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议事厅内,张澈与马库斯等人讨论着如何治理城市。
马库斯那句“我们该如何治理这座城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罗马的未来,此刻就悬在这间不大的厅堂之内。
张澈抬眼,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有他麾下的得力干将李陵、赵飞、卫青,也有神色复杂的马库斯以及几位主动前来协助的罗马贵族。
他们有的忧心忡忡,有的尚存疑虑,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的迷茫。
“用规矩,而非刀剑。”张澈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凝滞的空气,“罗马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其军团,更因其传承千年的法律与秩序。如今,秩序崩坏,但罗马的根基尚在。我们要做的,是重建,而非彻底推翻。”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宣布,即刻成立罗马临时治理委员会。委员会将由汉军代表与罗马本地贤达共同组成,负责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城市的基本运作,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后续的正式建制拟定方案。”
马库斯他本以为这位东方将领会实行严酷的军事管制,没想到对方竟愿意吸纳罗马人参与管理。
这无疑是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将军,”马库斯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的敬佩,“我代表罗马市民,感谢您的明智。只是,委员会的权力架构与具体职责,还需明确。”
“自然。”张澈微微颔首,“卫青,你即刻起草委员会章程初稿,明确各部门职责,尤其是民政、财政、律法三项。李陵,你的玄甲营主力继续负责城防与治安巡逻,务必将任何试图破坏秩序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赵飞,斥候营转为城内情报与纠察部门,严密监控任何潜在的威胁,同时收集民情,及时上报。”
三人齐声应诺。
张澈转向马库斯及其他罗马贵族:“诸位,我希望你们能推荐真正有才干、有声望且愿意为罗马未来福祉出力的人士加入委员会。我承诺,只要是为了罗马的繁荣与稳定,委员会将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当然,”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任何试图阳奉阴违,或是暗中勾结旧部复辟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处。”
几位罗马贵族心中一凛,连忙表态愿意全力配合。
他们深知,眼前的这位汉军统帅,既有怀柔之心,亦有雷霆手段。
普布利乌斯的覆灭便是前车之鉴。
接下来的数日,罗马城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中逐渐恢复生机。
玄甲营的士兵们纪律严明,不再有骚扰平民的事件发生,反而时常能见到他们帮助市民清理路障、修缮房屋。
卫青与马库斯等人组成的临时治理委员会迅速开始运作,张贴安民告示,重开粮仓,调拨物资,安抚民心。
那些从废弃神庙中抢救出来的文献典籍,在工匠们的努力下,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新建的临时书库中,由汉军士兵和罗马学者共同看管。
这一举动,极大程度上赢得了罗马知识阶层的尊重与好感。
张澈的军营外,每日都有大量流离失所的市民排队领取食物和清水。
他甚至亲自出面,与几位有影响力的罗马商人会谈,鼓励他们尽快恢复市场交易,并承诺在新政权稳固后,会减免税收,提供一定的重建补贴。
这些举措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消融着罗马人心中的冰霜与恐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些来自东方的征服者,似乎并非传说中那般野蛮嗜杀。
一些忠于普布利乌斯的旧贵族和军官仍在暗中串联,散布谣言,试图煽动民众反抗。
赵飞的情报网络捕捉到了这些蛛丝马迹,几次小规模的骚乱都被迅速平息,但张澈知道,仅仅依靠武力弹压和物质安抚是不够的。
他需要一个更强大的象征,一个能凝聚人心、昭示新时代开启的标志。
这日清晨,张澈独自登上帕拉蒂尼山,俯瞰着晨曦中苏醒的罗马城。
台伯河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
远处的竞技场、神庙、广场,虽带着战火的创伤,却依旧透着不屈的生命力。
他想起了那封普布利乌斯企图焚毁历史的密令,更想起了自己“用规矩,而非刀剑”的承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旧的秩序已然崩塌,新的秩序将如何建立?
不仅仅是法律条文和行政机构,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引领,一种能够让所有罗马人,乃至所有被征服之地的人民都认同的价值。
“来人。”张澈沉声道。
一名亲卫迅速上前:“将军有何吩咐?”
“传马库斯、卫青、李陵、赵飞到议事厅。另外,召集城中所有最优秀的工匠、雕刻师和建筑师,我有要事宣布。”张澈的目光投向台伯河畔的一片开阔地,心中一个宏伟的计划已然成型。
他要在这里,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也为他所带来的新秩序,立下一座不朽的丰碑。
它将不仅仅是征服的标志,更应是融合与新生的象征。
数日后,当一切准备就绪,张澈再次站在了台伯河畔。
他身前,是一片经过精心平整的土地。
阳光洒在他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身后,是神情肃穆的汉军将领和罗马士绅。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等待着他即将宣告的决定。
一种莫名的期待与庄重,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