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该我出场了!

换源:

  “就在积善堂。”

许明道,“韩明远深夜来见乐进,说明韩家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这种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那份名单落入对方手中。”

“所以他们一定会分兵把守。”刘备接过话头,“到时候,积善堂的防守就会出现空档。”

许明点点头:“不过还有一件事......”他压低声音,“方才韩明远来时,我注意到他的马鞍有些异常。那种式样的马鞍,是江陵那边特有的。而十年前,商家的马匹,也都用这种马鞍。”

“这说明什么?”

“说明当年那场大火,也许另有隐情。”许明望向天际,启明星已经升起,“天快亮了,诸位先去准备吧。记住,一切要像往常一样。”

天色渐亮,许明独自坐在房间里,手中把玩着那枚特制的铜钱。此时,外面已经开始有了人声。

“先生,”掌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城西的米铺开张了。”

这是暗号,意味着韩家的人已经开始在城西四处布置。许明起身穿戴整齐,将几样东西分别装入不同的袖袋。每一样都有其用处,却也都看似平常。

“对了,”许明忽然问道,“今天城中可有什么大户人家操办喜事?”

掌柜一愣:“倒是有一家,就在积善堂西边的吴员外家,今日要给小公子娶亲。”

“正好。”许明点点头,“待会你让人去买些喜烛,要最大最红的那种。”

掌柜虽然不明白,但还是应声而去。许明则走到窗前,看着街上逐渐密集的人流。有挑担的小贩,有晨练的老人,还有几个提着工具的木匠,都在向积善堂的方向走去。

“韩家的眼线来得真早。”许明心中暗笑。那些木匠装得像模像样,可走路的姿势却露出了破绽。常年握刀的人,走路时重心都偏前,和真正的工匠大不相同。

就在这时,一个邋遢的乞丐踉踉跄跄地从街上走过。许明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发现这乞丐的破衣服上,绣着一朵几不可见的暗纹。那是官府密探的记号。

“有意思,”许明自语道,“连御史大人都派人来了。”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锣声。许明竖耳细听,是城南码头的方向。这个时候敲锣,必是有大船靠岸。果然,不多时就听说城南来了一艘大船,船上装满了绸缎,正准备卸货。

“张将军办事,果然利索。”许明满意地点点头。这消息传开,韩家的人必定会分心。

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许明注意到,积善堂周围的几家店铺,都在不动声色地支起了凉棚。那些凉棚的位置很有讲究,若是有人在屋顶上行动,正好可以遮住视线。

“要上演了啊......”许明轻声说道。他整理了一下衣襟,将那几包药丸和布片分别递给几个装扮成乞丐的手下。这些人都是刘备找来的,身手敏捷,最适合做这种事。

“记住,”许明叮嘱道,“午时一到,就在积善堂门前发作。要让所有人都相信,积善堂施粥的米有问题。”

“先生,”一个乞丐低声问,“那边派人来问,吴员外家的喜烛要几十根?”

许明笑道:“要多少买多少。记住,一定要在午时之前,把烛火准备好。”

城中的钟声响起,已经是巳时三刻。许明知道,此时韩明远必定已经在积善堂里布置停当。而乐进的人,想必也已经各就各位。

“好戏就要开场了。”许明望向积善堂的方向。阳光下,那座表面上用来积德行善的建筑看起来是那么庄严肃穆。可许明知道,在那表象之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十年前的那个雨夜,商家满门被害。这十年来,所有人都以为真相已经尘埃落定。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巳时末刻,许明正准备出门,忽见掌柜匆匆走来:“先生,刚才那边来信,说韩明远点了积善堂里的所有火烛,还从库房搬出许多木料,堆在后院。”

“木料?”许明眉头微皱,“都是些什么木料?”

“听说都是些檀木、楠木之类的名贵木材。”掌柜压低声音,“而且都浸过油了。”

许明眼中精光一闪:“韩明远这是要......”他转身快步走到窗前,远远望去,果然看见几个人正在搬运木料。那些木料的颜色深沉,显然都是上等的好木。

“有趣。”许明自语道,“韩明远不愧是在江陵经商多年的人,懂得让火烧得更旺。”

就在这时,街上传来一阵喧哗。许明探头看去,只见一群人正围着个跌倒在地的老者。那老者面色惨白,不住地咳嗽,嘴角还挂着血丝。

“来得正好。”许明转身对掌柜说道,“你现在就去告诉刘大哥,就说我让他立刻带人去城南码头,就说是接货。记住,一定要声势浩大些。”

掌柜应声而去。许明则继续观察着街上的情形。那个“病倒”的老者此时已经被人搀扶着走了,但街上众人的议论声却更大了。

“听说是吃了积善堂的粥......”

“可不是么,这两天总听人说有人吃坏了肚子......”

“早就觉得他们那粥有问题......”

议论声渐渐传开,许明知道,这第一步已经成了。他取出一个小包,倒出一粒药丸含在口中。这药丸会让人看起来面色发青,像是受了内伤,却不会有任何实际伤害。

“该我上场了。”许明整理了一下衣衫。他要去积善堂后院“偶遇”韩明远,这个时候,装出一副身受内伤的样子最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