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感到苏培盛的目光像两根细针,扎在自己脸上。他连忙低下头,声音带着一丝惶恐:“苏总管教训的是,奴才……奴才愚钝,险些铸成大错。多谢苏总管提点,奴才日后定当谨言慎行,一心一意侍奉皇上和太子殿下。”
苏培盛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呷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林副总管是个聪明人,咱家相信你明白其中的分寸。有些花儿,看着再娇艳,也不是咱们这些奴才能采摘的。若是为了不相干的人,折了自个儿的前程,那可就太不值当了。”
林逸听着这话,心知苏培盛是在进一步警告他与李香君的关系。他后背的冷汗又冒了出来,连忙躬身道:“苏总管说的是,奴才明白,奴才全都明白。”
“明白就好。”苏培盛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走到林逸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放缓了些,“林副总管,咱家看你是个有本事的,皇上也器重你。只要你安分守己,尽心当差,日后的好处,少不了你的。”
“奴才谢苏总管栽培。”林逸的声音有些沙哑。
苏培盛点点头,又状似无意地提起:“对了,年大将军今日可是春风得意啊。川陕总督,啧啧,这可是天大的恩宠。往后啊,这朝堂之上,年大将军说话的分量,可就更重了。”
林逸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年大将军屡立奇功,深得皇上信赖,确实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材。”
苏培盛闻言,嘴角撇了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栋梁?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树长得太高了,有时候,未必是好事。”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巍峨的宫殿,悠悠地说道:“皇上啊,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年大将军……他有时候,太不把自个儿当外人了。”
林逸听着这话,心中巨震。苏培盛这番话,几乎是明示了雍正对年羹尧已心生不满。
他想起刚才在宫门外,年羹尧那副不可一世的模样,以及那些官员们卑躬屈膝的嘴脸。再联想到雍正在殿上看似轻描淡写地提及自己与李香君之事,实则敲山震虎,林逸隐隐感觉到,一场巨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苏总管……”林逸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奴才愚钝,不知……不知年大将军何处……让皇上不快了?”他想从苏培盛口中套出更多信息。
苏培盛回头看了他一眼,眼中带着一丝审视:“林副总管,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知道的,也别知道。你只要记住,咱们做奴才的,最要紧的就是管好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皇上的心思,不是咱们能揣测的。”
“是,是,奴才失言了。”林逸连忙告罪。
“行了,咱家也乏了。你刚从江南回来,也早些回去歇着吧。太子殿下那边,明日还要你去伺候呢。”苏培盛摆了摆手。
“奴才告退。”林逸躬身行了一礼,小心翼翼地退出了苏培盛的值房。
走出值房,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林逸却感到一阵阵的发冷。苏培盛的话,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他原以为,扳倒了江南的贪官,自己在雍正面前也算立了功,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却没想到,京城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波谲云诡。
年羹尧,这位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却成了悬在雍正头顶的一把利剑。而自己,夹在帝王与权臣之间,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林逸回到自己在宫中临时的住处,一个位于偏僻角落的小院。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负责洒扫的小太监。
他屏退了小太监,独自一人坐在房中,脑子里乱糟糟的。
他想起在江南时,年羹尧的种种行为。从最初的轻视,到后来的拉拢,再到最后胡同口那个神秘的亲兵……年羹尧的心思,同样深不可测。
而雍正,这位以铁腕著称的帝王,他对年羹尧的容忍,究竟到了何种地步?他敲打自己与李香君之事,是真的只为警告自己,还是另有深意,比如……想借此离间自己与年羹尧的关系?
林逸越想越觉得心惊。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咚咚咚。”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林逸警觉地问道:“谁?”
“林大哥,是我,小柱子。”门外传来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是负责他起居的小太监。
林逸松了口气,打开房门。
小柱子端着一个食盒,怯生生地说道:“林大哥,这是御膳房刚送来的晚膳。苏总管吩咐了,说您刚从外地回来,要给您加两个好菜。”
林逸看着食盒里精致的菜肴,心中却毫无食欲。他知道,这顿“好菜”,恐怕也是苏培盛的某种“意思”。
“放那儿吧。”林逸淡淡地说道。
小柱子放下食盒,犹豫了一下,又从怀里掏出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递给林逸,小声道:“林大哥,这是……这是下午一个自称是裕王府的管事,托小的转交给您的。”
“裕王府?”林逸心中一凛。裕王胤祥,是雍正最信任的兄弟,也是朝中少数几个能说得上话的实权亲王。他找自己做什么?
林逸接过信,拆开一看。信上的字迹遒劲有力,内容却很简单,约他明晚在城外一处隐秘的别院相见。落款是一个模糊的印章,看不出是谁。
林逸拿着信,眉头紧锁。
裕王为何要用这种方式约见自己?难道……也与年羹尧有关?
他想起之前扳倒前内务府总管李荣保时,裕王曾暗中出手相助。这位王爷,行事一向低调,但能量却不容小觑。
“送信的人还说什么了?”林逸问道。
小柱子摇摇头:“那管事放下信就走了,什么也没说。只说务必亲手交给林大哥您。”
“知道了,你下去吧。”林逸挥了挥手。
小柱子躬身退下。
林逸将信凑到烛火上,仔细看了看,然后将其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夜色渐深,林逸却毫无睡意。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棋盘之上,雍正、年羹尧、裕王、苏培盛……这些手握权柄的人物,都在按照各自的意图落子。而自己,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
他必须想办法,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住自己的性命,甚至……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他想起远在江南的李香君,想起她那双清澈而忧郁的眼睛。他答应过她,要给她一个安稳的未来。
他又想起还在襁褓中的弘历,那个未来的乾隆皇帝。自己身为他的“启蒙太监”,这或许是他最大的筹码。
窗外,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更添了几分萧索。
林逸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无论前路多么凶险,他都必须走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他在乎的人。
第二天一早,林逸照常前往上书房伺候太子弘历。
弘历见到他,显得很是高兴,拉着他的手,叽叽喳喳地说着他离开这些日子里发生的趣事。
林逸耐心地听着,不时地回应几句,心中却在盘算着晚上的裕王之约。
下午,他借口身体不适,向负责上书房事务的太傅告了假,提前回到了住处。
傍晚时分,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青衣小帽,悄悄从宫中的一个偏僻角门溜了出去。
按照信上的指示,他来到城外十里亭附近。这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
他左右张望了一下,看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柳树下,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黑色马车。
林逸走上前,轻轻敲了敲车窗。
车帘掀开,露出一张熟悉的脸。
“林公公,王爷等候多时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