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二十一条

换源:

  “文科教育上,裕仁的老师山普崇刚非常热衷于维护天皇制。他告诉裕仁天皇的权力是来自于皇族黄宗琦从天朝大神开始,经神武天皇传下来的万世一系的血统。这样一来,裕仁就对于祖先负有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臣民。臣民只是他行使权利的对象,是向他膜拜、为他奉献的人。”

“另一个老师清水城也告诉他在我国统治权既属于国家,又属于天皇,天皇与国家相互同化,合二为一,因此为天皇而死就是为国家而死。”

“裕仁后来推动了千千万万倭国人走上战场,他知道他们将要死去,但他的眼睛都不曾眨一下。”

“山普崇冈还为裕仁树立了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类分为七大种族,其中只有黄种人和白种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拥有先进的文明。世界的历史就是黄白两种人竞争角逐的历史。最近欧洲人渐渐东晋白种人企图压倒黄种人,暹罗仅有独立之名,毫无实力可言。”

“支那虽是大国,然连年内乱,国家无统一之时,根本无法与白人抗争。远东威武,倭国才可能遏制。”

“还有一个人,就是福泽谕吉,他鼓动大家去华夏国,一心四百余州和患无建业之地大则为国权,扩张小则有助于一生戎打。在这样的口号下,无数日军密兵秣马,渴望通过奴役邻国的人民来建立自己的功业,乃木希典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在参与甲午战争之前写下了一首诗,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以及春秋斗漂清净醉,一梦踏破支那四百州。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甲午战争倭国胜利后,福泽一直激动的涕泪横流,这个曾经因为祖国被欺压而悲痛万分的人,如今却因为祖国终于能欺压别国而喜不自胜。”

“福泽谕吉的这种心态很能代表当时的倭国人。乃木希典后来也凭借战功官职大将,被塑造成了军人的楷模。”

“倭国报纸谈起他战死的两个儿子时,总是故作悲伤,却对旅顺大屠杀中惨死在他手下的华夏国人民熟视无睹。”

“可以说,到了这一步,军国主义的狂热已经席卷了倭国上下。”

“作为明治天皇的孙子,乃木希典的学生裕仁全盘接受了这种观念。”

“他把入侵华夏国乃至于称霸东亚视作理所当然的事,他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狂奔。”

“裕仁20岁的时候,裕仁的父亲大正天皇家人长期疾病缠身,无法亲政,连续两年缺席了帝国议会的开幕式,引得舆论一片哗然。”

“臣们提议让太子裕仁去出访欧洲各国,维持皇室的权威。裕仁对这趟欧洲之行极为兴奋,他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安排学习和运动,为出行做了充足的准备。各国元首们也都很给裕仁面子,因为在当年倭国接连打赢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国。”

“去了这些国家之后,他意识到过去的自己就像一只笼中的鸟。他终于见识了广阔的世界和统治世界的那群人,而他也将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裕仁沉睡的野心就此唤醒,当他回到倭国后,他受到了民众热烈的欢迎。按照常理,御人应该躲在车里拉下窗帘低调的通过,在这一次,他突然站在了民众面前,接受了人群的欢呼。”

“两个月后,裕仁成为摄政,代行天皇职权,并于1926年12月25日正式继位。”

“我将不忘一心,继承一致。这些话都清晰地表明,裕仁将沿着军国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而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华夏国的东三省。”

听到这里,我和华夏国的观众,脸色开始出现了恼怒,甚至于有些华夏国的观众,已经开始发出了抗议。

但是在主持人的劝说下,还是让这个选手继续演讲。

“明治天皇时期制定的大陆政策一共包括五个步骤,明治天皇自己走完了前两步,现在轮到裕仁来走第三步了。”

“裕仁决定让田中义一来担任首相。田中义一是主张侵占华夏国东北的急先锋,他曾在1913年亲自潜入华夏国刺探情报,并写下了芝麻缩改一书。他提出,华夏国东北土地肥沃,可容纳很多移民,要把贫困的倭国变为富裕的倭国,唯一的方法是将华夏国变为倭国的势力范围,利用华夏国的资源,首先把东北作为倭国人安居乐业之地。”

“他还参与策划了臭名昭著的21条,并亲自主持制定满蒙独立计划。”

“让这样的人当首相,裕仁的目的不言自明。田中义一上台后,就以1927年6月27日召开了东方会议,会后制定的对华政策纲领明确提出要把满蒙从支那本土隔离,使倭国政治势力进入这块土地。”

“关东军认为应该换掉目前主掌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扶植傀儡,策划东三省之职,并且随时准备使用武力,但田中一一主张继续利用张作霖,迫使他出卖更多祖国权益,一步步从政治经济上加强对东北的控制。”

“但如果倭国在华夏国的权益以及倭国侨民的生命财产有受非法侵害之欲,就断然采取自卫措施。这样一来,张作霖就成了关键,他的态度将会深刻的影响局势的发展。”

“张作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为了获得倭国的支持,卑躬屈膝,容颜闭塞,说了很多不要脸的话,做了很多不要脸的事。”

“执掌东北的十几年里,张作霖向倭国出卖了许多国家利益,并配合日方多次镇压抗日爱国运动。”

“但另一方面,当倭国人的要求和他自身利益出现重大冲突时,他也敢于斗争。1915年5月,当张作霖听说袁世凯准备与倭国人签订丧权辱国的21条时,他意识到这个条约一旦签订,自己将毫无独立可言。于是他致电袁世凯,表示中日交涉丝毫不可让步,如交涉破裂,愿率全师进行决战,驱逐倭寇,否则以身殉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