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回京复命

换源:

  雨水顺着斗笠的边缘滑落,滴在林逸的肩头。他僵在原地,目光死死盯住茶摊下那个年羹尧的亲兵。

怎么会是他?难道年羹尧也知道了什么?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巧合?

林逸的脑子飞速转动。他不能贸然上前,更不能让对方认出自己。

他压低斗笠,转身走进旁边一家卖针头线脑的小杂货铺,假装挑选货物,眼睛却透过门缝,时刻关注着那个亲兵的动静。

那亲兵喝完茶,将几个铜板放在桌上,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不紧不慢地踱步到柳树胡同口,朝里面望了望,又摇摇头,似乎在等人,又似乎只是在随意闲逛。

林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年羹尧的人也牵扯进来,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了。他必须尽快找到李香君,并且不能惊动任何人。

就在这时,杂货铺的掌柜热情地招呼道:“客官,您看上什么了?小店的货色虽然不比大商铺,但胜在齐全耐用。”

林逸回过神来,随手拿起一捆颜色暗淡的棉线,问道:“掌柜的,这柳树胡同里,可有一位姓柳的婆婆,家中……家中可有外人借住?”

掌柜的愣了一下,笑道:“客官问这个做什么?柳树胡同里倒是有个柳家寡妇,一个人住,平日里深居简出,没听说有什么外人借住啊。”

林逸心中一动:“那柳家寡妇住在胡同第几家?”

“从胡同口数,左手边第三家就是了。”掌柜随口答道,又指了指胡同口,“喏,就是那个挂着一对旧灯笼的院子。”

林逸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个不起眼的院门,门楣上挂着两个已经褪色的红灯笼。

“多谢掌柜。”林逸付了棉线的钱,走出杂货铺。

他没有立刻前往柳家,而是绕到胡同的另一端,从一处破损的院墙翻了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在各个院落的后墙间穿行,逐渐靠近柳家寡妇的后院。

柳家后院很小,堆放着一些杂物。林逸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院内静悄悄的,只听到雨水滴落的声音。

他轻轻推开一道虚掩的后门,闪身进入。

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他一眼就看到了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李香君。

“香君!”林逸低呼一声,快步走到床边。

李香君听到声音,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林逸,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变得担忧起来:“林郎,你怎么来了?外面……外面不安全。”她的声音有些虚弱。

“我知道。你怎么样?身体还好吗?”林逸握住她冰凉的手,关切地问道。

“只是受了些风寒,柳姨给我熬了药,好多了。”李香君挣扎着想坐起来。

林逸连忙扶住她:“别动,好好躺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会在这里?”

李香君叹了口气,将事情的经过简略地说了一遍。原来,她前几日确实察觉到有人在暗中窥探她,心中不安,便以探望旧识柳姨为名,暂时搬到了这里躲避。柳姨是她母亲生前的好友,为人可靠。

“那些人……是冲着我来的。”林逸沉声道,“你留下的字条我看到了。但现在情况有变,我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

“怎么了?”李香君紧张地问道。

“胡同口有人守着,而且……可能是年大将军的人。”林逸压低声音。

李香君脸色一白:“年大将军?他为何……”

“我也不清楚。”林逸摇摇头,“但此地不宜久留。你还能走吗?”

“我……我试试。”李香君咬了咬牙,在林逸的搀扶下,勉强站了起来。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柳嫂子!柳嫂子在家吗?”一个粗声粗气的男声在门外喊道。

林逸和李香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

“是胡同口的泼皮王三!他怎么来了?”柳姨闻声从里屋走出来,脸上带着疑惑。

“柳姨,别开门!”林逸低声道,“可能是来找麻烦的!”

柳姨也意识到了不对劲,紧张地点了点头。

门外的敲门声越来越响,王三的声音也变得不耐烦起来:“柳嫂子!开门啊!我知道你家藏了人!有人看见一个俏娘们进了你家!”

林逸眉头紧锁。看来,李香君的行踪还是暴露了。

“林郎,怎么办?”李香君有些慌乱。

林逸迅速扫视了一下屋子,目光落在后窗上。后窗外是一条窄窄的夹道。

“柳姨,你家后窗能出去吗?”林逸问道。

“能!能出去!后面是张屠户家的猪圈,平时没人去!”柳姨急忙道。

“好!”林逸当机立断,“香君,我们从后窗走!柳姨,你先稳住他们,千万别让他们闯进来!”

