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东瀛归宋
第一节渡海令下
绍兴二十八年春,明州港的潮水拍打着新修的防波堤。沈澜站在三层楼船的望楼,望着桅杆上同时悬挂的岳字旗与沉缨幡,海风卷着海盐气息,掀开他手中的《海东舆图》——这是六处天枢处耗时半年绘制的倭国详图,五岛列岛、筑前平原、京都山城皆用朱砂标着宋军的进军路线。
沈大人,泉州商船队已按您的吩咐,在货舱暗藏震天雷。副将王猛递来密报,倭国太宰府传来消息,源氏残党愿作内应。
沈澜点头,指尖划过图中博多湾的标记。他记得镜影之门闭合前,曾在出云岛见过刻在石壁上的源平合战图谱,知道倭国正处于源氏与平家的权力真空期,九菊派依附平家残余势力,正是宋军分化瓦解的良机。
岳飞的马蹄声从甲板传来,银枪尖挑着半幅缴获的菊纹旗:沈大人,背嵬军已准备好浮海阵,三百铁浮屠改装的踏浪舟,可在浅滩如履平地。他忽然望向远处的补给船,看见水手们正往木桶里添加皂粉——这是沈澜为防止淡水霉变想出的法子。
第二节五岛初捷
渡海船队在清明前抵达五岛列岛。沈澜站在船头,看着探照灯照亮的海面,百艘踏浪舟如黑色巨鲸破水而行,舟底的青铜刮板能将海藻绞碎,避免缠住螺旋桨——这是他根据《天工开物》改良的海舟清底术。
报!前方礁石区发现倭国物见船!斥候的呼喊惊醒了夜色。沈澜举起单筒望远镜,看见礁石间隐现的小船皆覆菊纹幡,正是九菊派的巡逻船。他轻笑一声,挥动手旗:火船诱敌,弩车断后。
二十艘装满皂粉火油的快船冲向礁石区,引爆的瞬间,海面腾起的青焰竟将菊纹幡上的咒文烧出焦洞。背嵬军的踏浪舟趁机突入,铁蹄踏碎礁石时,溅起的浪花里混着牛痘浆——这是沈澜特意布置的邪术隔离带,倭寇触水即浑身刺痛。
五岛城主的居馆内,沈澜看着跪在面前的源氏武士,其铠甲内侧绣着北斗纹——正是半年前宋军释放的俘虏所传。源义康见过上国大人,武士摘下面具,露出额间的墨梅刺青,平家余孽在博多湾布下千菊阵,阵眼在志贺岛的海神社。
第三节博多破阵
博多湾的晨曦中,千座菊纹灯笼在海面漂荡,组成巨大的九曜星图。沈澜望着岳飞,后者正用银枪在沙滩画着阵图,枪尖所指,正是《出云剑经》中记载的海神社地脉眼。
岳帅请看,沈澜展开羊皮卷,上面用阿拉伯数字标着每座灯笼的间距,九菊阵的破绽在贪狼位,对应志贺岛的潮间带。他忽然指向正在退潮的海滩,露出的礁石上竟刻着倭国的八岐大蛇浮雕,地脉眼就在蛇首的七寸处。
岳飞心领神会,亲自率领五百背嵬军踏潮而上,银枪连挑七座主灯。沈澜则指挥楼船上的投石机,将裹着牛痘浆的皂粉冰弹抛向阵眼——冰弹融化时,竟在海面形成北斗形状的泡沫屏障,将剩余灯笼的咒力隔绝。
最险峻的时刻,平家武士驾着安宅丸冲来,船首的鬼面雕像突然喷出紫雾。沈澜早有防备,让六处的龙甲医士用弩箭发射浸过牛痘浆的麻布,麻布遇雾即燃,竟将紫雾反推向敌船,船上的邪术死士瞬间被自己的毒雾笼罩。
第四节山城攻心
五月端午,宋军兵临倭国京都山城。沈澜望着城下的朱雀大道,路面铺着的石板竟刻着与沈家祖宅相同的北斗纹——这是千年前越女东渡时留下的遗迹。他忽然转身,对源义康道:烦请贵部护送百姓至安全处,宋军只诛邪党,不犯百姓。
京都天守阁上,平家最后的家主平清盛望着城下的宋军阵列,忽然看见前排士兵皆举着绘有墨梅的盾牌,盾牌边缘竟刻着倭国的波千鸟纹——这是沈澜特意让苏绾设计的和宋共生徽记。
