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魏卿死谏

换源:

  演绎和流传,甚至可能激起逆反心理。

这位在战场和朝堂上都曾所向披靡的大唐天子,在面对天幕这个“非对称”的对手时,他的反击,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就在李世民为了“红烧肉”事件而焦头烂额,试图挽回形象之际,那位以“头铁”和“杠精”闻名的谏议大夫魏征,再次出手了。

他并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仅仅停留在安抚皇帝、痛斥妖言的层面。这位耿直的谏臣,敏锐地从这场荒诞的“红烧肉风波”中,嗅到了一个可以“借题发挥”、进行严肃政治劝谏的绝佳契机。

在李世民下令彻查和颁布“禁肉令”的第二天早朝,魏征手持笏板,昂然出列。

“臣,谏议大夫魏征,有本启奏!”他的声音洪亮,眼神清澈,丝毫没有因为昨日的尴尬气氛而有所退缩。

李世民看到他,太阳穴就忍不住突突直跳。昨天这老家伙的神奇发言还历历在目,今天他又想干什么?

“魏卿有何事?”李世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

“陛下,”魏征躬身一礼,随即抬起头,直视着皇帝,朗声说道,“臣闻,昨日天幕妖言,虽荒诞不经,然其所言‘口腹之欲’,却不可不察!”

又来?!李世民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强忍着没有发作。

只听魏征继续说道,语气比昨天更加严肃和直接:

“《尚书》有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口腹之欲,虽是小节,然若沉溺其中,必将玩物丧志,疏于政务!陛下试想,若为君者,日日只思佳肴美味,夜夜笙歌燕舞,对百姓疾苦充耳不闻,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岂能不重蹈隋炀之覆辙?!”

他直接将“一碗肉”上升到了“玩物丧志”、“隋炀覆辙”的高度,其用心不可谓不深!

“天幕以红烧肉为喻,虽属污蔑,然其理却有可取之处!”魏征的声音越发慷慨激昂,“陛下富有四海,天下美味,唾手可得。然越是如此,越当节制自身欲望!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当念黎民百姓,尚有饥寒!”

“臣恳请陛下,勿要因天幕之妖言而动怒,更勿要因噎废食,仅禁‘红烧肉’了事!”魏征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了皇帝“禁肉令”的“肤浅”。

“陛下当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是否宫中用度过于奢靡?是否朝中宴饮过于频繁?是否对奇珍异味有所偏好?是否因此而增加了百姓负担?”

“臣以为,陛下当推行节俭,裁撤冗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唯有如此,方能上合天心,下顺民意,使国库充盈,百姓安乐!这,才是对那天幕妖言最有力的回击!”

魏征的这番话,洋洋洒灑,条条在理,从“一碗肉”的口腹之欲,直接引申到了节制欲望、体恤民生、勤政节俭、轻徭薄赋等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之上!

他巧妙地利用了天幕事件这个引子,将一场令人尴尬的“黑历史”,转化成了一次严肃无比、掷地有声的政治劝谏!其角度之**钻,用心之良苦,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朝堂,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

所有大臣都低着头,心中对魏征是又敬又畏。敬的是他敢于直言、忧国忧民的风骨;畏的是他这“借题发挥”、“上纲上线”的本事,实在是太强了!连皇帝的“黑历史”都能被他拿来当劝谏的素材!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变幻不定。

他恼火吗?当然恼火!这魏征,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朕正因为“红烧肉”的事儿烦心呢,你还偏偏揪着这个不放,甚至还暗讽朕的“禁肉令”是“因噎废食”!

他无奈吗?极其无奈!魏征这番话,句句在理,字字珠玑,全都是治国正道,圣贤之言!他根本无法反驳!而且,魏征还打着“为陛下好”、“为大唐好”的旗号,他如果发火,岂不显得自己心胸狭隘,闻过则怒?

他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的……佩服?这魏征,果然是块硬骨头,也是面好镜子!虽然听着刺耳,但确实能时常敲打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

最终,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种种情绪,脸上挤出一丝(极其勉强的)笑容,对魏征说道:

“魏卿……所言极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朕……深受教诲!”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然后说道:“即日起,宫中用度,务必从简!非朝会大典,不得铺张!御膳房……呃……也要多思民间疾苦,不可过于奢靡!”(虽然没直接取消禁肉令,但也算是在魏征的压力下,做了点姿态)

“至于爱卿所言,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朕会与诸卿仔细商议,尽快拿出章程!”

说完,他又看向魏征,用一种既无奈又带着点“赞赏”的语气说道:“魏卿……忠心体国,直言不讳,实乃我大唐之幸!赏……赏……”他想了想,实在不知道该赏什么好,最后只能干巴巴地说,“……赏绢十匹,以示嘉奖!”

“臣,谢陛下隆恩!”魏征面无表情地躬身谢恩,仿佛刚才那番惊世骇俗的劝谏,不过是家常便饭。

看着魏征退回队列,李世民感觉自己内心憋屈得快要爆炸了!

被天幕羞辱也就罢了,还要被魏征拿着这羞辱当素材,一本正经地上政治课!而且,自己还得捏着鼻子,嘉奖这个往自己伤口上撒盐的家伙!

这皇帝……当得真是……太憋屈了!

但他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立的“纳谏”人设,跪着也要演下去啊!

魏征的“借题发挥”,无疑给这场“红烧肉风波”增添了更加浓厚的政治色彩。也让其他大臣们深刻认识到,这位谏议大夫的“战斗力”,以及……当朝皇帝在某些方面的“无奈”。

天幕的冲击,正在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贞观朝堂的生态。

帝王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和消解。

臣子的权力(尤其是像魏征这样的谏臣),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隐性的加强。

君臣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看似荒诞不经的……一碗红烧肉。

当朝堂之上,因为“红烧肉”而引发了一场关于节制欲望和民生疾苦的严肃讨论时,大唐的饮食文化本身,也因为这个离奇的故事,而经历了一场小小的震动。

“红烧肉”,这道原本深受许多人喜爱的家常(或宴席)菜肴,突然之间,变得有些……“政治不正确”了,至少在官方场合和上流社会是如此。

皇帝陛下因为“红烧肉”而被天幕“羞辱”,甚至为此下了“禁肉令”(虽然可能只是暂时的,或者只在宫廷内部执行),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长安城的勋贵和官员耳中。

于是,一些心思活络、或者想要表现自己“政治觉悟高”的官员们,开始在各种宴请场合,刻意避免点或者吃红烧肉、东坡肘子这类菜肴。

“哎呀,最近天气燥热,吃点清淡的就好,这肉食……还是少用为妙。”一位官员在宴席上,看着桌上那盘诱人的红烧肉,故作淡定地摆摆手。

“是极是极,”旁边的同僚立刻心领神会,附和道,“陛下都提倡节俭了,我等做臣子的,更应以身作则,不可过于贪恋口腹之欲嘛!”

甚至有些趋炎附势到了极致的人,在自家府邸设宴时,直接将红烧肉这道菜从菜单上划掉,美其名曰“响应圣上号召,崇尚简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