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粮

换源:

  自从赵子墨匆忙出走避难后,赵子杰深知官府可能还会找麻烦,便带着妻子白若存、儿子赵启辰和女儿赵诗涵离开了龙爪山,投奔外县的亲戚,另谋生计。乡亲们纷纷伸出援手,争先恐后地将沈令仪母女接到自己家中,热情地供应食宿。得知朝廷已经无暇顾及地方百姓的管理后,大家又齐心协力,在赵家原来的房址上临时搭建了两间简陋的草房,为沈令仪母女提供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并一起将之前藏在山洞里的物品搬回了家。

赵子墨杳无音信,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沈令仪母女俩只能在凄苦中相依为命。沈令仪日夜牵挂丈夫的安危,思怡则时刻盼望着父亲能够平安归来,但谁也不愿将心中的担忧说出口,都害怕会加重这已经沉重的悲愁氛围。

第二年又遭遇了一场大旱,很多家庭颗粒无收。普通人家的存粮吃完后,只能被迫吃谷壳、树皮和草根,很多人家无奈之下选择逃荒到外地。然而,思怡和母亲坚决不到外地逃荒,她们宁愿饿死也要留在龙爪山,她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心愿——等待父亲归来。

寒冬悄然逼近,每天早晨开门都能看到如雪般的重霜。为了度过这无粮的严冬,思怡和母亲上山砍了许多枯树枝,在院子里堆成了一大堆干树枝,足够烧半年之久。看着母亲一天天消瘦,一天天苍老,皱纹也越来越多,原本圆润的脸庞如今变得又黑又瘦,思怡心里十分难受。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思怡在母亲上山背柴时,也主动要求一起背。尽管肩背被压破了皮,手被荆棘刺得鲜血直流,多次跌倒,衣裙也被挂破,但她从未有过任何抱怨。母亲心疼地给女儿捆一小捆柴,思怡却总是坚持要再加几根。

备好烧柴后,思怡又每天陪着母亲一起到山上寻找可以食用的树皮。她们用砍刀刨下树皮,一笆篓一笆篓地往家里背,然后剁碎,放在锅里炒,炒焦后再放到石磨里磨成粗糙的粉末,准备过冬的粮食。冬天来得特别早,山上和地里已经找不到能吃的草根和野菜了。思怡家已经多日靠树皮粉充饥,母女俩的肚子都鼓胀胀的,感到非常难受。思怡年轻体质好,还能勉强坚持,但母亲最终还是病倒了。可是家里已经没有一分钱,借钱也借不到,无奈之下,思怡只得忍痛卖掉了心爱的白马,用换来的钱为母亲治病。

一天,思怡上山找蘑菇,看见一只麻毛野兔从眼前跑过,过了一个石坎后才停下来,竖着耳朵张望,并没有害怕的意思。思怡心想,要是能捕到一只兔子,给妈妈补补身子该多好啊!可是野兔跑得那么快,追得上吗?如果用箭射,应该可以射中。思怡眼前一亮,想起了找云枢师父求助,师父会不会射箭呢?

思怡找到云枢道长,说明来意后,师父微笑着让她坐下,并递给她一块高梁饼。思怡犹豫了一下,将饼藏进了袖子里。

“徒儿,你先吃了这块饼吧,我这里还有一块,等会儿走的时候再带回家给你妈吃。”师父说道。

“那师父您吃什么呢?”思怡担心地看着师父,在这饥荒年月,师父也瘦了很多。

“你不用为我操心,师父云游四方,总能讨回一些口粮。我还打算走得远一些,到没有受灾的地方,多背点粮食回来,分给你们母女俩度日。明年要是能下雨就好了。”师父安慰道。

“师父也不要走得太远,人会累垮的,我家总能挺过去的。”思怡说道。

“哎,要不是兵荒马乱,像这样的年景,朝廷会放赈灾粮,老百姓也不会这么苦了。师父教你剑法是为了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希望你学好本领,为国为民。学习射箭同样是为了大志向。当然,像现在这样的灾荒年月,用射猎来求生存,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我明天就给你一张弓,再准备一些竹箭头,教你射箭。”师父说道。