开城!源义康的呼喊从城内传来,百姓们捧着清水与饭团涌上街头,竟无一人畏惧宋军。沈澜下马,从怀中取出沈府祖训拓片,上面的北斗纹与地面石板完美重合,顿时明白,千年前越女播下的种子,今日终于长成了民心所向的大树。
平清盛的刀烛龙刚要出鞘,岳飞的银枪已抵住他咽喉:倭国屡犯海疆,本帅可屠城以儆效尤。他忽然望向沈澜,后者微微摇头,但沈大人念及百姓无辜,着你等缴械归降,永为大宋属国。
第五节驻屯新政
驻军事宜在梅雨季节敲定。沈澜将京都分为十二坊,每坊设沉缨医馆与匠作局,传授皂粉熬制、牛痘接种之术。他亲自在朱雀大道立碑,正面刻着高宗御笔东瀛归宋,背面用汉倭双语写着:民无贵贱,病有良医;商无国界,市有公平。
大人,九菊派余孽藏在比叡山。源义康呈上密报,他们盗走了出云剑冢的残卷,企图在火山口重启镜影之门。
沈澜望着案头的《海东新政》,其中驻军十则第三条写着保民而不施暴。他忽然轻笑,取出从沈家祖宅带来的青铜镜:劳烦源将军引路,我倒要看看,他们的邪术,能否敌得过千万百姓的祈愿。
第六节比叡焚菊
比叡山的火山口泛着硫磺气息,九菊派的菊千代正用沈家先祖的牌位堆砌祭坛。沈澜望着祭坛中央的镜影碎片,忽然听见山下传来钟声——那是京都百姓自发为宋军祈福的晨钟,钟声里竟带着牛痘膏的清冽。
你们以为,镜影之力是靠血祭?沈澜踏剑升空,剑鞘星轨与火山口的地脉共振,错了,是靠人心。他指向山脚下的医馆,那里正有倭国孩童排队接种牛痘,看看他们眼中的光,比任何邪术都强大。
菊千代疯狂催动咒法,火山灰却突然转向,将祭坛上的菊纹幡尽数掩埋。岳飞的背嵬军从另一侧登山,银枪挑落最后一块咒石时,沈澜看见石上刻着越女的临终留言:镜影终会闭合,唯有民心,永不熄灭。
第七节归心似箭
深秋的明州港,沈澜望着即将启航的归宋船队,货舱里装满了倭国的硫磺、水银,却在最上层摆着源氏进献的《万叶集》抄本,扉页贴着苏绾新制的墨梅书签。
沈大人,源义康牵着马前来,鞍上挂着刻有中倭双语的归心铃,源氏愿世代为大宋守海疆,这铃铛,是百姓们让我转赠的。
沈澜接过铃铛,听见不远处的沉缨医馆传来孩童的笑声——几个倭国小医徒正在学习调配皂粉,袖中露出的墨梅纹与宋兵的北斗纹相互映衬。他忽然望向海面,看见岳飞的楼船正在试航,船首的破浪纹竟融合了宋式云纹与倭国波千鸟,恰似此刻交融的民心。
第八节长策定邦
归程的夜航上,沈澜在舱内绘制《东瀛驻屯图》,驻军布防图的角落,特意留着空白,准备让苏绾补上沉缨居的分店选址。岳飞推门而入,手中捧着新缴获的九菊派典籍,忽然指着其中一页:沈大人,这里提到镜影之门的钥匙,藏在人心深处。
沈澜抬头,看见舷窗外的海面漂着无数盏孔明灯,灯面绘着中倭两国的图腾,正是百姓们为宋军送行所放。他忽然轻笑,笔尖在图上落下最后一笔——在驻军大营的中央,画着一座高耸的灯塔,塔顶不是别的,正是沈府银杏树下的那盏沉缨灯。
岳帅可知,他放下笔,望向越来越近的大宋海岸线,真正的收复,不是铁蹄所至,而是让那里的百姓,也能在沉缨灯下,安心入眠。
岳飞望着图上的灯塔,忽然想起在朱仙镇见过的万家灯火,此刻在东瀛的海面上,竟与大宋的星光连成一片。他忽然抱拳,甲胄相撞声惊起鸥鸟:沈大人此策,何止定邦,更是定心。
海风送来隐约的驼铃声,那是明州港的商队正在卸货,货物里有倭国的漆器,更有大宋的皂粉与牛痘浆。沈澜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东瀛,会在沉缨灯的光芒里,与大宋携手,在镜影之外,书写新的篇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