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文化差异引发的危机

换源:

  产品在欧洲市场铺开后,麻烦事儿一桩接一桩。德国那边,产品里混进的法国文化元素,直接捅了马蜂窝。

一款照着法国卢浮宫艺术品设计的智能饰品,在德国翻了车。德国消费者汉斯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本来觉得这玩意儿挺新鲜,结果仔细一看,这色彩搭配在我们这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设计团队难道完全不做功课吗?感觉我们德国文化被当成空气了!”这条评论就像导火索,评论区瞬间炸了锅,其他德国消费者也跟着吐槽,负面评价像潮水一样涌来,产品销量直接坐了滑梯。

英国市场也没好到哪儿去。市场部小王急得直挠头,拉着同事小李说:“那些宣传文案,我们明明按照英式英语写的,怎么就出问题了?”小李叹了口气:“英国消费者可太较真了,那些用词小毛病,在他们眼里就是不专业。现在公司的口碑都受影响了,这可咋办?”

赵启轩得知消息后,脸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立刻召集欧洲团队开视频会议,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赵启轩敲了敲桌子,语气严肃:“兄弟们,这次的事儿不小。德国和英国市场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要是因为文化差异把市场搞砸了,我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大家都说说,有啥办法?”

市场部主管张薇率先开口:“我觉得简单粗暴点,直接重新设计产品,把那些有争议的法国元素全去掉。咱们主打一个入乡随俗,这样肯定不会再踩雷。”

文化顾问老陈却不同意,他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重新设计成本太高,而且时间也来不及。我建议先和消费者沟通,把设计理念讲清楚。大家不是反感设计,而是误解了背后的文化。只要解释到位,再对产品稍微调整,说不定还能扭转局面。”

运营部的新人小林小声插了句:“要不我们做个线上投票?让消费者自己选喜欢的设计元素,这样既体现了尊重,也能收集真实反馈。”

会议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各执一词。赵启轩揉了揉太阳穴,思考了一会儿说:“这样,咱们双管齐下。张薇你带着市场部,把德国产品里容易引起误会的元素列个清单,尽快做调整;老陈你联系当地的文化机构和意见领袖,帮我们做文化背书。另外,马上安排直播,我亲自给消费者解释设计思路。”

然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顺利。重新设计的方案刚出来,就遭到了法国设计团队的强烈反对。法国设计师皮埃尔在电话里情绪激动:“这些设计是我们的心血,是法国文化的精髓!去掉它们,产品就没灵魂了!”赵启轩耐着性子解释:“皮埃尔,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市场不买账,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要不这样,我们保留核心创意,用更中立的表达方式,你觉得怎么样?”

在英国市场,和消费者沟通也困难重重。有个叫艾米丽的消费者在直播中质问:“你们连最基本的英式英语都用不好,怎么证明产品质量没问题?”赵启轩深吸一口气,诚恳地说:“艾米丽,这次是我们疏忽了。我们已经聘请了专业的语言顾问,以后所有文案都会反复审核。为了表达歉意,我们会给老客户赠送专属优惠券,希望大家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好不容易稳住局面,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竞争对手趁机煽风点火,在网上散布谣言,说公司不尊重欧洲文化,产品质量也有问题。看着网上突然增多的负面评论,赵启轩攥紧了拳头,低声说:“看来这场仗,比想象中难多了……”接下来,他和团队又该如何冲破这重重困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