二百年后,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

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又是乱而入治,至今又是二百年,长治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皇叔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孔明虽有治国安邦之道,又岂能逆天而为?”

刘备尚未搭言,却惹恼了一旁的赵云赵子龙。

只听赵云说道“此言差矣,且不说汝非天意,安敢妄自揣测天意如何。即便天命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足下又怎知我主不能铁手补天裂?”

刘备见赵云神色渐厉,伸手将其拉住,然后对崔钧说道“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身为汉胄,自当匡扶汉室,岂敢将万事推于天命?”

崔钧答到“我已是山野之人,哪里还懂什么天下大事,适承皇叔问了,故而说了几句。”

周宁也拉了拉赵云,在其耳边说道“十八路诸侯伐董,虎头蛇尾。七十万袁军讨曹,灰飞烟灭。多是这种人物从中作梗。如今袁绍尸骨早已凉了,这崔州平却逍遥自在,为人如何可见一斑,你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

声音虽不大,却也让当场众人听了个分明。崔钧的脸色登时气成猪肝色,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指着周宁问道“你是何人,如何羞辱于我?”

周宁撇撇嘴“我乃琅琊周平川,无名小卒一个,谅你也没听过。至于羞辱你?我本就事论事,何来羞辱?”

崔钧一听,更是气愤。“既然就事论事,刚才的话,你是什么意思?”

周宁将赵云拉一旁,然后说道“如若我没记错,阁下乃是西河太守。董卓专权之时,令尊因得罪了董卓被杀害。然后阁下才与袁绍共同起兵讨伐董卓。是也不是?”

崔钧回答“正是如此,那又如何?”

周宁见崔钧承认,继续问道“董卓专权害你父,你怎地不说天意如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怎地就成天意难违了?”

“这。。这个。。”崔钧一时语塞。

刘备见崔钧如此窘迫。连忙喝止周宁“平川不可无礼。”又对崔钧说道“平川一时戏言,先生切勿怪罪。”

崔钧长叹一声,“我之性情,颇乐闲散,原本无意功名。奈何身为崔氏子弟身不由己。家父遇害,正好舍了那些俗物,起兵为父报仇。然而,我自用尽浑身解数。却也没斩杀董卓。之后董卓却是死在了吕布手中。董卓既死,我便投身于山野,仅此而已。”说完不等刘备分说,转身便去。

刘备本欲出言相邀,但见如此也就罢了。三人回了樊城,刘备嘱咐赵云诸般事务,打马回了新野。

没过几日,周宁在樊城与刘备传去口信,卧龙外出以归,且日前水镜先生来访,未见主公,已然回了水镜庄了。

刘备收了讯息不敢耽搁,留下关羽守着新野,带着张飞来到樊城,周宁早已将各类礼物准备妥当,三人轻车熟路直奔隆中卧龙岗。

沿路之上张飞口中抱怨“山野村夫,何何德何能,劳哥哥如此上心。依我看,可使人投封书信唤来便是了。”

玄德闻言怒意渐起“孔明当世大贤,安能如此怠慢?昔日文王访贤拉车八百步,相比之下我这又算的了什么?”

遂上马再往卧龙岗。张飞,周宁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行无数里,忽然罡风骤起,飞雪连天,转眼之间天地间白茫茫。

周宁说道“天寒地冻,尚不用兵。想来卧龙先生今日定是安居草庐”

刘备说道“理应如此,此时风雪虽盛正可表我殷勤之意。”

张飞接言“今日哥哥冒雪而来,要论心诚,比那周文王也差不多了!但恐哥哥在扑个空。”

刘备说道“三弟不必多言,只相随同去,能否见到卧龙先生,自有天意。”

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寻声而望但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

刘备滚鞍下马对着二人深施一礼“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长须者回答“不知阁下何人?欲寻卧龙何干?”

刘备答到“新野刘备。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

长须者起身答到“我二人并非卧龙,乃是卧龙之友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

刘备闻言心中大喜,昔日徐庶对此二人也时常谈起,言语间推崇备至。今日遇见立即出言邀请同访卧龙。

只听那石广元说道“吾二人皆是山野慵懒之徒,哪晓得什么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去罢。”

刘备还欲在言,周宁暗中拉扯刘备衣袖只说正事要紧。

刘备无奈,辞别二人,打马来至庄前,上前小扣柴扉。不多时童儿出来答话。一问之下,今日先生正在家中。刘备难掩心中喜悦,随着童儿而入内堂。张飞周宁暂且于外堂等候。童儿给二人上了茶水,但请二人休适。

张飞心急,等候期间询问周宁“平川兄弟,你能掐会算。帮我算算今日不知大哥能否将那先生请回去?”

周宁心说“请回去,还不到火候呢。毕竟是三顾茅庐,这活还得再来一次”但是张飞既然问起来了,周宁也索性对张飞先透露一些。

“三将军,实不相瞒。今日再访卧龙我依然不抱什么希望。”

张飞不解问道“何以见得?我大哥这都是第二次来请了,第一次他不在家也便罢了,今日那劳什子先生既然在家,他何德何能竟然敢再次推脱?”

周宁考虑了一下说道“主公带着关将军和你驻扎新野,子龙将军与我屯兵樊城。而樊城也不过是刚从曹仁手里夺来,此时隆冬不宜用兵,来年开春曹军必定来犯。以目前情况来看,我等不过数万兵马,要如何抵挡曹兵?试问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又如何敢来辅佐主公?路上遇见那石广元,孟公威你可是忘记了?”

张飞闻言沉默不语,半晌之后又说道“单福军师未离开之时,指挥我等大破曹仁,卧龙先生声名在外,想来也是不差的,只要比得上军师,他日定可抵挡曹兵。”

周宁听罢,哈哈大笑“诸葛卧龙自是不比徐庶军师逊色,只不过今日的诸葛先生可不一定是我卧龙先生呦”

张飞一听,忽的站起身来,一把拉过周宁“平川何出此言,莫非今日我等又要扑了个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