“今天就不能教吗?”思怡急切地问。

“急什么,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还有一张饼带着。我知道你的心思,和妈妈一起吃才觉得香,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师父说完,思怡高兴地回家了。

从第二天起,思怡每天上山练习射箭。虽然弓只是张小弓,箭头也是竹制的,但凭借她剑术的功底,再加上云枢道长的悉心指导,思怡射出的箭支支有力,技艺突飞猛进,没过几天就技巧娴熟,命中率很高了。

这天,思怡正在林中以树枝为靶练习射箭,突然梦长生的三个孙子闲来无事,来到这里凑热闹。他们看到思怡箭箭射中,感到非常好奇,也想试试。思怡觉得他们无聊,便拒绝了,他们却不服气。其中最大的一个,十四五岁,圆头大脸,面色红润,矮矮墩墩的,一看就知道是吃得太好的孩子,故意扔石头砸思怡,还哈哈大笑:“我的石头比你的箭准。”

另外两个较小的孩子也跟着起哄,一边扔石头一边唱:“扔石头,扔石头,石头飞,石头吼。砸死无爷的野丫头。”

思怡顿时火冒三丈,又气又急,开弓放箭,箭箭射中少年的肚子。三个孩子慌了神,转身就往家跑。思怡紧随其后,继续放箭,箭箭射中少年的肥屁股。

不一会儿,只见几个人抬着那个挨箭的少年来到祈顶观告状,说是思怡无故伤人。云枢道长查验了少年的伤情,知道并无大碍,便向来人赔礼道歉,送他们下了山。

随后,云枢道长来到思怡练箭的树林,生气地喊道:“思怡,你躲在哪里?快给我出来!”思怡慌忙从树林里钻了出来,站在师父面前:“师父,我在这里。”

“刚才那个孩子是你伤的吗?”师父问道。

“是的。”思怡低声回答。

“快给我跪下!你为何无故伤人?”师父质问道。

“师父,这几个孩子太无理取闹了。他们看我箭射得准,也要学着射,不给他们射他们就扔石头砸我。我躲了,但他们还编歌儿骂我是无爷的野丫头,我实在忍不住了,不还击不行啊!”思怡辩解道。

“你还有道理?”师父反问道。

“他们人多势众,还欺负我,我不还击,学武艺还有什么用?”思怡的脸上涨得通红。

看到思怡愤怒的表情,云枢道长知道凭师道尊严是压服不了她的。他拉过思怡,自己坐在石块上,轻声说道:“徒儿,习武之人最重要的就是武德修炼。宽怀容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张良能给黄石老人穿鞋,方能成就大志。武人路遇,拔刀相见,这是武人的恶习,是武德缺失的表现。为民除害,为国立功,才是练武的最高宗旨。你如此注重个人恩怨,这是练武的大忌呀!”

“师父,我还击他们不仅仅是个人恩怨。他们是梦长生的后代,都是吸血虫。家里存粮百石,存银万两,吃不完用不尽。但乡亲们饿得要死,到他家去借点粮食,却被护院家丁赶了出来。他们家有豆粥麦饭、荞麦馍馍吃,吃不完倒了也不给乡亲们,心太狠了。打那老家伙才解恨呢!”思怡撅着嘴说道。

“梦长生不是还做过好事,捐修了仙河桥吗?”师父问道。

“那是假行善,有原因的,师父难道看不出来?欺凌乡里,盘剥佃农,才是他的真面目。”思怡反驳道。

“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多的人自会得恶报。再说,祖父的恶行怎么能算到孙子的头上呢?”师父继续劝解。

“反正他孙子也不是好东西。”思怡依然不服气。

“徒儿呀,师父好像说不过你了!总之,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但越有困难越能磨炼人的意志,人穷志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