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另类赏金,赏善罚恶

换源:

  华晨光,一个在命运洪流中漂泊的孤儿,自幼便经历了人间冷暖,幸得一位慈悲为怀的老大夫相救,从此在药香与关爱中找到了避风的港湾。

这位老大夫,不仅是他生命的救星,更是他心灵的导师,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

在老大夫的悉心教导下,华晨光不仅学会了精湛的医术,更将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深深烙印在心底。

岁月如梭,当老大夫的身影逐渐在夕阳下拉长,最终化为尘土时,华晨光毅然接过了师父的衣钵,继续行走在救死扶伤的路上。

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师父遗愿的继承,更是自己作为医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江湖中,多了一位身怀绝技、心怀大爱的年轻大夫。

然而,华晨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墨客,他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一股不羁的江湖气。

这份独特的气质,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江南七侠之一的李广陵相中,成为了这个传奇团队中的一员。

在江南七侠中,他不仅是队伍的医生,更是战友们信赖的伙伴,他们共同执行着各种任务,如同一个默契十足的特战小组,穿梭于江湖的风雨之中。

练摊治病,原本是华晨光赖以生存的方式。他的医术虽高,但那份与生俱来的不良气质,以及略显稚嫩的脸庞,却常常让病患们望而却步。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以更加低廉的诊费,吸引了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百姓和外地流民。

他们或是身患重病,或是无钱求医,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年轻的大夫身上。

而华晨光,也总是以他那双温暖的手,为他们带来生命的曙光。

在城南的贫民窟中,华晨光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

每当夜幕降临,他那简陋的医摊前总会聚集起一群期待的目光。而与之相对的,是汇仁堂——一家由外地流民卜厚朴所开设的药材铺。

卜厚朴曾因遭遇山匪而重伤濒死,幸得华晨光出手相救才得以脱险。

康复之后,他决心在川北城重操旧业,为穷苦百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虽然生意并不景气,但凭借着对药材的精通和对人性的理解,汇仁堂总能在困境中寻找到一线生机。

卜厚朴曾多次邀请华晨光到汇仁堂坐诊,但都被华晨光以习惯自由为由婉拒。

不过,为了方便病人抓药,华晨光还是选择将医摊摆在了济春堂的对面。

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随时为病人开具药方,还能借助汇仁堂的资源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服务。

而汇仁堂的年轻伙计卜杜仲,更是对华晨光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他深知自己的医术远不及华晨光,因此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华晨光打理医摊,希望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晨光与汇仁堂父子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城南的贫民窟中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而这一切,都被张镇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一个来自异世界的旅人,张镇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他常常在汇仁堂旁边的茶摊上驻足观望,观察着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而华晨光的故事,更是让他感到无比震撼和敬佩。

在张镇恶的观察中,他发现华晨光虽然外表看似懒散不羁,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医术高超的大夫。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为无数病患带去了希望和温暖。

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病人,也在他的治疗下逐渐康复,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张镇恶深感震撼和感动。

于是,他决定更加深入地了解华晨光和他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来到茶摊上等待华晨光的出现。

他仔细观察着华晨光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试图从中发现更多关于这个年轻大夫的秘密和魅力。

而华晨光虽然对张镇恶的出现感到有些意外和困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接纳和包容。

他知道,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就这样,在华晨光的医术和张镇恶的陪伴下,城南的贫民窟里又增添了许多温馨和欢乐的气息。

而华晨光的故事,也如同那些被治愈的病人一样,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逐渐流传开来……

即使面对病患的焦急与不安,华晨光大夫依然保持着医者的冷静与专注。

他深知,每一个细微的症状都可能是解开病情谜团的关键。

于是,他缓缓地引导着那位妇女,耐心询问,细致观察,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望闻问切,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穆良大夫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穿透肌肤,直视病灶。

他的耳朵则像是最敏锐的捕风者,捕捉着病患呼吸间最细微的变化。

而他的手,更是如同探子一般,在病患的脉搏间游走,感受着每一次跳动的力量与节奏。

随着这一系列流程的完成,华大夫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随后,他提笔蘸墨,在纸上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一张药方。

那药方上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每一笔都透露出他对医术的自信与执着。他将药方递给那位妇女,轻声嘱咐道:“去对面抓药吧,按时服用,应该会有好转的。”

这一幕,被旁边的张镇恶看在眼里。他目瞪口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他暗自嘀咕:“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全科人才啊!连看病都这么在行!”

然而,张镇恶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深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他去探索。

于是,他决定效仿华晨光大夫,也支起一个摊子,开始自己的“有求必应”之旅。

第五天清晨,张镇恶换上了一身整洁的衣裳,带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来到了华晨光的摊子旁。

他向茶摊老板借了桌椅和茶水,然后麻利地摆起了自己的摊子。

那张灰布上摆着的破碗和茶杯,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他的决心与坚持。

而那块白帆布上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有求必应,除恶扬善,十文一单”——更是成为了他摊子的招牌。

这八个字是张镇恶特意求着纪中棠写的。

纪中棠的书法刀气肆意、飞扬跋扈,与穆良大夫的“救死扶伤”四个字相得益彰、对仗工整。

它们一起构成了杏林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得多。尽管张镇恶的摊子摆得有声有色、气势十足,但前来光顾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穆良大夫的摊子则显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每当有病患前来求医问药时,穆良大夫总是能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细心地为他们诊治。

他那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与爱戴。

面对这样的差距,张镇恶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转机。

于是,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摊子前守候着、等待着那个能够让他一展身手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张镇恶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他们有的是杏林街上的居民、有的是过往的行人、还有的是同样在摆摊谋生的商贩。

他们被张镇恶的坚持与执着所感动、所折服纷纷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和支持的鼓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镇恶的摊子也逐渐有了一些名气。

虽然每天前来光顾的人还是不多但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与急躁了。他开始享受这种等待与守候的过程享受与不同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与经历的过程。

终于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蹒跚着来到了张镇恶的摊子前。

他颤巍巍地递上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他的诉求和困扰。张镇恶接过纸条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老人那双充满期盼与渴望的眼睛。

那一刻张镇恶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个在困境中挣扎、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自己。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坚定地对老人说:“您放心我会尽力帮助您的!”

于是张镇恶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帮助老人解决他的问题。

他四处奔波、多方打听、不厌其烦地寻找着解决的办法。

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老人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当老人激动地握着张镇恶的手连声道谢时张镇恶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喜悦。

他意识到原来帮助别人、为他人排忧解难也可以让自己感到如此快乐和幸福。

从那以后张镇恶的摊子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善良与真诚所打动纷纷前来寻求他的帮助和支持。

而张镇恶也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和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张镇恶不仅收获了无数的感激与赞美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一起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而张镇恶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有担当的人。

最终张镇恶的摊子成为了杏林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当人们提起他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那个有求必应、除恶扬善的张镇恶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而张镇恶也始终保持着那份谦逊与低调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有求必应”之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