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一个电话,苏州城的小小震撼

换源:

  电话拨盘归位的“咔哒”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像钟表的秒针,一下,一下,敲击在时间的脉搏上。

每一个数字的转动,都像是在开启一道通往权力核心的密码锁。

嘟——

嘟——

长长的接线音,只响了两声,便被迅速地接起。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带着一丝公事公办的口吻:“喂,你好。”

这不是总机,而是一条专线。

林栋哲的姿态没有丝毫变化。他靠在藤椅上,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我找周正清主任。”

“请问您是?”对方的语气没有变化,但带着一丝审视。

“我姓林。在南下的火车上,请他吃过一个茶叶蛋。”

这句话,像是一句暗号,一句咒语。

电话那头,陷入了足足三秒钟的沉默。紧接着,那个男声的语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从沉稳,瞬间变得热情而恭敬。

“好的好的!林先生,请您稍等,千万不要挂电话,我马上去请示首长!”

听筒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远去的声音。

林栋哲没有催促。他安静地拿着听筒,目光落在窗外,看着自己工厂里那些忙碌的工人,像一个国王,在检阅自己的军队。

不到一分钟。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更为急促的、带着小跑的脚步声,和一个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气喘的声音。

“喂!喂!是小林同志吗?我是周正清啊!”

周正清!

他的声音,与两个月前在火车上那个愁云惨淡的干部,已经判若两人。此刻,他的声音里,充满了中气、自信,和一种发自肺腑的、毫不掩饰的欣赏与热情。

“周叔,是我。”林栋哲的语气,这才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晚辈的尊敬。

“哎呀!小林!我可算是等到你的电话了!”周正清在那头,激动地一拍大腿,“你那个‘解放思想,搞活副业’的点子,简直是给我们的改革工作,打开了一扇天窗!我回去之后,整理成报告,在内部会议上做了汇报。现在,中央已经采纳了部分建议,准备在几个重点省份,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利润留成’的试点工作!你……你这一句话,是为国家立了大功啊!”

周正清说得语速极快,那种在国家级战略层面找到突破口的兴奋,隔着一千多公里的电话线,依旧滚烫。

林栋哲安静地听着,他知道,这番话,是他这通电话,最坚实的基础。他当初种下的那颗种子,已经结出了远超预期的果实。

“那要恭喜国家,贺喜人民了。”林栋哲平静地说道,仿佛这一切,本就理所当然。

“不不不,应该是我,是国家谢谢你!小林,你就是我们改革道路上的‘宝贵样本’!”周正清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但语气里的真挚,却更加浓重,“我一直念叨着,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当面好好聊聊!你现在在广州怎么样?一切都还顺利吧?”

“还好,开了个小厂,给国家赚点外汇。”林栋哲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句话,在周正清耳中,分量却重如泰山。

为国家赚外汇!

这五个字,在此时的中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政治分量。

“好!好样的!”周正清大声赞道,“我就知道,你非池中之物!小林,你今天打电话过来,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你尽管说!只要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一定帮你协调解决!”

林栋哲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没有直接提要求,而是换上了一种略带苦恼的,属于年轻人的语气。

“周叔,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里,最近出了点小麻烦。”

“家里的事?”周正清一愣。

“嗯。”林栋哲叹了口气,将早已编好的说辞,不紧不慢地道来,“我谈了个对象,是苏州本地的。本来都挺好的,可最近,她家里为了房子的事,闹得不可开交。”

他把庄筱婷信里的内容,用一种旁观者的、客观的口吻,重新组织了一遍。

“……她母亲,也就是我未来的丈母娘,跟家里的老人挤在一个院子里,亲戚多,地方小,矛盾不断。我女朋友还有个哥哥,就是去年考上大学那个庄图南,您可能也听过,是他们市的状元。现在放假在家,想安安静静看看书,可家里天天吵得跟菜市场一样,根本没法学习。”

他巧妙地,把庄图南这个“市状元”也加了进去,增加了整件事的“正面性”和“合理性”。

“我那个未来的丈母娘,也是个要强的人,前两天在家里发了火,说要是再没法子搬出去,就要离婚……”

说到这里,林栋哲再次叹了口气,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周叔,您是知道我的。我这人,就想安安心心在广州这边,把厂子搞好,多给国家赚点外汇。可家里这么一闹,我女朋友天天写信来哭诉,我这心里……也静不下来啊。家宅不宁,我这外面的事业,也干得不踏实。”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堪称艺术。

他把一个单纯的家庭矛盾,直接上升到了“影响为国创汇的改革先锋”和“影响未来国家栋梁学习”的高度。他不是在求人办事,他是在陈述一个客观存在的困难,一个正在阻碍他为国家做贡献的“绊脚石”。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周正清在飞速地思考着。

他瞬间就明白了林栋哲的潜台词。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麻烦,而是一个展示国家对改革人才关怀的绝佳机会!

