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大迁徙

换源:

  在人群激荡的洪流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小身影,被裹挟着,也握紧了小小的拳头。珂莱娅·缇芙萝,用最后一丝微弱的魔力维持着伪装:枯草般凌乱的黑发,脸上布满了雀斑,那双曾如紫水晶般璀璨的眼眸,此刻也变成了最普通的深褐色。

她穿着埃文找来的、最粗糙的农家女孩的破旧布裙,混在罗兰村的妇孺之中,看起来就像一个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紧紧跟着大人寻求庇护的普通山村女孩。

混乱的动员和紧迫的撤离准备,让所有人都无暇他顾。村民们沉浸在巨大的愤怒、恐惧和对埃文的狂热信任交织的情绪中,没有人注意到队伍里多了一个这样不起眼的小女孩。除了一个人。

老村长罗德兰,在指挥村民收拾细软、分发简陋武器时,锐利的目光扫过人群,瞬间捕捉到了那个陌生的、紧紧跟在埃文身后不远处的小身影。女孩的伪装很巧妙,但罗德兰是何等人物?前骑士的敏锐,以及父亲对养子细微变化的关注,让他立刻察觉到了异样——埃文那不经意间护持的姿态,那偶尔瞥向女孩的、带着远超同龄人责任感的温柔眼神,都指向一个事实。

罗德兰的心猛地一沉。结合埃文带回的消息和那个骇人听闻的悬赏,女孩的身份呼之欲出。他瞬间明白了埃文隐瞒的部分真相,也理解了这份隐瞒的必要和巨大风险。他不动声色地走到埃文身边,借着指挥的间隙,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沉而快速地问:“是她?”

埃文身体微微一僵,随即迎上罗德兰审视的目光。他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那双湛蓝的眼眸中,没有孩童的慌乱,只有磐石般的坚定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守护意志。那眼神在无声地说:相信我,父亲。我必须保护她。

罗德兰深深地看了埃文一眼,又扫了一眼那个努力让自己显得更普通、更不起眼的“雀斑小女孩”。他看到了珂莱娅眼中极力隐藏的惊惶,也看到了她强撑着的、属于王族后裔的最后一丝倔强。

老人心中叹息一声,有担忧,有沉重,但最终,对埃文的信任和那份深埋心底的骑士道义压倒了顾虑。他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随即转身,用更大的声音指挥起来,仿佛从未留意过那个女孩。

珂莱娅感受到了那道锐利目光的审视,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但罗德兰的沉默和埃文挺直的背影,给了她一丝微弱的安全感。她将头埋得更低,努力融入周围惶恐不安的妇孺之中,仿佛一滴水融入河流。

接下来的日子,是争分夺秒的串联与集结。罗德兰凭借老村长的威望和前骑士的身份,埃文则依靠他那双仿佛能洞悉人心、充满感染力的湛蓝眼眸和他早已在暗中编织的“关系网”(那些曾参与秘密“借粮”行动的其他村落青壮),父子二人如同两道旋风,穿梭于黑石山脉外围的十几个村落。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村长老顽固,抱着侥幸心理不愿离开祖地;有村民胆小怕事,担心路上危险;也有被霍顿伯爵收买或威胁的小贵族派出的爪牙暗中阻挠。但埃文和罗德兰的策略精准而有力:

1.陈述事实,渲染恐惧:毫不避讳地详述索伦军的暴行和霍顿伯爵掘地三尺的搜捕,将即将到来的灾难描绘得无比真实而可怕。

2.指明生路,赋予希望:强调向南进入蛮族边缘地带的可行性,描绘埃文找到的隐蔽聚集点,并隐晦提及已有“一些准备”(粮储)。

3.利用榜样,激发血性:罗兰村全体动员、誓死抗争的决心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样。埃文那双充满信念的眼睛,仿佛能点燃他人心中的火种。

4.清除障碍,武力震慑:对于那些顽固的阻挠者或明显是叛徒眼线的家伙,埃文和他那支由罗兰村最强壮、最忠诚的百名青壮组成的“黑石矛队”(装备着缴获的铁刀和长枪,杀气腾腾),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清除。几次干净利落的反伏击和惩戒,让所有观望者都明白了埃文的决心和能力。

短短几天,十几个村落,近万人(包含了大量妇孺老弱)的队伍,如同沉默的溪流,在埃文精心规划的、避开主要道路和已知哨卡的隐秘路线上,艰难地向南方预定集结地——“蜂巢”粮仓附近的山坳——汇聚。

迁徙队伍庞大而混乱,珂莱娅始终紧紧跟在罗兰村妇孺的队伍里,努力维持着伪装。长途跋涉的艰辛远超她娇贵身躯的承受极限,崎岖的山路磨破了她的脚,粗糙的布衣摩擦着细嫩的皮肤,干硬的食物让她难以下咽。但她咬着牙,一声不吭,紫罗兰王女的骄傲和活下去的执念支撑着她。埃文的目光时常会扫过她,带着无声的关切,但他不能过多停留,他是指挥者,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战斗无法避免。当遭遇小股贪婪的佣兵或叛军斥候时,场面混乱而血腥。珂莱娅被护在人群后方,她惊恐地看着那些挥舞着刀剑扑来的敌人,看着村民们用简陋的武器拼死抵抗,看着鲜血染红山石。

