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农场和牧场

换源:

  “首长,这次城区的尸群带确实被人打开了一段缺口,救援部队从中救出了近十七万人,加上东北部黄杨林场发现的二十余万人,这次解救幸存者人数超过四十余万。”

“这些幸存者安置的怎么样了?”坐在中间的一位冷峻中年人问道。

“正在东区零二、零四关卡外划出的区域进行隔离,如果没有出现感染,就会让他们进入基地,妥善安置,目前这些幸存者的情绪还算稳定。”

“关键是谁有这能耐把这么多人救出来?那个几公里厚的尸墙怎么这么快被打穿,咱们都没这种火力,而且黄杨岭怎么会凭空出现二十多万人,巡逻部队难道眼瞎了不成!”

旁边一名军官问道:

“嗯,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正在调查的,但是尸群已经合拢,以当时的危险程度来说,我们并没有能力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不过情报部已经对这批幸存者中的三百人进行了审问,奇怪的是,从救援部队在尸墙缺口中救出的幸存者,和在黄杨岭发现的幸存者口中,分别获得的口供内容并不一致……”

汇报的军官顿了一下,继续说:

“通过从尸墙救出的幸存者描述,他们是跟着一支由数百辆大型车辆组成的庞大车队,闯出的市区,其中有与车队近距离接触过的幸存者,确认为首的车辆是一辆改装过的重型卡车。”

“而黄杨岭发现的幸存者说法就很蹊跷了,他们说他们是乘着一辆庞大拖挂列车驶出的市区,牵引拖挂的是一辆外形非常科幻的装甲战车,从始至终战车中只出现过一个人跟他们沟通,这个人浑身穿着钢铁战甲,完全看不到长什么样,并且这个人每在市区找到一处避难所,就用食物跟幸存者交换mm。”

“这算什么供词,怎么同一批幸存者,看到的东西还不一样?等等,是说在车队外部看到的,和在车队内部搭乘时,看到的车队形态不一样吗?”

“从我们勘察的黄杨岭现场痕迹来看,确实有一支大型车队短暂停留,从轮胎印可以看出这些车辆很制式化,但究竟是拖挂还是车队就不好说了。我们沿着痕迹向北方追踪,但没多远整支车队的痕迹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能拉动数百辆拖挂的科幻装甲车?全身战甲的机器战士?他们都这么说?这是不是出现集体幻觉了?”

“确实,听起来还是第一个说法靠谱一些,不过到处收集mm,估计这也不是什么好人。”

“这种情况,难道还真有什么曼德拉效应不成?”

“这么大个车队不可能凭空消失,一定是用了什么障眼法!”

“那也不对啊,上百辆车组成的车队不会把市区的冰面压塌吗?这么多车,就算都用防滑轮胎,也很容易失控啊,而且无论是车队还是列车都多达好几百辆,这么大的目标从市区跑出来,雷达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卫星有拍到什么吗?”

“卫星大部分都被浮尘磁场干扰了,能用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就那么几颗,怎么可能凑巧拍到这里。”

“那无人机呢?”

“这天气无人机根本没法飞,飞低了会被飞行丧尸攻击,飞高了不但什么也看不到,还会受到磁闪干扰。”

“这也没有,那也没有,那还能干什么?”

“现在是非常时期,条件就这样。”

“你……”

会议室里七嘴八舌的讨论逐渐变为了争执。

“好了!”

这时坐在中间的冷峻中年人说道,周围立刻安静了下来。

“毫无疑问,这个能救出四十多万人的势力肯定拥有我们官方都难以想象的武装和技术,这样的势力存在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肯定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的身份必须查清楚,但……”

冷峻中年人缓和了一下语气继续说:

“这个势力既然愿意将这么多幸存者救出来,并护送到我们这里,就说明他们对我们并没有敌意,我们并不需要这么紧张,自乱阵脚。”

说着,他站起身,对在坐众人郑重的说:

“这件事是需要查,但不需要着急,我们可以慢慢查。”

在通往下一个目标的路上,叶松文找了个没人的地方,通过传送坐标传送回了卢西亚诺家族的那座小岛。这座小岛的位置距离赤道相对较近,温度明显要高出很多,如今生物的变异幅度正在加强,叶松文觉得需要尽快回收小岛和礁盘,虽然现在小岛还处于防护罩的保护之下,但再拖下去,海里难免会出现什么强大海怪,把这种低阶防护罩撞破。

