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康熙转危为安

换源:

  苏培盛那双精明的眼睛在林逸脸上逡巡片刻,缓缓开口道:“林公公,咱家听闻,你不仅在内务府当差,似乎……还通晓一些医理?”

林逸心中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苏公公何出此言?在下不过是个粗通文墨的太监,哪里懂得什么医理。”

苏培盛微微一笑,眼神却锐利了几分:“林公公不必过谦。咱家可是听说,前些日子,皇上龙体欠安,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有些束手无策。倒是林公公你,‘无意中’向裕王爷提了几句关于饮食调理和日常起居的‘小建议’,裕王爷转告给太医院,太医们采纳之后,皇上的病情……似乎就有了起色?”

林逸暗道不好,这件事他做得极为隐秘,只是私下里跟裕王提过几句,叮嘱他转告太医院时务必不要提及自己。没想到,这么快就传到了苏培盛的耳朵里!

这宫里,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

“苏公公说笑了。”林逸连忙摆手,额角渗出一丝细汗,“在下哪里敢在皇上的病情上置喙。不过是……不过是平日里喜欢看些杂书,偶尔看到一些古籍中记载的养生偏方,觉得或许有些道理,便随口跟我们家王爷提了一嘴。皇上龙体康复,全赖太医们医术高明,以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护佑,与在下可没有半点关系。”

他极力撇清关系,生怕被扣上一个“干预圣躬”的罪名。

苏培盛脸上的笑容不变,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意味深长:“林公公果然是谦逊之人。不过嘛,这宫里头,有些事情,即便做得再隐秘,也总会有些风声传出来。林公公的‘养生偏方’,如今在太医院里,可是被不少人津津乐道呢。”

林逸心中叫苦不迭,看来这件事的影响,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他当初只是出于一丝医者的本能,以及对历史走向的担忧(康熙如果真的一病不起,夺嫡之战提前爆发,对他而言未必是好事),才冒险向裕王提供了那些基于现代护理和饮食的建议,例如保持室内通风、进食易消化的流食、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等。他将这些都包装成了“古籍偏方”,没想到效果竟然如此显著,康熙的病情真的因此好转了。

“苏公公,此事……还请苏公公千万不要外传。”林逸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恳求的语气,“在下人微言轻,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怕是……怕是会招来无妄之灾。”

苏培盛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林公公放心,咱家省得。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咱家还是有分寸的。”

他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逸一眼,道:“不过,林公公这份‘不经意’的本事,倒是让咱家……刮目相看啊。”

林逸知道,苏培盛这是在暗示,他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某些“不同寻常”之处。

他只能干笑两声,拱手道:“苏公公谬赞了。时辰不早,在下就此告辞。”

“林公公慢走。”苏培盛这次没有再多言,只是目送着林逸离去,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的气氛,因为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而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康熙皇帝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

起初,只是宫中传出一些零星的消息,说皇上已经能够进食少量米粥,精神也恢复了一些。

接着,太医院的太医们,也开始向外界透露一些乐观的信号,说皇上的脉象日渐平稳,已无大碍,只需悉心静养,便可逐渐康复。

再后来,康熙皇帝甚至在畅春园召见了几位军机大臣,虽然只是短暂的会面,但也足以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大清的皇帝,还好好的!

这个消息,对于那些原本以为康熙大限将至,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皇子们而言,无疑是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太子胤礽,原本因为监国而意气风发,此刻却不得不收敛起锋芒,重新回到那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储君位置上。他知道,父皇的病愈,意味着对他的考验,远未结束。

八阿哥胤禩,原本以为可以趁着康熙病重,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觊觎储位,此刻也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重新戴上那副温文尔雅、与世无争的面具。他明白,父皇的目光,依旧锐利如鹰。

至于其他几位有野心的皇子,也都纷纷收起了自己的小动作,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恭顺孝敬,仿佛之前的剑拔弩张,都只是一场幻觉。

然而,危机暂时解除的表面之下,暗流却反而更加汹涌。

康熙的这次病重,虽然有惊无险,但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在位近半个世纪的皇帝,终究是老了。他的健康,他的精力,都已经大不如前。

