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监管漏洞

换源:

  刚回到酒店,前台服务员对着李卫东说:“李先生,有您的电话,号码已放在您床头了。”

“谁打的?”李卫东问。

“好像姓高。”

“好的,我知道了!”李卫东向电梯走去。

回到房间,李卫东先给李锦华回了电话,聊了些家里的事。最近宋雪梅又打电话过来,想让她的两个哥哥进厂工作。

李卫东一口回绝了。

多多已经找到了幼儿园,近期就要入学。李锦华结识了几位朋友,每天聚餐逛街,李卫东听得出她有点无聊,但自己正处在关键时刻,不可能在家陪她。

挂断后,他又拨给了高志伟。

“李总,告诉你个好消息,李军虎那队进展非常顺利,条件都快谈妥了,这几天就能敲定。”

“那就好,你最近盯紧生产线,还要物色新厂长的人选,实在不行就从那些改革中的国企挖人,先推出成熟产品,明白吗?”

“后派的三个人昨天刚出发,往东北、华北去了。”

“我这边不太顺,有家企业占了位置,最近在交涉,问题应该不大,那个张玉凤不是谈判的专业人士,大部分事情还是我在忙活。”李卫东有些无可奈何,如果对方是行家,对这些流程更熟悉些,他也不至于这么累。

“实在找不到人了,不然我也不会请她。对了,那个……”电话那头,高志伟支支吾吾半天。

“有啥事直说!”

“今儿个宗总给我来了个电话,问我在这是不是混得风生水起,还提起了你,言语里对你挺看好的,想和你直接聊聊。”

李卫东眉毛一挑,心里犯嘀咕,这莫不是想把高志伟给撬走?

“有的话,少嚼舌根,咱俩现在是对手,你夹在两头,我能理解。他要真打来,我来和他说道说道。”

聊了一阵,李卫东挂了电话,躺在床上发愣,宗总亲自打电话过来,到底唱的哪一出?

拉拢?挖墙脚?

李卫东有些摸不着头脑,两家在市场上还没真枪实弹干起来,只是大伙儿提前嗅到一股硝烟味。

正心里盘算着,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李卫东瞅了眼来电,犹豫片刻还是接了起来。

“喂,哪位啊?”

“是美味食品的李老板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

“正是我!”

“宗总我,娃哈哈那头的,早听说李老板大名,我也久仰已久,特别是高志伟的离开,让我挺意外。”

“久仰二字不敢当,高总有他的打算,出来打工嘛,自然是谁给的票子多就给谁卖力,讲什么公司栽培、忠诚绑人,有点勉强了,您说呢?我对您也是久仰,您的事迹我听过不少,在儿童食品界,您可是数一数二。”

“哪敢当,现在国营企业当头,我不过是当地小有名气罢了。高志伟的事我倒没生气,心也没那么窄,就觉得他屈才了。听说李总今年要有大动作?”

“哈哈,哪敢说大动作,比起您花八千万买工厂,我这就是小打小闹。我还听说您今年要上电视打广告,新产品也要陆续上线?”

“产品嘛,你那儿也有,大家心照不宣。不过你的风险大些,我对黑山实业略知一二,那是块难啃的骨头。李总就算拿下,你这杆子杠杆太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弱,就像纸糊的似的。”

“高风险才有高收益,您如果对我有些了解,应该知道我的起家史。”

“了解,一个骗子!”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白手起家,等我功成名就时,我要把我创业时的艰辛写成书,激励后来人!”

“年轻人,先别想那么多,你那十几个厂子先建起来,运转起来,才有机会和我一决高下。”

李卫东听了这评价,反而笑出声,“我对‘娃哈哈’这三个字也挺感兴趣,宗总若有空,不妨来美味作客,我随时恭候。”

“杭州等你!”

挂了电话,李卫东面色凝重,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对方说得不错,一旦自己倒下,娃哈哈确实能顺手接盘,自己就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李卫东琢磨片刻,起身去冲澡。

子夜时分,严冬悄然退却。一座别墅内聚集着六七人,中间是个胖子。

边上坐着个瘦削男子,目光锐利,今日的办事处经理战战兢兢立在一旁,屋里气氛沉闷。

“又哪里冒出来的美味食品?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徐总别急,天成家具那头已经被我们按住了。”瘦削男子开口,“他还叫咱们滚?”

“对,嚣张得很,说掌握了什么证据,说了一堆,把我吓得不轻。”

“什么证据?刘先生,香港那边是不是走漏了风声?”徐总坐直了,一身肥肉颤抖。

“他说,我们私下交易,领导参股、非法拿地,还有股市那档子事。”

徐总已汗如雨下,瞪大眼望向刘天赐,“刘先生,我们该怎么办?给国外打个电话吧。”

“慌什么慌?瞧你那点出息,他真有证据,还用跟办事处的小卒废话?”

刘天赐训斥道:“我们赚的是洋钱,美元,懂吗?”

“那现在咋整?”

“你先出去吧,该睡就睡。”刘天赐摆摆手。

屋里的气氛再次沉重,桌上放着李卫东的名片,徐总望着电话,心慌意乱。他只是个地方商人,偶尔充当商业中介。

这两年才接触这些公司,里面的门道他自己也理不清,链条长到哪里他都不知道。这公司其实就是个空壳子,随着开放,沿海港口走私严重,国外工业成本低,产品优质。

对国内企业来说是碾压,但高额关税挡路,要倾销就得绕过关税。高质量木材却和本地劣质木材同价,在本地市场横行霸道。再通过借壳上市,虚报数据,扶持香港地下金融公司,对海外捞美元,对内搞垄断,一个行业赚双份钱。

先不论这样长的利益链涉及多少人,其中监管漏洞的问题有多可怕,徐总稍一想,就吓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