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旧地重访

换源:

  陈默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敲出急促的鼓点。

车载屏幕蓝光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导航提示“剩余三公里”的电子音刚落,车窗外的景象便从路灯交织的城市脉络,陡然沉入浓稠的黑暗里。

他踩下刹车时,轮胎碾过碎石的声响惊飞了几只夜栖的麻雀。

透过挡风玻璃,“云城科技孵化园”的锈迹斑斑招牌正歪在铁门一侧,字迹被藤蔓啃噬得只剩半截“科”字,像道未愈的伤疤。

陈默推开车门,秋夜的风裹着荒草的腥气灌进来。

他摸出手机照亮地面——水泥路上的裂痕里钻出半人高的野蒿,叶片上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裤脚。

十年前这里该是怎样的热闹?

他想起李涛说过,这里曾是国家级社会实验的基地,穿白大褂的研究员捧着笔记本跑过连廊,玻璃幕墙映着晨雾里的第一缕光。

“林宇曾在这里醒来。”加密音频里的男声突然在耳边响起。

陈默喉结动了动,攥紧车钥匙的手沁出薄汗。

他绕过铁门豁口时,袖口被带刺的藤条勾住,撕开道细口,却像毫无知觉般继续向前走。

实验室的门虚掩着。

陈默推开门的瞬间,霉味混着金属锈蚀的气息扑面而来。

月光从破碎的窗棂漏进来,照见墙角堆叠的服务器残骸,以及正中央那台被红布罩着的终端机——它的屏幕竟泛着幽蓝的光,像黑暗中一只未闭合的眼睛。

“叮——”

陈默的呼吸骤然停滞。

他凑近时,红布边缘垂落的标签上,“主终端机-07”的字迹还清晰可辨。

指尖悬在开机键上方三秒,他想起三个月前系统消失时,林宇最后发来的消息:“去孵化园,那里有你要的答案。”

屏幕亮起的刹那,他后退半步。

幽蓝的光漫过他的眉眼,照见他眼底跳动的期待与不安。

输入框在屏幕中央闪烁,陈默鬼使神差地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指尖在“确认”键上顿了顿,最终按下。

“绑定者确认,访问权限开放。”

机械音响起的瞬间,陈默的后颈泛起凉意。

他扑到终端前,数据洪流如瀑布倾泻:“烟火值计算模型:行为影响力扩散系数×情感共鸣强度……”他逐行往下扫,喉结越滚越快,直到“量化人性温度”几个字撞进视网膜。

“原来不是随机。”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沿,“帮外卖员抢单触发‘物流之眼’,是因为那个动作被三个路人看见,扩散系数0.7;替摊主解围被拍视频,是因为评论区有一百二十八条共情留言,强度值1.2……”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陈默摸出来,是李涛的微信:“收到你发的资料了,来我家。”

老教授的客厅飘着陈默熟悉的茉莉花茶味。

李涛戴着老花镜,打印出来的资料在他膝头摊开,镜片后的眼睛泛着水光。

“当年我们测算过成百上千种模型,”他的手指抚过“行为影响力扩散系数”几个字,嗓音发颤,“但资金断了,团队散了,我以为这堆公式早被埋进档案库了……”

“所以系统不是突然出现的?”陈默坐在沙发边缘,膝盖抵着茶几。

李涛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它是觉醒计划的火种。十年前实验被叫停时,有人把核心算法藏进了民间——现在看来,是林宇。”

手机又震了。陈默低头,是小杰的消息弹窗:“哥你看这个!”

短视频里,穿蓝布衫的退休教师站在社区小广场上,举着块写满解题步骤的小黑板。

“王奶奶说孙子总问她‘奶奶你以前是老师吗’,”小杰的画外音带着笑,“于是我们发起‘烟火挑战’:用你最擅长的事,温暖三个人。现在王奶奶的数学课,来了八个小学生。”

评论区像炸开的蜂窝。

陈默滑动屏幕,“我爷爷用修鞋手艺帮邻居补了二十年鞋”“护士姐姐教我妈做急救,上个月真救了摔晕的大爷”……最后一条留言让他的手指顿住:“原来我们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光。”

“啪嗒。”

茶杯轻触茶几的声响惊得陈默抬头。

李涛正望着他,目光里有他从未见过的温柔:“当年我们想证明,平凡人的善意比任何数据都珍贵。现在看来,你们做到了。”

深夜的孵化园重新陷入寂静。

陈默站在终端机前,屏幕突然闪烁起来。

他凑近时,一行新字从下方滚出:“若你读到这段话,说明你已准备好。请前往第三象限,唤醒沉睡的‘共情引擎’。”

月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

陈默伸手触碰屏幕,指尖与蓝光重叠的瞬间,他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

裤兜里的手机震了震,是小杰发来的:“哥,明天我陪你去。”

他握紧拳头,指节泛白。

风从破碎的窗子里灌进来,掀起桌上的资料,一张泛黄的照片飘落在地——照片里,穿白大褂的青年站在终端机前,眉眼与陈默有七分相似。

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给下一个绑定者:光,需要传递。”

陈默弯腰捡起照片,月光照亮他翘起的嘴角。

远处传来汽车鸣笛声,他摸出手机给小杰回消息,屏幕蓝光里,“第三象限”四个字在终端机上明明灭灭,像在说:故事,才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