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实习生儿子》上
---
桑宁推开甜氧后厨的门,扑面而来的是黄油融化的香甜气息。晨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操作台上,将不锈钢器具照得闪闪发亮。她深吸一口气,膝盖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只是长时间站立时还会隐隐作痛。
老板娘早!小林从冷柜后面探出头,新来的实习生已经到了,在储藏室清点物料。
桑宁看了看手表——才早上七点半,比约定时间早了整整一小时。这个叫陈星的男孩是福利院推荐来的,据说是甜氧教室的常客,高中刚毕业,想在大学前积累些工作经验。
让他整理完来见我。桑宁系上围裙,开始检查今天的订单。
面团刚揉到一半,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桑宁转身,看到一个瘦高的男孩站在门口,穿着略显宽大的白色工作服,手里拿着库存清单。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勾勒出他挺拔的轮廓——像棵正在抽条的白杨,青涩中已见坚韧。
桑...桑老师好。男孩的声音比想象中低沉,带着变声期刚过的微微沙哑,物料清点完了,误差在2%以内。
桑宁擦了擦手,这才看清他的样貌:干净利落的短发,棱角分明的下颌线,还有一双让人过目不忘的眼睛——琥珀色的瞳孔周围有一圈淡淡的灰蓝,像是黎明时分的天空。
陈星?她微笑着伸出手,欢迎加入甜氧。
男孩犹豫了一下才握上来,掌心有层薄茧,温度却意外地温暖。叫我阿星就好。他迅速缩回手,目光落在她身后的烤箱上,那台是德国进口的三层蒸汽烤箱吧?温度控制能精确到±1.5℃。
桑宁挑了挑眉:你对烘焙设备很了解?
只是...看过一些资料。阿星低下头,额发垂下来遮住了眼睛,福利院的烹饪课用过类似的。
他的拘谨让桑宁想起了年轻时的秦墨——那种用专业知识掩饰社交不安的样子如出一辙。她递给他一条围裙:会揉面团吗?
阿星点点头,动作利落地系上围裙,站到操作台前。当他开始揉面时,桑宁注意到他的手法出奇地专业——不是蛮力挤压,而是有节奏的折叠、推压,让面团在掌间均匀受力。
谁教你的?桑宁忍不住问。
阿星的睫毛颤了颤:以前...地震后住临时安置房时,有个志愿者阿姨教过。他的声音更低了,她说揉面和人生一样,不能急。
桑宁的心突然揪了一下。她想起秦墨设计的那些安置房,想起那个在废墟下哼歌的夜晚,想起无数像阿星一样失去一切的孩子。
今天做肉桂卷。她转移话题,递过配方单,你负责面团,我调馅料。
两人默契地忙碌起来。阿星几乎不需要指导,每个步骤都完成得干净利落。当桑宁不小心碰倒糖罐时,他反应极快地接住了它,动作敏捷得不像普通人。
反应真快。桑宁赞叹道。
阿星的耳尖微微泛红:打篮球练的。
上午的忙碌告一段落,第一批肉桂卷出炉时,香气弥漫了整个后厨。阿星站在烤箱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逐渐金黄的表面,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桑宁想起了秦墨看建筑图纸时的样子。
完美。她拍拍男孩的肩膀,去休息吧,午餐后我们再准备下午的订单。
阿星点点头,脱下围裙走向员工休息室。桑宁注意到他的背包——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上面别着一枚小小的建筑模型徽章,正是秦氏建筑的标志。
---
下午三点,秦墨意外地出现在甜氧。桑宁正在教阿星装饰蛋糕,抬头看见丈夫站在门口,西装外套搭在手臂上,领带松松地挂在脖子上,显然是刚结束重要会议。
提前下班?桑宁递给他一块刚出炉的苹果派。
秦墨接过派,目光却落在阿星身上:这位是
新来的实习生,陈星。桑宁介绍道,阿星,这是我先生秦墨。
阿星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裱花袋。奶油不受控制地喷出来,在蛋糕上留下一道歪歪扭扭的线条。
对不起!他慌乱地抓起抹刀想补救。
秦墨上前一步,接过他手中的工具:这样。他的手腕轻轻一转,那道奶油痕迹立刻变成了一片精致的羽毛,错误可以变成特色,只要找对方法。
阿星睁大眼睛,琥珀色的瞳孔在阳光下像融化的蜜糖:您...您也懂烘焙?
