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六楼的快递与未寄出的草稿

换源:

  钥匙插进锁孔的瞬间,卢文静听见隔壁奶奶在阳台浇花的水声。老旧小区的管道总在傍晚发出咕噜噜的声响,像某种沉闷的心跳。她踢掉湿透的帆布鞋,把马克笔盒子随手扔在茶几上,盒子骨碌碌滚到边缘,露出侧面一道极浅的划痕——和她昨天在小说里写的“志忠不小心用美工刀划破的快递盒”如出一辙。

心脏又开始没出息地乱跳。她甩甩头,试图把胡志忠的脸从脑子里赶出去,视线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书桌角落的纸箱。那是她近半年来攒下的快递盒,大部分印着“考研资料”“二手教材”的字样,唯有最上面那个牛皮纸盒,侧面用黑色马克笔涂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花——和胡志忠耳钉的形状一模一样。

什么时候画的?卢文静自己也想不起来。也许是某次收到快递时,瞥见胡志忠蹲在地上分拣,阳光把他耳坠的影子投在纸箱上,她下意识拿笔描了下来。此刻再看,那朵花的花瓣边缘被水浸过,晕开淡淡的痕迹,像哭过的样子。

“叮”电脑提示音打断思绪。是考研群里有人发了最新的招生简章,红色加粗的“招生人数缩减”字样刺得她眼睛疼。她麻木地关掉页面,屏幕映出自己苍白的脸,眼下的青黑像没擦干净的水彩。

“写这些没用的东西还不如做几张真题。”她想起超市组长昨天说的话,手指却鬼使神差地点开了文档。光标在“文静与志忠”的标题下闪烁,最新的段落停在两人在彩虹下沉默的场景。

她开始打字:

“志忠的袖口沾着半片齿轮油渍,那是他偷偷帮文静修打印机时蹭上的。可文静假装没看见,只是盯着他耳钉在玻璃窗上反射的光斑——那些光斑像极了她老家屋顶的琉璃瓦,在某个晒谷子的午后,被太阳晒出噼啪的轻响。”

写到“琉璃瓦”时,卢文静忽然停住。她想起上周收到的一个快递,寄件人地址是老家的书店,包裹里除了一本《西方美学史》,还有张夹在书里的便签,上面是母亲清秀的字迹:“攒了半年钱给你买的,别总吃泡面。”而那个快递的分拣员签名处,赫然画着一个更小的太阳花,比纸箱上的更圆,像枚纽扣。

胡志忠!他早就知道了?

这个念头让她猛地站起身,差点碰倒椅子。她跌跌撞撞地翻找那堆快递盒,在一本《艺术概论》的包裹单背面,果然看到了同样的标记——不是随手涂鸦,那花瓣的弧度和耳钉完全一致,甚至在花心处点了个小圆点,像故意留下的暗号。

“他关注我多久了?”卢文静喃喃自语,指尖划过那些微小的图案,仿佛触到某人隐秘的目光。她想起每次取快递时,胡志忠看似漠然的眼神总会在她身上多停留半秒,想起他记住“卢智升”是个姑娘,想起他今天在货架旁故意贴近的肩膀……

“咚、咚、咚。”

敲门声突然响起,吓得她手一抖,快递单散了一地。傍晚的光线透过猫眼照进来,门外站着的人影戴着鸭舌帽,肩上挎着快递袋,右耳的金属光泽在昏暗里格外清晰。

是胡志忠。

卢文静的心跳瞬间冲上头顶,她下意识地想躲,却听见自己的声音干涩地问:“谁?”

“快递。”门外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601,卢智升。”

她深吸一口气,慢慢拧开门锁。门刚开一条缝,胡志忠就递进来一个不大的快递盒,牛皮纸的颜色和她桌上那个几乎一样。他没看她,目光落在她脚边散落的快递单上,嘴角似乎牵了一下,又很快消失。

“你的书。”他说,指节敲了敲盒子,“路上淋湿了点边角,不好意思。”

卢文静接过盒子,触手微潮。她注意到他今天没穿那件撞色夹克,而是换了件黑色卫衣,领口露出的皮肤比下午看到的更白。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只有楼下邻居炒菜的油烟味顺着门缝钻进来,混着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香。

“那个!”卢文静刚想开口问太阳花的事,胡志忠却忽然抬眼,目光直直撞进她的眼底。他的眼睛比她想象的更亮,像落了星星的深潭,此刻正映着她慌乱的模样。

“下次取快递,”他顿了顿,声音低得像怕惊醒什么,“早点来。”

说完,他不等她回应,转身就走。板车滚动的声音顺着楼梯间往下,很快消失在楼道尽头。卢文静握着盒子站在门口,直到那声音彻底听不见,才低头看向手里的快递——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收件人“卢智升”的字迹,和她自己的笔迹惊人地相似。

她关上门,背靠着冰凉的门板滑坐在地。盒子在膝盖上打开,里面没有书,只有一叠用橡皮筋捆好的A4纸,纸上是打印出来的小说段落——正是她昨天随手扔掉的草稿,关于“文静与志忠”在超市冷柜前初遇的场景。

纸的最下面,压着一张便利店的收据,日期是今天下午,收据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

“太阳雨停的时候,彩虹的倒影会落在六号货架第三层。”

窗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淅淅沥沥地敲着玻璃。卢文静盯着那行字,忽然想起小说里还没写完的句子:“所有未寄出的草稿,最终都会变成落在别人掌心的雨。”

而胡志忠的掌心,是否也握着她遗落的某场太阳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