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山

换源:

  夜幕降临,二人在城外的一片树林中停下脚步,虽然盛夏,但晚风依然有着丝丝凉意。二人生了一堆火,无人说话,只有山间虫鸟鸣叫,李九运问道:他们为什么追杀你?对方并无应答,只是抱着双腿,低垂着头。看对方不想说话,李九运也不再问了,又过了一会,李九运起身看了看四周吸了口凉气说道:睡吧,睡醒了接着赶路,对方仍然无应答,李九运接着说道:走,我陪你去尿个尿,这黑灯瞎火的你自己去肯定害怕吧。说着就拉起了他,往林中的一片草地走去,走了几步说道:就这吧,解开腰带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尿尿,看对方没动静,说道:你不尿我一会可不陪你来了啊,转头一看,身旁无人,往后看去,他已经走远了,还没尿完的李九运赶忙提起裤子一边系腰带一边说道:等等我,赶忙跑着跟上。回到火堆旁,李九运说道:晚上别怕,我挨着你睡,你要是害怕就叫醒我。半夜了,李九运还是迟迟没有睡去,一闭眼,无尽的黑暗让他恐惧,生怕那堆柴火燃尽之后天还没有亮,直到次日将要天明之时方才睡去。

直到第三日,翻过一片树林,二人到达了一处山峰,山下云海密布,如临仙境,再向前走,穿过一条河,便来到了一个山门前,牌匾写着九龙山三个大字。山门右侧,有一处深潭,浑然天成,二人穿过山门,是一条狭窄小路,沿着小路向前,来到了深潭的后方,悬挂着一条高不见顶的瀑布,水流湍急,倾泻而下,再往上走,来到瀑布的顶端,眼前豁然开朗,山路逐渐平坦,河流慢慢变窄,远处山脉绵延。前方还悬着一条由绳索和木板铺设而成的索桥,二人走上索桥,抬眼望去,看不到尽头,走出数里后,一座楼阁慢慢浮现在了眼前,云遮雾绕,高不见顶,随着楼阁越来越近,索桥也到了尽头。尽头旁一座石碑写着:凌云台,石碑后方,是一片由青石板铺设而成的平地,地上堆砌着一个一个的石墩,黑白错落,石墩之间,有线条经纬交错,再向前走,来到了一处楼阁,牌匾名曰:凌云阁,细数此阁共分九层,二人走到一处门口,里面是一座大殿,大殿中央供奉着的是道教三清祖师,神像正前方,一位身着灰色道袍的老者坐于蒲团之上,鹤发童颜,手持浮尘,大殿下,弟子云集。李九运不知该找何人,便在大殿外等候,片刻后,一位年纪与李九运相当的道童出现在他们面前,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此人道袍为白色,走近后说道:今日山上众弟子修炼功课,大殿无法祈福,请明日再来。李九运说道:我不是来祈福的,是有人让我送他上来,找...,挠挠头继续说道:我也不知道来找谁?便将山下之事悉数讲了,那白衣道童说道:你随我来吧,带着二人,从大殿右侧向后走去,路过一颗银杏树,道童忽然驻足矗立,若有所思后,带着二人来到了大殿后方的一座道馆,门口牌匾写着:三清殿,进来之后,立于其中的,亦是一位身着白衣的老道人,道人满头白发,眉毛胡须皆是白色,但细看之下,白发的发根之处,竟是黑色。双目似睁非睁,李九运躬身行礼道:有人让我送她上来,道人看向李九运身旁之人,点点头问道:你是从西北之地而来?李九运身旁小孩摇晃着满头蓬松的头发点点头,老道人沉吟片刻后的对身旁的道童说道:收拾行囊,去趟青云峰。

几人一同出门,老道人问道:可曾来过这九龙山?李九运回答道:未曾来过,但听说书先生说过,说此地有真龙。老道人抚着胡须一边走一边说道:九龙山因九峰而得名,九峰相连,正如九龙盘旋。九峰中最高的,便是这凌云峰,位于八峰之中,一百年前,师父在此开创了道宗,建造凌云阁。还有其他八峰分别为:青云峰、连云峰、穿云峰、还有...额...这...,师弟啊,不妨你给讲讲这其他八峰,老道人一本正经的看向道童说道。李九运有些诧异,两人年纪相差如此之大,竟然是师兄弟,难道这道童会什么返老还童之术不成,道童有些尴尬的对着李九运笑了笑,看向老道人开口说道:师兄啊,不必每次都要跟人介绍咱这九峰,你自己都记不住,就不要献丑了。道人笑着说道:好,我记下了。沿途中,几人专心赶路不再言语,李九运发现,这道童会不断对着花草树木发愣,他开口问道:你在看什么,道童只是尴尬的微笑,未曾回答。李九运越发觉得他很奇怪,道童说道:我是道宗李长庚,指向那位老道人说道:他是我的师兄张道阳,李九运说道:我叫李九运,说完想起了在客栈时,常听人说道宗的一些传闻。便问道:传闻当年道宗掌门一剑斩断轩辕城?李长庚想了想问道:师兄,有这事吗?老道人摇头回答道:不曾,李九运有些失落,继续问道:传闻当年道宗有人乘一苇而渡江?道人继续摇头回答:不曾,李九运又问道:那传闻道宗有仙人,法力高深,能唤云控雨?道人扶了一把胡须,若有所思答道:此事...我也只是略有耳闻罢了,而后笑着小声说道:师父莫怪,我这也是为了山上香火。李九运心中想道,原来真的只是江湖传言,但是细想之下,也在情理之中,哪有人那么厉害,一把剑、一根芦苇便能做下那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世间哪里又会有仙人呢,那只是江湖说书人吊人胃口的幌子罢了。