“哎!你们小心!”柳姨应道,转身走到门口,大声说道:“王三!你嚷嚷什么!我家里没人!你再胡说八道,我可要去报官了!”

林逸扶着李香君来到后窗,用力推开窗户。一股夹杂着猪粪味的潮湿空气涌了进来。

“委屈你了。”林逸轻声道。

李香君摇摇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去哪里都好。”

林逸先跳出窗外,然后伸手将李香君接了过去。两人在泥泞的夹道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刚走出不远,就听到柳家院子里传来王三的叫骂声和东西被砸碎的声音。

“不好!他们闯进去了!”李香君焦急道。

“别管他们,快走!”林逸拉着她,加快了脚步。

两人好不容易穿过夹道,来到一条相对宽阔的街道上。

“约翰应该在‘聚福客栈’等我们。”林逸说道,“我们先去那里和他会合。”

就在此时,街角处突然冲出几名手持棍棒的汉子,为首一人正是之前被林逸打晕的那个氈帽男子。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指着林逸和李香君,恶狠狠地叫道:“就是他们!别让他们跑了!抓住那个婊子,重重有赏!”

林逸暗道不好,没想到这个家伙这么快就醒了,还叫来了同伙。

“快跑!”林逸拉着李香君,转身就往反方向跑。

那几名汉子立刻追了上来。

雨越下越大,街道上的行人纷纷躲避。林逸拉着虚弱的李香君,根本跑不快。眼看就要被追上。

突然,斜刺里冲出一辆马车,横着挡在了追兵面前。

驾车之人正是约翰·贝尔!

“大人!快上车!”约翰·贝尔大声喊道。

林逸又惊又喜,连忙扶着李香君上了马车。约翰·贝尔猛地一扬马鞭,马车向前冲去,将那几名汉子甩在了后面。

“约翰,你怎么会在这里?”林逸喘着气问道。

“我见大人久久不回,心中不安,便驾车在附近寻找。没想到正好遇到你们。”约翰·贝尔解释道。

“做得好!”林逸拍了拍他的肩膀。

马车在雨中疾驰,很快就将追兵甩得无影无踪。

“林郎,我们现在去哪里?”李香君靠在林逸怀里,轻声问道。

林逸沉吟片刻,说道:“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让你养好身体。然后,我必须尽快回京复命。”

江南之事,已经牵扯了太多变数。他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数日后,京城。

养心殿内,雍正皇帝放下手中的朱批奏折,揉了揉疲惫的眉心。

苏培盛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躬身道:“皇上,年羹尧大将军和内务府广储司主事林逸,已在殿外候旨。”

“哦?他们回来了?”雍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宣。”

“嗻。”

片刻之后,年羹尧和林逸一前一后走进殿内,跪倒在地。

“臣年羹尧(奴才林逸),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雍正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谢皇上!”

年羹尧起身,脸上带着一丝得色,朗声道:“启禀皇上,臣奉旨前往江南查办盐务贪腐一案,幸不辱命!此案共查获贪官污吏一百二十七名,追缴赃银三百余万两,各类珍玩古董不计其数。江南盐务,已初步肃清!”

雍正点点头:“年爱卿辛苦了。此番差事,办得不错。”

他又将目光转向林逸:“林逸,你在江南,都做了些什么?”

林逸心中一凛,感到雍正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他垂首恭声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奉旨协助年大将军查案,主要负责核查账目、搜集证据等琐碎事务。大案能破,全赖年大将军调度有方,将士用命,奴才不敢居功。”

年羹尧听了,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雍正不置可否,淡淡道:“江南一行,你可有什么见闻要回奏?”

林逸知道,这才是雍正真正想问的。他斟酌着词句,说道:“回皇上,江南繁华,但也确如皇上所虑,官场积弊甚深,吏治仍需大力整顿。此外,奴才在江南,也见识到了一些……西洋人的新奇玩意儿,或可为我大清所用。”

“哦?西洋人的玩意儿?”雍正似乎来了点兴趣,“说来听听。”

林逸便将从约翰·贝尔那里看到和听到的一些关于望远镜、自鸣钟、蒸汽机械的皮毛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一些地理、军备信息,选择性地、包装成“道听途说”地讲了一些。

雍正听着,时而蹙眉,时而点头,没有打断他。

待林逸说完,雍正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这些‘奇技淫巧’,不必过分沉迷。不过,知己知彼,倒也有些用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林逸,朕听说,你在江南,除了查案,还与秦淮河畔的一位……李姓歌女,过从甚密?”

林逸闻言,心头猛地一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