储位之争,虽然暂时被压制下去,但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地底的岩浆,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积聚着能量。

皇子们之间的猜忌和戒备,因为这次事件,不降反增。

他们都在暗中观察,揣摩,分析着彼此的实力和意图。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而林逸,这个“不经意”间促成了康熙病情好转的小小太监,也在这场风波中,悄然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裕王府。

书房内,裕王一边品着新到的雨前龙井,一边听着林逸汇报这几日在各处“走动”的情况。

“……所以,苏培盛已经知道你那些‘养生偏方’的事情了?”裕王放下茶杯,眉头微蹙。

“是。”林逸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说道,“下官也没想到,此事会传得这么快。苏培盛那个人,眼线遍布宫中,实在是不好对付。”

裕王沉吟片刻,道:“知道了也好。此事虽然有些风险,但也未必全是坏事。”

“王爷的意思是?”

“苏培盛知道了你的‘本事’,自然会对你高看一眼。日后你与雍亲王府打交道,或许……会更容易一些。”裕王意味深长地说道。

林逸心中一动,明白了裕王的意思。

苏培盛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了林逸的“价值”,自然会掂量着与林逸的关系。

“不过,”裕王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了几分,“此事你务必小心谨慎,万不可再让更多人知晓。皇上虽然病愈,但对这种‘干预圣躬’的事情,向来忌讳。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大做文章,你我……都脱不了干系。”

“下官明白。”林逸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这次是侥幸过关,下一次,可就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对了,”裕王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问道,“你这几日去各处走动,可曾察觉到什么异常?尤其是太子、老八和老四他们,对皇上病愈之事,私下里都有何反应?”

林逸回忆了一下,说道:“回王爷,太子殿下那边,似乎……有些失落,但表面上还是尽力维持着恭敬孝顺的姿态。八爷那边,则是滴水不漏,看不出任何异样,只是……他府上的门客,似乎比往日更加活跃了一些。”

“至于四爷……”林逸顿了顿,斟酌着说道,“四爷那边,最为平静。下官去雍亲王府拜访时,苏培盛虽然客气,但言语间却始终与宫中之事保持着距离。似乎……皇上病愈与否,对他们而言,并无太大影响。”

“哦?老四还是那般沉得住气?”裕王挑了挑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林逸没有接话。他知道,雍正的隐忍和城府,远超常人想象。在最终的摊牌之前,他绝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王爷,”林逸想了想,又说道,“下官这几日还察觉到一件事情,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下官发现,宫中……似乎有不少人,对皇上这次能够迅速康复,感到……有些意外,甚至……有些失望。”林逸压低了声音说道。

裕王闻言,眼神一凛:“你是说……有人不希望皇上康复?”

林逸点了点头:“下官不敢妄言,但从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对太医院用药的某些议论中,似乎……能感觉到一丝这样的意味。”

裕王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哼!这宫里头,盼着皇上早日归天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啊!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了。”

他顿了顿,又看着林逸,郑重地说道:“林逸,你记住,从今日起,你要更加小心。皇上这次病愈,虽然暂时稳住了局势,但也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的野心,更加膨胀。他们现在不敢明着来,但暗地里的小动作,只会更多,更阴险。”

“尤其是你,”裕王指了指林逸,“你这次‘误打误撞’地帮了皇上一个大忙,虽然暂时没什么事,但难保不会被人记恨在心。日后行事,务必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再像这次一样……弄险了。”

“下官谨记王爷教诲。”林逸躬身应道。他知道,裕王这是在真心提点他。

“好了,你先下去吧。这几日你也辛苦了,好生歇息一下。”裕王摆了摆手。

林逸告退,离开了书房。

走在王府的回廊上,看着庭院中那些在秋风中摇曳的菊花,林逸的心中,却丝毫没有赏花的闲情逸致。

康熙的病愈,只是暂时的平静。

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这个小小的太监,已经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他必须尽快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

苏培盛……雍亲王府……

这条线,他必须牢牢抓住。

就在林逸思绪万千之际,王恩突然从前面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情。

“林爷,林爷!”王恩跑到林逸面前,压低了声音说道,“出……出事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