在极度恐惧和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驱使下,珂莱娅下意识地调动了体内残存不多的魔力。她不敢施展明显的魔法,那会暴露身份引来灭顶之灾。但她尝试着,将魔力化作最细微的引导:

当一支冷箭射向一个背对着敌人、正奋力举起黑石长矛的罗兰村青年时,箭矢的轨迹在最后关头极其轻微地偏了一下,擦着青年的头皮飞过,钉在他身后的树干上。

当一个凶悍的佣兵挥刀砍向一个跌倒的老妇人时,他脚下的一块湿滑苔藓仿佛突然变得异常滑腻,让他一个趔趄,刀锋砍偏,给了旁边冲过来的村民救援的机会。

在昏暗的密林中,追击的敌人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被低垂的、异常坚韧的藤蔓绊倒,或者被突然刮起的一阵迷眼的山风阻碍了视线。

这些微小的、看似巧合的“幸运”,在激烈的战斗中并不显眼,却实实在在地挽救了一些村民的生命。每一次施法,都让珂莱娅本就苍白的脸色更白一分,伪装下的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魔力几近枯竭的眩晕感阵阵袭来。但看着那些被救下的人,看着埃文浴血奋战的身影,她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和力量。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些收留她、保护她的人们,也在守护着埃文。

罗德兰在混乱的战场边缘维持秩序、接应伤员时,他那双经验丰富的眼睛,偶尔会捕捉到那些不自然的“幸运”瞬间。他的目光会若有所思地扫过人群后方那个努力蜷缩着、脸色异常苍白的小女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光芒——有惊讶,有忧虑,但最终,又化为了更深沉的守护之意。他不动声色地移动位置,将珂莱娅更好地掩护在自己和几个可靠村民的身后。

战斗残酷,伤亡不可避免。有人死于敌人的刀剑,有人死于滚落的山石,也有人死于毒虫猛兽的袭击。但在埃文近乎神迹般的调度、战斗和救治下,在珂莱娅无声的魔力援护下,近万人的迁徙队伍,死亡人数竟然奇迹般地控制在了个位数!这极大地稳定了军心,让所有跟随者更加坚信,追随埃文,就有生的希望!

当疲惫不堪却又充满劫后余生庆幸的队伍,终于抵达“蜂巢”附近那处易守难攻的山坳集结地,看着埃文开启那庞大、科学、储备惊人的地下粮仓时,震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埃文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然而,短暂的喘息之后,一个巨大的阴影,如同冰冷的铁幕,横亘在通往南方蛮族地带的唯一可行关隘——血喉隘口。

斥候带回了令人窒息的消息:霍顿伯爵为了防止王女逃入蛮族领地,在此驻扎了一支重兵!

兵力:约三千人!装备精良,披甲率远高于埃文这边。

构成:主力是霍顿麾下的紫罗兰叛军(装备较好,熟悉地形),混杂着部分索伦监军(作风凶悍)。

特殊力量:军中至少配备了三名魔法师!斥候远远看到他们施展法术加固营寨、驱散雾气。更让埃文心头一凛的是,斥候模糊地提到,似乎还有一个被严密保护、气质明显不同寻常的人影,可能涉及更高层次的力量(王女?但埃文知道珂莱娅在自己这边)。

地形:血喉隘口地势险要,两侧是难以攀爬的峭壁,中间通道狭窄,易守难攻。叛军依托地形修建了简易的木石营寨和瞭望塔。

反观埃文这边:

人数:近万人,但真正的青壮战力只有五千左右(包括妇孺中能战者)。

装备:极度简陋。主力武器是削尖的黑石长矛、自制的硬木弓和少量箭矢、伐木的斧头、农用的草叉和镰刀。只有埃文的“黑石矛队”百余人,装备着相对精良的缴获铁质武器(刀、枪、少量皮甲)。

训练:除了“黑石矛队”在埃文指导下有过一些合练,其他人几乎都是临时拿起武器的农夫、猎户和矿工。虽然士气高昂,血勇十足,但缺乏正规作战经验和纪律。

特殊力量:除了埃文自身超越常人的战力,只有珂莱娅那微弱且不敢轻易动用的魔力。

巨大的实力差距摆在眼前。强行冲击隘口,无异于以卵击石,用血肉之躯去填平那条死亡通道。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仿佛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焦虑和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庞大的迁徙队伍中悄然蔓延。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山坳高处那个小小的金色身影上。埃文·卡迈克尔站在一块凸起的黑石上,凝望着远方隘口方向升起的、属于敌人营寨的袅袅炊烟。夕阳将他挺拔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湛蓝的眼眸深处,没有恐惧,只有如同黑石山脉般沉静的思索,以及一丝……跃跃欲试的锐利锋芒。在他身后不远处,伪装成黑发雀斑女孩的珂莱娅,也仰望着那个背影,深褐色的眼眸中充满了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信赖。罗德兰则如同沉默的山岩,守护在两人侧后方,手无意识地按在了腰间的旧剑柄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