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恪家吃了晚宴,久未相见的独孤玥与肖扬也一同入席。他们二人没随李恪去绛州办事,留在长安看守王府,听闻绛州的案件后懊悔不迭,恨自己没能参与其中过把瘾。
席间大家相谈甚欢,但宴后秦怀道不敢久留,因为皇帝还等着他交旨呢。回宫后就忙于高阳公主之事,公务都暂时耽搁了。
于是秦怀道辞别李恪等人,在高阳公主不舍的相送下离开王府,前往皇宫。
这个时候,李世民应该正在后宫与李治、李明达享用晚宴。许久不见那两个可爱贴心的小皇子,秦怀道还真有点想念,便直接前往蓬莱殿。一路上他暗自思忖:好奇怪,我怎么和李世民的儿女都很投缘,关系还这么密切?
李世民果然在蓬莱殿,就像正在等秦怀道前来。李治和李明达一见到秦怀道,就惊喜地大叫着冲过来:“哇,村长!村长回来了!”
“哈哈!晋王、公主殿下,你们好吗?”秦怀道也很开心,左右抱起他们。两个小娃娃就像久离母亲的小牛犊,贴在秦怀道身上不肯下来,小脸笑得像花朵盛开。
李世民在一旁笑着,任由他们嬉闹一阵后,才让奶娘把他们带走。
君臣相对而坐,喝了一盅茶,下了一盘棋。
秦怀道曾和李恪下棋,不是对手;这次和李世民对弈,更是力不从心。这对父子很相似,下棋时只要开局就十分投入,不悔棋不让子,如同战场上厮杀,布局精妙、奇招不断,招招狠辣。
秦怀道连输三局,处于下风。他的棋艺本就一般,这并非他的强项。
下棋时李世民没谈任何公务或私事,只专心下棋。这时才呵呵大笑:“怀道,你的棋艺不行啊,得多练练。下棋如同用兵,其中有很多相通的道理。朕看你下棋,就知道你肯定没好好读过兵书。作为将领可不能这样啊!”
“陛下慧眼,微臣确实没认真读过兵书。”秦怀道顺着他的话题说下去。此刻他心想,李世民怎么无缘无故说起兵法了?下棋和兵法能有什么关系,这分明是找话题的借口。
“呵呵,你资质不错,若学兵法,定有大成。”李世民像聊家常般轻松地说,“朕十六岁从军,征战十多年,熟读无数兵书,再加上千百次战争经验的积累,在这方面也算有所领悟。作为将领,光有勇还不够,还是要学兵法的。所谓兵法,就是克敌制胜的方法。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于用兵得法。善于用兵之人,虽以一敌百也无所畏惧,还能以少胜多;而不懂兵法的庸才,虽手握重兵却如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现在虽是太平盛世,但大唐君臣要居安思危,不能忘记军事。任何时候,将领都要知兵善战,学好兵法是首要任务。”
“陛下的教诲,微臣牢记在心。”秦怀道拱手拜谢,“微臣也曾想学兵法,但死读书不如不读书。书中的内容虚无缥缈,难以捉摸,让微臣有纸上谈兵之感。就算把书背得一字不漏,也还是个不懂兵法的无能将领。”
“说得好。”李世民笑道,“死读书不如无书,纸上谈兵者不能胜任将领。不过你们这一代年轻将领,确实缺少实战机会,但如果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引导就大不一样了。先启蒙学习,再通过实战巩固知识。两者相互补充,就非常好了。”
秦怀道心中一动:李世民不会是在说……让我学兵法的事吧?江夏王曾答应让我拜李靖为师。难道他已经说服了皇帝,现在就要提及此事了?既然皇帝开了这个头,我何不识趣地主动请缨?
“陛下教诲极是。其实微臣曾向家父请教过兵法。但家父说他只是粗通兵法,并不精通。家父说劣师难以教出高徒,所以很少指点我。”秦怀道说,“这样一来,良师难寻,微臣也很无奈。”
“哈哈,本朝名将众多,古今罕见,怎么能说良师难寻呢?”李世民大笑。
秦怀道急忙再次抱拳:“微臣斗胆,请陛下为微臣聘一位名师,让我学习兵法!”
“呵呵,孺子可教。”李世民点头微笑,“怀道,朕问你,在你眼中,本朝哪位将帅最出色?”
秦怀道略作思考,说:“微臣刚涉足军事,经验和见识都有限,不敢妄言。只是听家父等人常说,如果论用兵之妙,本朝有两人堪称佼佼者。”
“哪两人?”
“就是陛下您和卫国公李药师。”
“呵呵,叔宝太抬举朕了。朕这点本事,怎能与卫国公相提并论?”李世民笑道,“这么说,你是想拜我们二人为师?”
