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江南大案告捷

换源:

  林逸微微一笑,并不直接回答约翰·贝尔的问题,而是换了个话题:“约翰先生远道而来,想必对天文星象也有所研究吧?我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记载,说西方有智者,能通过观察星辰运行的规律,推算出大地的形状,甚至……甚至能预测日月食的时辰,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约翰·贝尔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敬佩:“大人所言极是!我们西洋的哥白尼先生、伽利略先生,正是通过精密的观察和计算,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他们证明了大地是球形的,并且围绕太阳运转。至于预测日月食,这在我们教会的天文学家看来,也并非难事。”

“哦?”林逸故作惊讶,“竟有此事?那本古籍中还提到,说有些星辰,看似固定不动,实则也在缓缓移动,只是其轨迹极为复杂,非大智慧者不能洞察。不知约翰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约翰·贝尔听得心潮澎湃,他感觉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知音。眼前这位年轻的官员,所提出的问题,竟与西方最前沿的天文学说不谋而合。他激动地说道:“大人所言,与我们最新的星图观测结果完全一致!那些所谓的‘恒星’,其实也在宇宙中运行,只是因为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看起来变化不大。我们正在尝试绘制更精确的星图,来记录它们的轨迹……”

两人在马车中越谈越投机,从天文地理谈到物理光学,林逸巧妙地将自己所知的现代科学常识,包装成“从古籍中学到的智慧”或“听闻的海外奇谈”,不时“点拨”约翰·贝尔几句,总能说到关键之处,让约翰·贝尔茅塞顿开,惊为天人。

约翰·贝尔原本还因自己掌握着一些先进的西洋知识而略有自得,此刻在林逸面前,却感觉自己如同一个初学蒙童。他越发觉得,这位年轻的东方官员,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远超他的想象。

“大人,您……您真是博学!”约翰·贝尔由衷地赞叹道,“贝尔今日能与大人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不知大人是从何处学到这些……这些精深的学问?”

林逸淡然一笑:“不过是平日里喜欢读些杂书,胡乱涉猎罢了,算不得什么精深。约翰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大清,传播福音,这份毅力,才真正令人钦佩。”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约翰先生,你此番被那赵库使的手下劫掠,想必也受了不少惊吓。如今你已安全,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

约翰·贝尔闻言,神色黯然下来:“贝尔……贝尔如今身无分文,带来的行李和教中经费,也都被他们抢去了。恐怕……恐怕无法再继续前往京城了。”

林逸沉吟片刻,说道:“约翰先生不必忧虑。你的遭遇,我会如实禀报年大将军。那些恶徒,定会受到严惩。至于你的损失,我也会设法为你追讨一部分回来。只是……这江南之地,鱼龙混杂,你一个西洋人在此,恐怕多有不便。”

他看着约翰·贝尔,缓缓说道:“我倒有一个想法。约翰先生既有学识,又通晓西洋事务,若能留在我身边,协助我处理一些……嗯,与西洋人打交道的事宜,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知约翰先生意下如何?”

约翰·贝尔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他正愁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能留在这样一位博学而友善的官员身边,对他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他隐隐感觉到,跟随这位林大人,或许能让他接触到更多这个东方古国深层次的秘密。

“多谢大人赏识!贝尔……贝尔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约翰·贝尔激动地说道,甚至想跪下行礼,被林逸及时扶住了。

“约翰先生不必如此。”林逸笑道,“你我算是朋友,日后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便是。”

他心中暗道,收留这个约翰·贝尔,一则是出于同情,二则,也是看中了他身上潜在的价值。通过他,不仅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或许能借此接触到在华西洋人的圈子,甚至建立起一条不为人知的情报网络。这对于他日后在险恶的官场中立足,甚至寻找退路,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马车回到驿馆,林逸立刻将今日在三十里铺的遭遇,以及从约翰·贝尔口中了解到的情况,向年羹尧作了详细汇报,并着重强调了那名“赵库使”的可疑行径。

年羹尧听后,勃然大怒:“好一个赵库使!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连本将军查案的线索都敢碰!来人!”

“在!”一名亲兵应声而入。

“立刻派人,去城南‘醉仙楼’,将那狗胆包天的赵库使给本将军抓回来!本将军要亲自审问!”年羹尧厉声下令。

“是!”亲兵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几日,在年羹尧的雷霆手段之下,以赵库使为突破口,江南盐务贪腐案的调查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审讯赵库使及其党羽,一条条隐藏极深的贪腐链条被挖了出来,牵涉其中的官员多达数十人,上至布政使、按察使这样的封疆大吏,下至州县的小小胥吏,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大量的贪腐证据被搜集起来,堆积如山的账簿、信件和赃物,铁一般地证明了江南官场的腐败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林逸在此案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审讯和抓捕,但他提供的最初线索,以及后来协助整理案卷、分析证据链条,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那份远超常人的细致和逻辑分析能力,让年羹尧也不得不暗自佩服。

尤其是在整理那些错综复杂的账目时,林逸提出的一些“新颖”的查账方法(实则是现代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更是让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刑名也大开眼界,效率大大提高。

约翰·贝尔则被林逸暂时安置在驿馆的一处偏院,对外只说是年羹尧请来协助翻译西洋文书的“洋教习”。林逸每日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与他交谈,一方面继续“请教”西洋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他,了解到了一些在江南活动的西洋商人和传教士的情况。

江南盐务贪腐大案,历时近两个月,终于宣告侦破。

捷报传回京城,雍正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年羹尧因查案有功,官复原职,并加封太子太保。而林逸,这位原本不为人知的内务府小太监,也因其在案件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雍正的口头嘉奖,并被特旨赏赐黄金百两,绸缎二十匹。

消息传开,江南官场为之震动,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一时间,“年大将军雷霆万钧,林副使智计无双”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将林逸比作“林青天”,称赞他不畏权贵,为民除害。

当然,这些赞誉传到林逸耳中,他只是一笑置之。他深知,自己不过是雍正手中的一把刀,年羹尧身边的一枚棋子。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凯旋回京的日子,定在了三天后。

林逸站在驿馆的窗前,望着窗外江南的蒙蒙细雨,心中却想着远在秦淮河畔的那道倩影。

“香君……”他低声默念着这个名字。

这次江南之行,他不仅立下了功劳,也意外地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以及一个或许能改变他命运的西洋传教士。

只是,前路漫漫,他这个“假太监”的身份,始终是他最大的隐忧。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林大人!林大人!不好了!”是锦衣男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