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储君叩首叩到休克?帝王软禁太子,却逼反封疆大吏!

换源:

  内侍扶起刘荣,

见其额角肿起大包,

翻了翻眼皮,

“陛下,太子殿下晕过去了。”

汉景帝刘启不由失笑,

叩首竟能叩晕!

但怒气未消,

瞥了地上的刘荣一眼,

冷声说,

“送进帐篷,

没有朕的命令不准放出。

每日只给麦饭清水,

安排人看守。”

内侍领命将刘荣抬出。

汉景帝刘启喃喃自语,

“临江……钱陆洋……”

忽然高声说,

“来人!!”

近侍上前,

大汉景帝对他说,

“去临江传召临江太守钱陆洋来长乐宫。”

近侍退殿后,

却径直前往四王子刘余的府邸,

淮阳王刘余和淮南王刘安一样,

都是太子党,

如今淮阳王刘余和胶东王刘彻都在长乐宫陪着大汉景帝。

大汉景帝的近侍,

对四王子——淮阳王刘余对详述此事。

刘余听完,

淡淡说,

“若只是送铠甲,罪责未必深重。”

近侍心领神会,

告辞离去。

……

近侍抵达临江。

直奔太守府。

此时钱陆洋正在练兵,

听到长安来人,

心头猛地一沉。

压下疑虑,

他来到会客厅,

见大汉景帝近侍正饮茶,

心下稍松,

近侍与淮阳王交好,

淮阳王又是太子一党,

当年在东宫时曾有一面之缘。

钱陆洋坐定,

端起茶盏。

“大人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近侍说:

“奉陛下旨意,

传召钱大人前往长乐宫。”

钱陆洋眉头微皱,

果然出事了?

近侍见状,

疑惑说,

“钱大人竟不知东宫变故?”

钱陆洋手中茶盏一颤,

忙问,

“东宫出了何事?”

近侍见他神情不似作伪,

便将东宫运送铠甲,

押送者告发,

太子请罪被囚等事如实相告。

“可本官并未收到任何消息,

连东宫快马也三日未到临江,

我正纳闷。”

钱陆洋听到这话,

惊慌之色尽退。

“看来有人封锁了消息。”

“如今东宫形势如何?”

钱陆洋追问。

“太子被囚长乐宫帐篷,

每日仅食麦饭,

其余官员被留在宫外,

不得入宫。”

钱陆洋沉默良久,

突然起身下令,

“传我将令,全军集合!”

近侍听到这话,

露出笑意,

这正是淮阳王希望看到的。

钱陆洋转头说,

“淮阳王,可愿共举大事?”

近侍起身揖礼,

“我正为此事而来!”

……

不久后,

临江钱陆洋举兵造反,

率军直奔长安。

大汉景帝刘启在长乐宫得讯,

咬牙切齿,

“逆贼!”

太子刘荣得知钱陆洋起兵,

整日不吃不喝,

神情呆滞。

起兵当日,

钱陆洋派兵四处掠夺粮草,

为奔袭做准备。

两日后,

朝廷大军开始集结,

准备向临江进发。

次日,

大汉景帝召胶东王刘彻商议平叛之事。

刘彻说,

“钱陆洋胆敢叛逆,

其部属或已将他擒杀。

若未擒杀,

派一员将领征讨即可。”

大汉景帝却说,

“此事牵连太子,

恐响应者众。

你需亲自出征,

平叛归来便立你为太子。

朕不愿学前朝,

刘荣毕竟是我的血肉,

等战事平定,

封他个临江王吧。

临江地产丰富,

若他日后服从你,

可留性命,

若不服从,

擒拿也容易。”

刘彻欣然领命。

出征前,

刘彻返回胶东王府,

召集文臣武将部署战事,

苏仪亦在其列。

刘彻详述事件经过,

重点说到大汉景帝许他太子,

以及对现太子刘荣的安排,

观察众人反应,

有人面露喜色,

有人低头沉思,

多数人沉默不语。

苏仪却一脸淡然,

若不是信鸽传讯,

刘彻几乎看不出此事与他和李金岳有关。

卫平之长舒一口气,

起身,

“殿下,

临江城除了是太子的地界之外,

朝中还有一位重臣不得不提,

那就是丞相周亚夫,

临江城钱太守,

正是丞相的女婿。”

听到这个名字,

苏仪心头一紧,

回忆自己看过的史书,

周亚夫是大汉名将,

曾平定“七国之乱”,

官至丞相,深受重用。

没记错的话,

当初他极力反对废刘荣太子来着。

卫平之继续说:

“虽然丞相不是太子一党,

但毕竟大功在身,

身后又有一众老臣。

陛下想废刘荣而立大王,

怕是险阻重重。

这是其一……”

听到卫平之的话,

刘彻点点头,

卫平之继续说:

“其二,

大王可还记得梁王的事?”

听到梁王,

刘彻叹口气。

梁王刘武,

是自己的叔叔,

也就是大汉景帝的弟弟,

大汉景帝与母亲窦太后、弟弟梁王刘武关系密切,

有一次宴会上,

大汉景帝曾酒后称“千秋之后传梁王”,

让窦太后和刘武十分高兴。

但后来还是立了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太子。

把梁王刘武晒到一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