现在的小岛一切平静,留守的两台沉晶机器人出来迎接了叶松文,自从全球网络断联,这两台机器人就处于静默之中,直到刚才叶松文回到岛上才重新建立了连接。

这两台沉晶机器人为了接收物资,与运输人员交流,沉晶骨骼上各绑定一具假人,这样穿上衣服,带上帽子和面罩,看起来就跟真人一样,虽然穿着是怪异了点,但运输人员其实也不敢说什么。

运来的大部分物资为了防止海风侵蚀,都被移入了基地内部,很多都是精密器械和机床,还包括复杂的智能无土生态养殖系统,以及各种矿物,各种生活物资,和世界各地的特产。不过山体内部空间有限,牲畜和畜棚只能留在室外,两台沉晶机器人在静默前,开启了畜棚的保暖装置,并为牲畜们留出了足够的饲料,由畜棚自带的简易投喂系统为牲畜们定期投喂,到现在很多饲料还未吃完。不过几个月拘束在狭小的畜棚里,大部分牲畜状态都蔫蔫的,特别是一些需要空间放牧的牲畜,如马,牛和羊,很多已经萎靡不振,瘫在地上不起来,好在都还活着。拖粪便收集系统的福,卫生状况还算良好,不然整个小岛就得恶臭熏天了。

为了安置这些牲畜,首先是要在避难所里建造牧场,不过在此之前需要在避难所的大厅下方建造一条通道,通道与大厅用电梯相联。这整条通道主要安放的是一座永磁塔柱,这座塔柱可以无限向下累加,而塔柱所在空间,作为避难所的轴心,正好可以成为通往其它区域的通道。

永磁塔柱终端就设在高度十七米的地下一层,将上层的乐园区,和下层的作业区正式分开。地下一层空间的左侧建立了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直通的便是一座高两百米,八平方公里宽广的畜牧场,地面覆盖了厚达五米的沙质红土,上面的牧草已经长得很高,一片绿意盎然,牧草底层铺设了完善的排水设施,顶部是模拟天光,四壁是金属防护层。

畜棚一被移进来,就打开了栅门,来到舒适的环境,牲畜们欢快的奔了出来,其中还包括十几只为放牧特意选购的牧羊犬。这几只牧羊犬里,国内的蒙古獒,天山獒,国外的边牧,德牧,苏牧都有,都经过精心训练,就是为了应对多种牲畜。一开始这些牧羊犬还有些不知所措,叶松文一声哨响将它们都招了过来,标准的蹲坐在他面前,就差举手行礼了。叶松文像教官一样严厉的为它们布置任务,狗子们听得很认真,好像真能听懂一样。布置完任务,叶松文一声令下,立地解散,很快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将牲畜们赶到了一个个小圈子里。

牧场里的牲畜家禽种类繁多,以后不可能都挤在一个牧场,肯定需要细分,但现在时间有限,只能先一股脑的装进来。看着生机勃勃的牧场,末世爆发以来的紧张阴郁缓解了不少,叶松文又留下两台服务机器人作为管理,就快马加鞭布置农场去了。

与牧场对应,农场设在了地下一层的右侧,高三十米,面积十平方公里,也就是一千公顷,空间壁除了金属墙以外,还有一米厚的夹层,方便今后铺设各种管道设施,地面铺有七米厚的黑土,用以种植各类主粮和消耗量大的经济乔木。主粮上方是立体生态农业种植系统,共有七层,每层都由无土栽培槽和养鱼箱组成,再以管道相连,构成一组完善的鱼菜共生系统。上部的水培槽用以种植非乔木类的水果和蔬菜,同时用固态肥料净化水源,给下方鱼箱送水,下部鱼箱养殖一些习性温和的淡水鱼类和生命力较强的虾,蟹,田螺,这些水产的粪便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成硝酸盐,为水果蔬菜提供肥料。每层栽培系统都有一定的上下移动空间,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高度进行调节,栽培系统底部是日光灯,为下层作物提供日照。

当然,拥有外挂的叶松文肯定不止于此,保险起见,他将整个农场又用系统升级了一遍,保证栽培的作物和养殖的水产百分之百能够养活,并且还能保证很好的口感和味道。

既然农牧业开始运行,mm也开始在避难所居住,废物产出也会大大增加,现在叶松文只能先在地下一层前方设置一座沼气池,将公共厕所和集便收集系统连通在这里,暂时用以收集有机废物,大部分燃烧用沼气瓦斯也会从这里产出,今后有时间,叶松文想完成一套生态循环系统,尽可能将废物循环利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