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坤舆全图

换源:

  永昌港的盛夏,蝉鸣聒噪。王童心攥着南极考察队加急送来的青铜残片,指腹摩挲着上面陌生的纹路。自修正黄道坐标系后,北极星偏移带来的不安尚未消散,南极冰层下的新发现又将众人推向更深的迷雾——残片表面的刻痕与知识立方体同源,却暗含某种类似经纬线的图案。

大人!孙驼子撞开观星台的木门,怀中羊皮地图被汗水浸透,因纽特向导带来消息,他们的萨满在冰原深处见到会发光的冰墙,墙上的图腾...和埃及金字塔的荷鲁斯之眼如出一辙!陈三叔随后扛着木箱闯入,箱内装着从南极带回的黑色矿石,在日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这东西能干扰罗盘,熔点高得离谱,用星陨铁熔炉都化不开。

消息不胫而走,三十六国学者云集天工学堂。波斯炼金术师用坩埚试炼矿石,火焰竟呈现出反常的紫色;中原铸剑师尝试锻造,锤击声如同金石相击,震得人耳膜生疼;玛雅祭司将矿石置于太阳石旁,两块石头突然共鸣,投射出的阴影在地面拼凑成南极大陆的轮廓。

为探查冰层下的秘密,王童心决定研发新型钻探工具。天工学堂的工坊内,各国工匠日夜钻研。希腊技师参考阿基米德螺旋泵原理,设计出螺旋状钻杆;中原匠人用陨铁与通心禾纤维混合,打造出刚柔并济的钻头;因纽特猎人贡献出祖传的破冰技巧,将兽骨的弧度融入钻探角度。经过七七四十九次试验,首台坤舆钻终于成型。

南极冰原的寒风如刀割。当坤舆钻缓缓没入冰层,钻头与冻土摩擦出耀眼的火花。突然,地下传来沉闷的轰鸣,钻头卡住不动。陈三叔带领敢死队用绳索下探,借着松明火把的光芒,他们看见冰层深处赫然矗立着巨大的方尖碑,碑身刻满类似甲骨文的符号,顶端镶嵌的黑色矿石,正是此前发现的神秘物质。

消息传回永昌港,学者们震惊不已。孙驼子对照《山海经》与埃及《亡灵书》,发现两者对地底世界的描述存在惊人重合;波斯占星师将方尖碑方位与星图比对,发现其指向的正是北极星偏移后的新位置。更诡异的是,因纽特长老吟唱的古老歌谣中,竟提到冰下之城是连接天地的钥匙。

就在研究如火如荼时,危机悄然降临。八阵司的地脉监测网突然报警,全球多地出现反常地震,震中位置连成的线条,与南极方尖碑的分布轨迹一致。王童心紧急叫停钻探,却发现冰层开始自主融化,露出更多方尖碑群——这些石碑排列成巨大的八卦阵型,中央的空地铺满青铜网格,与《禹贡》记载的九州划分暗合。

为破解方尖碑的秘密,王童心组织多国学者成立坤舆研考会。他们用共文翻译碑文,发现这竟是一套完整的大地测绘图,记录着远古时期大陆板块的形态。更惊人的是,石碑中提取的黑色矿石含有未知元素,其特性与知识立方体材料相似,加热后能产生微弱的反重力效应。

然而,过度的研究引发了反噬。参与勘探的工人陆续出现幻觉,声称看见冰墙中无数双眼睛在注视。部分石碑表面渗出黑色黏液,所到之处,通心禾枯萎,地脉能量紊乱。王童心意识到,他们正在触碰某种禁忌,必须找到与这些远古遗迹和谐共处的方式。

转机出现在一位中原老匠人身上。他在打造新钻头时,偶然将通心禾汁液滴在黑色矿石上,矿石竟变得温润可塑。受此启发,团队研发出共生钻探法:用通心禾藤蔓包裹钻头,使其与冰层建立能量共鸣。当新钻头再次深入,冰层不再抗拒,反而主动为钻探让出通道。

随着勘探深入,冰层下的全貌逐渐显露。众人发现了一座由方尖碑组成的巨型天文台,中央矗立着与复活节岛石像同源的青铜巨像,其手中捧着的球体,竟是完整的地球模型。模型表面标注着大陆板块的运动轨迹,而南极位置赫然刻着一座城市的轮廓——与琉璃果内的南极城市如出一辙。

更令人震撼的是,在天文台的基座密室中,他们找到一卷用共文雏形书写的坤舆全图。图中不仅描绘了地球的全貌,还标注着星图与地脉的对应关系,甚至预测了未来千年的板块运动。王童心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张地图,更是远古文明留给后人的生存指南。

为保护这些珍贵遗迹,王童心推动成立南极守护盟。三十六国签署协议,限制冰层开采,设立永久观测站,用通心禾生态系统维持冰原平衡。天工学堂将坤舆全图的研究成果融入地理教学,培养出一批通晓天地奥秘的学子。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某日深夜,八阵司的警报再次响起——南极冰层下的能量波动突然增强,青铜巨像手中的地球模型开始转动,指向一个未知的方位。王童心握紧怀中的琉璃果,果实表面的裂纹又出现了细微变化,仿佛在呼应冰层深处的异动。

他知道,南极冰原的秘密才刚刚揭开一角。那些刻在方尖碑上的星图、藏在黑色矿石中的未知元素、以及琉璃果与冰下之城的神秘联系,都在指引着人类走向更辽阔的探索之路。在浩瀚天地间,文明的脚步永不停歇,而每一次发现,都是对过去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