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推开出租屋的门时,手机在裤袋里震得发烫。
他把电脑往茶几上一搁,屏幕还亮着,收件箱里零号观察者的邮件像枚未拆的信号弹。
但此刻更烫的是手机——从论坛离开到现在三小时,微信提示音就没断过。
叮——又是一条新消息。
他解了锁,对话框瀑布似的往下滚:有初中生画了幅漫画,画里他举着《烟火手册》,周围是一圈星星;有退休教师发来二十年前的教案扫描件,备注那时候我也在找光;但最扎眼的是条未读私信,头像是个戴黑框眼镜的账号,内容刺得他眯起眼:没系统你早凉了,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的社牛罢了。
他捏着手机在沙发上坐下,窗外的霓虹灯透过纱窗,在手机屏上投下斑驳的影。
上回被质疑还是帮摊主解围上热搜那会儿,有人说他作秀。
但这次不同,质疑像根细针,扎在他刚说出口的没有系统也能发光上。
叩叩叩。
门被敲响时,陈默正把质疑留言逐条复制到文档里。
开门见是小杰,抱着台摄像机,额角还挂着汗:刚从快递站跑过来,你要的移动硬盘。他晃了晃手里的银色盘片,目光扫过陈默电脑屏幕上的质疑合集,突然伸手按住他肩膀:我懂,那些说风凉话的,得拿真东西堵他们嘴。
陈默把文档最小化,给小杰倒了杯冰水:我想拍个纪录片,就叫普通人的一天。
早餐铺老板娘怎么五点起来揉面,外卖员暴雨天怎么护着餐盒,退休工程师怎么教孙子修玩具车——他指节敲了敲电脑,让他们看看,没系统,光也在。
小杰的眼睛亮起来,冰水喝到一半就掏出拍摄计划:明早七点,我去拍巷口的王记包子铺,你联系李婶?
她每天给独居老人送早饭的事儿,够打动人。
陈默刚点头,手机又震了。
是小华发来的视频链接,标题刺目:7天激活潜能!
《烟火手册》官方授权速成班。
他点进去,画面里穿西装的讲师正翻着本红皮册子——和他那本洗得发皱的《烟火手册》几乎一模一样,连封皮上的烫金纹路都分毫不差。
我查了商标局,他们三天前刚注册成功。小华的语音带着急,背景音是图书馆翻书的哗啦声,我打了举报电话,对方说灵感来源合法,还说...还说你那手册是民间自发创作,不构成侵权。
陈默的拇指在手机屏上顿住,想起张爷爷缝在手册里的线——那是他亲手用蓝布边角裁的封面,针脚歪歪扭扭。
他突然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走,去我房间。小杰扛着摄像机跟进去,就见陈默从书架顶层抽出个铁盒,里面躺着一沓手写稿,纸页边缘泛着黄,全是这些年他记的社区故事。
他们卖的是包装好的光,但真正的光在这儿。他把稿纸推给小华,我们搞个真实成长故事挑战,鼓励大家发自己的经历,带#烟火不是速成#的话题。小华的手指拂过稿纸上的字迹,眼尾慢慢翘起来:我这就设计话题页,带原创认证标识。
小默。
门再次被敲响时,陈默正和小杰对着拍摄分镜表争论。
李涛教授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牛皮纸袋,银发被晚风撩起:听说有人偷了你的东西?他把纸袋搁在桌上,里面是一沓项目申请书,我和几个老伙计商量了,不如申请城市青年成长观察站。
高校出场地,社区提供故事源,非营利性质——他推了推眼镜,版权问题,就用项目背书。
陈默翻着申请书,目光扫过高校联合社区的字样,突然笑出了声:教授您这是给那些速成班挖了个坑——真正的光,得在泥土里长。
接下来的一周像上了发条。
小杰带着摄像机跑遍云城的早市、工地、养老院,镜头里的早餐摊主揉面时手腕转得像朵花,外卖员在暴雨里把雨衣往餐箱上裹,退休工程师蹲在地上,用螺丝刀给孙子修坏掉的玩具车;小华守在电脑前,把每篇原创故事都加上防篡改的数字水印,话题页的浏览量每天涨三百万;李涛带着学生跑高校审批,连社区主任都来帮忙,说咱小区的故事,可不能让人抢了去。
项目启动那天,云城大学的礼堂坐得满满当当。
陈默站在后台,透过幕布缝隙看观众席:有穿工装的外卖员,有抱着教案的老师,还有几个他眼熟的社区老人,张奶奶正帮旁边的小姑娘理头发。
下一位嘉宾,周晴女士。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陈默认得那个穿蓝布衫的女人——三年前他帮她送过外卖,当时她怀里还揣着本《法律基础》,现在她是社区法律顾问了。
周晴走上台,接过话筒时手还在抖:我送了五年外卖,每天等餐的时候背法条。
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可我想...想给女儿做个榜样。她的声音越来越稳,现在我能帮邻居写遗嘱,能给打工的兄弟讨工资——这光,是我自己攒的。
掌声像潮水漫过礼堂。
陈默看见第一排有个男孩举着手机,屏幕上是真实成长故事挑战的页面,正播着创业青年重新开奶茶店的视频。
再往后,有位穿西装的先生在本子上狂写,后来才知道是投资经理,说要给观察站捐办公场地。
散场时,陈默的西装口袋被塞得鼓鼓的——是观众塞的纸条,有求合作的,有要当志愿者的,还有个初中生写:陈学长,我也想收集自己的光。他抱着这些纸条往办公室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像小时候在社区跑时,张爷爷追在后面喊慢点儿的影子。
电脑开机的提示音响起时,他正整理今天的嘉宾联系方式。
收件箱里躺着封匿名邮件,发件人显示未知,附件是段乱码似的代码,正文只有一行:别忘了,你是第一个绑定者。
陈默的手指悬在键盘上,突然想起系统刚激活那天,闪电咬着他裤脚不肯松口。
那时他以为光来自系统,现在才明白...他点开电脑侧边的文件夹,里面存着这三年所有的任务日志,从帮邻居遛狗到挽救破产集团,每条记录后面都跟着他写的备注:张奶奶的光在抱孙子时,王哥的光在弯下腰时,孙老师的光在讲作文时。
夜风掀起窗帘,吹得桌上的纸条哗啦作响。
陈默合上任务日志,屏幕的冷光映着他的脸,他轻声说:如果我是第一个...那我也该是最后一个。
窗外,云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颗被晒在太阳底下的星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