秦怀道笑了笑,说:“陛下就别取笑微臣了。陛下日理万机,微臣怎敢打扰?卫国公已在家养老,微臣身份低微,也不敢前去打扰。”
“呵呵,朕确实没时间收徒教兵法,就算教也教不好。”李世民说,“不过李药师那边倒是没问题。虽然他一向谨慎,从不乱收徒弟,但只要朕发话,他肯定不会拒绝。”
秦怀道心中大喜,当即拜谢:“微臣叩谢陛下大恩!”
“哈哈!看来你确实求知若渴啊!”李世民大笑,“起来吧,这事儿简单。朕写份手谕,让你代朕到卫国公府探望生病的卫国公李药师。其他的事,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朕虽有意推荐你入药师门下学习兵法,但也不想勉强他。他是否愿意收徒,还得听他的意见。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微臣明白,多谢陛下!”秦怀道欣喜地拜谢。心想,这回李道宗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这也算是李世民对我的奖励吧!
“来人,把那檀木杖拿来。”李世民叫来一名宦官下令。不一会儿,宦官拿来一个装着檀木杖的虎纹盒子,交给皇帝。
李世民打开盒子,拿出一根紫亮的檀木拐杖,对秦怀道说:“怀道,你拿着这个去拜见卫国公吧!平定吐谷浑回来后,药师腿疾发作,行走不便,朕特意让人给他做了这根拐杖。本来朕做了两根,一根给卫国公,一根给你父亲。但朕听说你父亲病情大有好转,现在不用拐杖了,是吗?”
秦怀道心中一动,忙拱手说:“正如陛下所说,正是如此。这也是承蒙上天眷顾和陛下洪福,家父病情好转,现在不但不用拐杖,还像返老还童一样,能开二石之弓,一顿饭吃一斗米,骑马搏斗、射箭、对拳,微臣都不是他的对手。”
“哦,真的吗?”李世民有些惊讶,“这真是大好事啊!好,改日朕要到你秦家拜访,看看叔宝的病情。如果真像你说的,难道大唐的战神又回来了?哈哈!朕很欣慰啊!”
秦怀道心中也暗自高兴,心想:这样的消息,李世民肯定早就知道了。他现在提起,是想为我父亲重新打开大门。看来这次绛州之行后,我立了大功,为秦家增添了光彩。这样一来,我父亲也得到很多便利。再者,也许和皇帝想赐婚高阳公主给我有关。毕竟可能成为“亲家”了,李世民照顾和提携秦家也是应该的。等我秦家重振光彩,就是高阳公主嫁入秦家的合适时机,也会风光得多。
这真应了李恪的话,四处逢源、人货两得啊!
“微臣遵旨。”秦怀道双手接过拐杖,小心放在身边。
“你和权万纪辅佐李恪到绛州巡牧、赈灾、抚民,可谓劳苦功高。”李世民面带微笑点头说,“你此行没有辜负朕的重托,把朕交代的事情都处理得很圆满。到现在,没有发生流民暴乱、瘟疫饥荒,灾民都已重建家园,安然过冬,朕很欣慰。朕虽已下旨赐你良田金银,但还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劳。说说,你想要什么?”
“微臣别无所求。”秦怀道拱手说,“而且,陛下刚才已经厚赐微臣了,微臣已经很满足了!”
他的意思自然是指李世民推荐他去学兵法这件事。
“哈哈!”李世民大笑,“好!好学之人,以真知灼见为财富。朕推荐你一位良师,胜过赏赐千金万银。怀道,希望你以后大有作为,继承你父亲的衣钵,成为大唐的一代名将。”
“微臣必定竭尽全力!”秦怀道拱手庄重拜谢。
错综复杂、内幕重重的绛州一案,就被李世民这样轻描淡写地略过了。之后,他们二人没再提及绛州之事,也暂时没聊高阳公主的事。
秦怀道心里明白,放高阳公主自由肯定是李世民授意或者默认的,又何必在这时故意捅破这层窗户纸让自己尴尬呢?
这次高阳公主和李世民的对抗,离奇地以高阳公主的最终获胜暂时画上句号。说到底,还是李世民的“父心”战胜了“君心”。
“对了,上次你休假时被朕征调去绛州,朕可欠你不少假期了。”李世民笑着说,“年关将至,你此行辛苦了,就放个假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过年后再来复职吧!”
“谢陛下!”秦怀道心中暗喜:好,放长假了!最近确实忙累坏了,得好好休息一下。李世民此举,也是想让我多陪陪高阳公主,同时也给我足够时间去找李靖软磨硬泡拜师吧?
不管怎样,这肯定是个不错的假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