不懂。秦墨坦率地说,但设计原理相通。他指了指蛋糕,就像建筑,有时候承重墙的位置会限制创意,但换个角度想,它也能成为设计的支点。
桑宁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蛋糕结构,惊讶地发现阿星眼中闪烁着罕见的光彩——那种遇到知己时的兴奋与喜悦。更让她意外的是,秦墨今天的话比平时多了三倍不止。
阿星对设备很在行,她插话道,今早一眼就认出了蒸汽烤箱的型号。
秦墨挑了挑眉:有兴趣的话,下周可以来参观秦氏的设备实验室。我们刚引进一台3D食物打印机,还在调试阶段。
阿星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可以吗?然后像是想起什么,迅速低下头,我是说...如果不打扰的话...
周四下午三点。秦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他,打这个电话,会有人接你。
桑宁几乎要笑出声来——这绝对是秦墨第一次主动给陌生人联系方式,连助理陈默的号码他都记不住。
阿星如获至宝地接过名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夹层。就在这时,他的背包从椅子上滑落,里面的东西散了一地。
我来。桑宁弯腰去捡,却在一堆书本中看到一本熟悉的蓝色封面——《世界建筑经典图解》,正是秦墨五年前出版的专业书籍。更让她惊讶的是,书扉页上有秦墨的亲笔签名:给未来的建筑师——秦墨。
阿星像被烫到一样扑过来想抢回书,脸颊涨得通红:这是...福利院图书馆的...
桑宁抬头看向秦墨,后者脸上闪过一丝罕见的惊讶,随即恢复平静:2018年的签售会。
地震纪念馆重建那天!阿星脱口而出,然后像是意识到说漏嘴,立刻闭上了嘴。
桑宁突然明白了什么。五年前,秦墨曾去地震灾区参加纪念馆设计,顺道做了场小型讲座。当时有个瘦小的男孩一直坐在第一排,讲座结束后追着他问了十几个问题——那个男孩就是现在的阿星。
你一直对建筑感兴趣?她轻声问。
阿星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脊:只是...业余爱好。
业余爱好能背出设备参数?秦墨突然开口,语气是桑宁熟悉的面试官模式,说说看,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甜品店,先考虑什么?
阿星抬起头,眼中的羞涩突然被某种坚定取代:动线。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先考虑顾客和工作人员的流动路线,再考虑空间划分。
秦墨的嘴角几不可察地上扬——这正是他的设计理念核心,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桑宁看着两人如出一辙的认真表情,突然有种奇妙的既视感。
周四别忘了。秦墨最后看了阿星一眼,转向桑宁,我来接星棠,她今天不是要来店里吗?
正说着,门铃响起,星棠蹦蹦跳跳地冲进来,书包上挂着的甜氧吉祥物晃来晃去。爸爸!妈妈!她扑向秦墨,然后好奇地打量着阿星,你就是新来的哥哥吗?我是星棠!
阿星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你好,星棠。名字真好听,像星星和海棠花。
星棠惊喜地睁大眼睛:你怎么知道?爸爸说就是这么取的!
桑宁和秦墨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名字的由来他们很少对外人提起,阿星却一语道破。
猜的。阿星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折的小星星,送给你。我以前...在福利院学会的。
星棠欢呼着接过礼物,立刻缠着阿星教她折。桑宁看着阳光下三个人的身影——高大的秦墨,挺拔的阿星,还有活泼的星棠,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像是命运精心设计的拼图,每一块都恰到好处地契合。
他很有天赋。秦墨低声说,目光落在阿星教导星棠折纸的修长手指上。
桑宁点点头:在烘焙上也是。她顿了顿,福利院说他父母都在地震中遇难了,当时他才十岁。
秦墨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神变得深不可测。桑宁知道他想起了什么——那个他们共同经历的地震,那些在废墟下互相支撑的夜晚,以及后来他们资助的无数灾区儿童。
周四我会带他参观实验室。秦墨最终只说了一句,但桑宁听出了言外之意。
想都别想。她戳了戳丈夫的手臂,他是我先发现的实习生。
秦墨挑眉:契约婚姻第四十六条,建筑人才优先归属权。
那是你瞎编的条款!
他们的低声争执被星棠的欢呼打断:爸爸妈妈!阿星哥哥会做星星蛋糕!
阿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只是...看过一些视频。
桑宁和秦墨同时走向操作台,默契地对视一眼。这场关于人才归属的无声较量,才刚刚开始。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