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 方舟基因

换源:

  星舰启航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永昌港的试验田被火把照得通明。王童心站在三螺旋作物旁,看着叶片上流转的微光,突然想起月球神殿中那些半人半星的生物——他们手中握着的发光藤蔓,是否也承载着跨星际生存的秘密?

主事!孙驼子抱着陶罐匆匆赶来,罐中装着从各国收集的种子,波斯商人说,这些椰枣核在骆驼胃里三年都能发芽;玛雅祭司送来的太阳花籽,能在火山灰里开出碗大的花!话音未落,陈三叔扛着木箱撞开栅栏,箱内蜷缩着西域进贡的耐旱蜥蜴,这畜生半个月不喝水,扒开沙子还活蹦乱跳!

消息惊动了星月盟。希腊学者带着羊皮卷前来,论证动物迁徙与星辰运行的关联;中原郎中翻出《山海经》,指出不死树与火鼠的共生记载;阿拉伯商人甚至牵来能在沙漠行走数月的单峰驼,提议用兽皮制作防水舱室。王童心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意识到:星舰不仅需要坚固的外壳与强劲的动力,更要携带足以在异星生根的生命火种。

筛选工作异常艰难。首批送入高空测试的种子,半数在罡风中爆裂成齑粉。西域的胡麻籽刚接触低温,就像被抽走魂魄般干瘪;南洋的橡胶树幼苗,在模拟的真空环境里迅速枯萎。陈三叔看着满地狼藉,猛拍大腿:这哪是选种子,分明是要它们去赴死!

转机出现在偶然的失误中。一名学徒错将耐旱蜥蜴的尿液浇在三螺旋作物根部,次日清晨,众人发现叶片上竟结出了晶莹的水珠。王童心立即组织对照实验,将动物体液与植物汁液混合浇灌不同种子。奇迹发生了——吸收了蜥蜴尿液的粟米种子,在风干七日后遇水仍能发芽;浸泡过蜜蜂蜜露的棉花籽,在盐碱土中绽放出雪白的花朵。

这是共生之道!王童心在竹简上疾书,就像南极冰层下的远古工坊,金属与植物根系相互依存。他大胆提出基因嵌合设想:用动物的生存特性改良植物,以植物的繁衍能力延续动物基因。中原匠人打造出青铜嫁接针,玛雅祭司贡献出树皮汁粘合剂,希腊学者则用几何原理设计出精准的切割角度。

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将骆驼脂肪植入胡麻茎干后,植株迅速腐烂,散发出刺鼻的恶臭。但王童心没有气馁,他带着团队查阅档案馆古籍,在《齐民要术》注疏中发现地气相克,需以五行调和的记载,又从波斯占星图中领悟到天体运行与生物节律的关联。

改良后的实验在特定月相下进行。当月光透过琉璃聚光罩洒向试验田,青铜嫁接针精准刺入植物与动物组织的交汇处。三日后,一株奇异的植物破土而出:它的茎干布满鳞片,叶片却柔软如兽毛,在夜间会像萤火虫般闪烁微光。更惊人的是,将这株植物的种子暴露在模拟的真空环境中,它们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开始缓慢旋转,仿佛在寻找生命的方向。

与此同时,休眠舱的研制也陷入僵局。传统的蚕丝被褥无法抵御长途航行的严寒,西域进贡的冰蚕丝虽能保暖,却会在高温下融化成水。直到有一天,王童心在整理月球探索资料时,注意到因纽特传说中沉睡百年的冰人,其皮毛衣物采用特殊的编织技法,能随温度变化调节厚度。

他立即派人前往极寒之地,带回因纽特人的编织秘术。中原织女与西域皮匠合作,将骆驼毛、冰蚕丝与陨铁细丝交织,制成了可根据体温自动调节的休眠毯。当第一个试验者在舱内沉睡七日苏醒后,不仅精神抖擞,连身上的旧疾都消失无踪。

然而,成功的喜悦转瞬即逝。在对数百种种子进行真空测试时,王童心发现有七颗种子始终保持着诡异的平静——它们既不膨胀也不萎缩,就像陷入了永恒的沉睡。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种子表面逐渐浮现出与织女星信号相似的纹路,仿佛在与遥远的星空进行某种隐秘对话。

星舰的船舱内,装满种子与休眠舱的木箱整齐排列。王童心抚摸着那些刻满共文的箱柜,琉璃果在怀中微微发烫。他知道,这些承载着地球生命的种子,既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也是解开宇宙奥秘的钥匙。而那些对真空无动于衷的特殊种子,或许正预示着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比想象中更宏大的未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