解决一个“改革先锋”家属的住房问题,这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这份关怀一旦送出去,就等于彻底巩固了他和林栋哲这位“商业奇才”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笔无比划算的政治投资!

“小林!你听我说!”周正清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这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地方同志的工作没做到位!让为国家创汇的功臣,还有我们未来的天之骄子,为了这点住房的小事分心,这是思想觉悟不够!”

他直接给这件事,定了性。

“你放心!这件事,我来协调解决!你安心搞你的事业,不要为这种小事烦心。三天之内,江苏省那边,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挂掉电话,林栋哲将听筒,轻轻地放回了电话机上。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千里之外的苏州城,那颗他亲手点燃引线的炸弹,现在,已经被一个更有力量的人,从更高的维度,投掷了下去。

……

同一时间,苏州城,市房管局。

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房管科科长钱宏伟,正悠闲地喝着一杯热茶,看着今天的《苏州日报》。他四十多岁,身材微胖,在这个清闲的岗位上,已经待了快十年。

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他翻动报纸的“哗啦”声。

“铃铃铃——!”

桌上那台红色的电话机,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刺耳的响声,把钱宏伟吓得一哆嗦,手里的茶水都洒了出来。

“谁啊这是,催命一样!”他不满地嘟囔了一句,慢吞吞地拿起听筒。

“喂,房管局。”

“我钱宏伟。”听筒那头,传来一个威严而熟悉的声音,是局长的声音。

钱宏伟的腰,下意识地就坐直了。

“喂,是,局长,您找我?”

然而,局长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表情,从悠闲,瞬间变成了凝重。

“宏伟啊,你马上,把手头所有的事情都停一下。刚才,市政府办公室的王秘书长,亲自给我打了个电话。”

市秘书长!

钱宏伟的脑子嗡的一声,他知道,这绝对是出大事了!

他连忙应道:“是是是,秘书长有什么指示?”

“不是指示。”局长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严肃,“是省政府办公厅,直接打到市里的电话,传达了一位我们省领导都得罪不起的、京城大领导亲自过问的一件小事。”

京城的大领导!

钱宏伟握着电话听筒的手,指节捏得发白。一层薄汗,从他的额角渗了出来,顺着鬓角滑下。他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湿了。

“局……局长,您说,我记着!”

“酱油浜小巷七号,有一户姓庄的人家。家里有个叫黄玲的女同志。她们家,现在居住环境困难,家庭矛盾突出……”局长在电话里,飞快地复述着情况,“省领导的意思,也是那位京城大领导的意思,是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以最高的标准,立刻!马上!解决这户人家的住房问题!”

“而且,”局长加重了语气,“这件事,是受一位远在广州,为国家做突出贡献的林栋哲先生所托。我们办的,不光是群众的事,更是对支援国家建设的功臣的表彰!你懂我的意思吗?”

“懂!懂!我完全懂!”钱宏威的声音,已经带上了颤音。

林栋哲!

这个名字,像一颗从天而降的陨石,狠狠地砸进了他的脑子里。

“好,你马上去办!要快!要办得漂亮!办好了,我亲自去给你向市领导请功!”

“保证完成任务!请局长放心!请市领导、省领导、还有那位京城的首长放心!”

“啪嗒。”

电话挂断了。

钱宏威失魂落魄地放下听筒,他看着自己洒了一桌子的茶水,却感觉不到一点烫。他全身的血液,仿佛都涌到了头上,又在瞬间,凉了下去。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脸上充满了惊恐和惶急。

他冲到门口,对着外面办公室,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嘶吼。

“小王!司机呢!快!备车!”

一个年轻的科员探出头来:“科长,去哪啊?”

钱宏威一把抓起自己的外套,冲了出去,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几乎要破音的惊惶。

“快!去酱油浜小巷!十万火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