天将暗了下来,几人来到了一条河边,道人指着河对面说:此山便是青云峰,若能上得此山,也就不虚此行了。李九运蹲下在河边拘了几口水,忽然听到下游传来一声吼叫:嘿!小子,滚一边去,别扫了你爷爷的兴。李九运抬头看去,只见河边一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身着石青色上衣之人,若不细看,只以为是一块垂立的石头,此人转过头来,满面毛发如同猿猴常年未曾修剪,只能看到眼眸充满怒气。下一瞬,手中的鱼竿向李九运横扫而来,道人见状,右手掌心聚力,中指微屈,河水中一处由石头激起的水花中,升起一滴,凝聚到道人的中指指尖,道人中指骤然发力,将水珠弹向鱼竿,鱼竿在即将碰到李九运的时候,向后弯曲了一个巨大的弧度,而后回到来了原本的位置。老道人说:还是如此脾性,如何能钓到鱼。不想就在此时,鱼竿微动,垂钓之人抬起鱼竿,竟然有鱼上钩了,垂钓之人将鱼取下来,竟是一条不过指头粗细的小鱼,不屑地看向老道人说:装神弄鬼,在身旁四下寻找,向老道人说道:放哪?老道人笑着说道:垂钓十年了,竟连盛鱼之物都没有。看向李长庚说道:师弟,把咱吃饭的家伙给他吧,李长庚有些为难道:那下次出去就该饿肚子了,老道人说:不给他,今天咱都得饿肚子。李长庚在包袱中摸索片刻,掏出了一只碗递给老道人,老道人弯腰舀了一碗水,向下游走去,垂钓之人接过碗,将鱼放入其中,看了眼李九运和他带来的小孩之后,举着碗转身便下山了,老道人带着几人继续上山。

来到山顶已是深夜,山顶有一座小院,远门紧闭,几人来到门前,老道人看向几人然后为难的向李长庚说道:师弟,你去敲门吧,李长庚说:我可不敢,上次来她说要把我丢下山去,你要是早说来找她,我就不来了,说着往后退了几步。老道人无奈只能上前敲门,里面一个女子的声音说道:是谁?老道人说道:道宗张道阳,话音刚落,听见里面有一人急匆匆走来,打开了院门,是一女子,来势汹汹,手持一把长剑。看见老道人,开口骂道:哪里来的老东西,半夜闯女人的院子,抽出剑便向老道人刺过来,直指老道人胸口,只见道人丝毫不慌。说道:误会了,我是送人而来,长剑即将近身时,道人侧身躲过,左手一指微弹女子手臂,长剑掉落,就在长剑即将要落地之时,道人右手食指叠在中指之上,食指微弹,临空中,剑身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声音,长剑在空中滑落出一个弧度,然后回归到了剑鞘之中。老道人忙说:是这位小兄弟,受人之托送一人来九龙山,此人想必你该认识。女子方才注意到,道人身边还站着三人,仔细看了看众人,最终注视着李九运身旁皮肤黝黑的小孩,眼眸微动,向小孩走去,蹲下身伸手准备抚摸小孩的脸庞,对方却很戒备的向后退了一步,女子眼圈泛红,缓缓起身,将大家带到屋内,屋外虽然看着破败不堪,屋内陈设确是相当整齐。灯光下,女子一袭青衫,浓密的剑眉稍稍上挑,双眸明澈,面容冷峻,此时不似方才那般血气方刚,而是显露女子的柔弱,坐下后抬头目光扫过李九运,双眉微皱,抬手倒了一杯茶,开口问道:小兄弟可是这临州之人?李九运回答道:我是亓州人,女子继续问道:家中长辈也在城中?李九运道:我自小便没见过家中长辈,一直住在欣集镇道名寺中。女子便不再过问,站起来拱手躬身道:谢过小兄弟将我女儿送回来。李九运有些诧异,站起来说道:啊!他竟然是女孩?青衫女子看了看皮肤黝黑的小孩,确实难以分辨,又不免因为多年分别而难过,看向她说道:青儿,娘对不起你,这么多年没有去见你,直到此时听到对方叫她名字,小孩才开口说了第一句话:你是我娘?青衫女子说道:我叫赵静沉,你父亲叫顾页回,你的名字便是我取的,说话间已泪如雨下。李九运心内想道:原来她叫顾青,如今她已经找到了她的母亲,而我却还不知道父母在何处。顾青母女二人一番团聚后,几人便睡了,睡前李长庚说道:师兄,今天又饿肚子了,老道人却如没听见一般打起了呼噜,几人便睡下了。次日,几人告别准备下山,顾青没有出来相送,只是隔着窗子目送李九运下山,手中那连夜雕刻的还只有雏形的木头人也没来得及送给他。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