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接下来等待他的是一场设计部与研发部的会议,今天会议繁多,由于长时间不在厂里,他需要大致了解目前的情况,特别是年后的商品规划和市场动态。
大约十几分钟后,张玉凤走进了会议室,胸前别着员工徽章,坐定后,她直接开口问道:“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说吧!”
“你是怎么说服高志伟加入的?是不是用了什么招数?”
“招数?或许只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对我心生仰慕,自愿成为我的手下呢。”李卫东看着她,回答中带着几分戏谑。
张玉凤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嘴角一撇。
这时,高志伟手拿文件夹走进来,说道:“李总,人都快到齐了。”
张玉凤转向高志伟,好奇地问道:“这里员工怎么都这么有干劲儿?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在关心厂里的安全问题。”
“厂里的员工有很强的归属感。”
“是因为待遇好吗?”
“不完全是,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一方面。按照李总的说法,这是企业文化。他告诉我,一个好的制度能筛选并留住优秀的人才,这里的‘优秀’不仅仅指工作能力,还包括每个人的品性。”高志伟想了想继续说:“其实,厂子发展得太快了,快得我都快跟不上了,每个人都非常累,而且因为每月都有人离职,人事部总是在不停招聘。”
“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大家不过是为了挣那份工资,而且达不到指标就会被辞退。”
高志伟沉吟片刻,说:“是因为希望。他是个很棒的梦想制造者。你知道吗,他把自己的股份稀释了30%,每天来厂里,你都能感受到厂子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厂子好了,我们跟着好,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
张玉凤细细品味着他描述的那种感觉。
“李总很有个人魅力,能力强得深不见底,同时他也有很大的抱负。”
“说到产品……”李卫东望向众人,“拿给我尝尝!”
两个盛着样品的盘子被端上,李卫东品尝了一些罐头后微微点头,“这个口味不错,既不太甜,又带点酸,这样的搭配挺好,但记得考虑南北口味差异,供应时要区别对待。”
“那产品包装设计呢?”
“李总,这是我们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图。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风格,不仅在包装上,在容量和瓶形设计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参考了可口可乐的一些市场经验。”
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内容涉及产品包装到市场调研,李卫东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特别是在玻璃瓶包装上。
随着各个部门的逐渐壮大,特别是引进了国企的优秀人才,现在的设计越发成熟,提出的许多方案也越来越专业。
上午连续召开了两场会议,最终确定了当前市场的战略方案,并要求前期的六家工厂迅速投入生产。
时间已经接近三月,如果上半年不能取得优势,下半年的竞争将会异常残酷。李卫东清楚,直接与娃哈哈正面竞争并无胜算,必须在上半年取得一些主动权。
否则,市场表现将显露疲态,更重要的是,团队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李卫东十分明白。
现在的“美滋味”在当地市场上风头正劲,因此“美滋味食品”的每位员工都充满干劲。
“就这样决定了,大家回去各司其职。白原市的工厂要注意,不能光埋头苦干,要拓宽视野。”李卫东合上文件夹,“派些人去这六家工厂周围的区域发展市场,哪怕不建立新工厂,也要摸清周边的供应链、原材料市场等信息,做好辅助工作,不能因为不熟悉当地而被糊弄了。”
现场许多人听了李卫东的话都笑了,毕竟“美滋味食品”被骗,这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先去吃饭。”李卫东说完,向高志伟招手示意,两人一同离开了会议室。
“李总,有什么指示吗?”高志伟紧跟而出。
“生产线三月初能到位吗?”李卫东问道。
“应该没问题。我前几天还和他们的总经理通话确认过,这批设备是全进口的,生产效率比之前提升了一倍。我们去年下单的,他们动作很快,听说已经到港口了,正在办理通关手续。”
“速度要快,如果他们在哪个环节遇到困难,我们能帮就帮,时间耽误不得。如果四月份还不能投放市场,那就麻烦了。对了,娃哈哈那边最近怎么样?”李卫东追问。
“一会儿再说吧。”高志伟的笑容显得有些僵硬。
两场会议涉及广泛,从产品开发、市场分析、营销策略、企业管理、资金运作到购置设备等各个方面,李卫东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他对每件事都有明确的标准,做事干净利落,一旦决定便不再赘言。
以往张玉凤觉得厂里最忙碌的非高志伟莫属,所有事务都由他处理,而李卫东似乎只负责应酬,建立人脉,用各种方式说服甚至诱骗他人。但现在看来,如果李卫东亲自管理一个厂子,恐怕比高志伟更显从容。
“咱们先吃午饭吧,下午还有会议,玉凤你身为秘书,可以试试做会议记录。”李卫东提议道。
张玉凤不自觉地翻了个白眼,又是做会议记录?
路过市中心时,李卫东下车逛了几家小店和超市,发现都有娃哈哈的招牌,但全都断货了。据说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不少家长还在预购中。
李卫东虽知娃哈哈热销,却没料到如此疯狂,一路沉默地回到工厂。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狗哥安排的,车停在厂门口,李卫东径直往里走,狗哥见状小跑着追上来,想寒暄两句,毕竟曾经相熟。
“狗哥,啥事啊?”李卫东问。
“我和李总有旧识,就想聊两句。”狗哥答道。
“行了,你们先回去吧,放心,少不了你们的好处。我们马上退租的车,工厂里不允许外人进来。”
狗哥叹了口气,在心里感叹世态炎凉。
“高总,娃哈哈那新厂啥时候能开工生产?”李卫东边走边问。
“就这几天了,去年就开始布局北方市场,机器早就定好了,年初买下的厂子,人员招聘也挺顺利。”
“加快!加快!加快!”李卫东连说了三遍,接着说:“你帮我联系其他五个厂长,我要进度报告,我给杜琪峰打电话,让他继续催生产线,产品配方通过传真发过去。”
李卫东感到自家小罐头恐怕难以匹敌娃哈哈的营养液,自己低估了它的市场影响力。回办公室后,他先给五大厂打电话,他们大多还在招人阶段,管理层已建立,但因员工众多,还需时日。即使招满了人,培训也需要时间。
李卫东随后联系了杜琪峰,尽管他是最后行动的一个,却是进展最快的。管理层组建完毕,今日已招满1600名初始员工,明日开始清理厂区并进行基本培训。他还催促李卫东尽快搞定设备,人多了不好管,时间拖太久。
挂了电话,李卫东深深感受到这几位厂长的实力,真正的高手,给足资源就能迅速达成目标。
傍晚,李经理出差归来,李卫东召开了财务部门会议。目前,美滋滋食品最重要的部门非财务莫属。
他们的担子极重,频繁出差成了常态,甚至比市场部还忙碌。虽然各厂账户名归公司,但仍需勤于核账。
流水线的投入几乎耗尽了美滋滋食品的流动资金,去年支付了部分定金,如今需结清全款。
除去这部分,手头只剩不到五千万,想用这些钱建六个大厂,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这六个厂员工加起来近万人,剩余的钱都是专款专用,无法提现,下个月的工资来源尚不明朗。
但作为长期的财务经理,李经理对此类困境早已司空见惯,平静地汇报数据,而高志伟则不停地深呼吸,仿佛随时会倒下。
“高总,你还好吧?”李卫东关切地问。
高志伟摆手不语。
“身体不舒服吗?”李卫东又问。
高志伟再次摆手。
“高总,要不财务会议你先别参加了,早点休息吧。”李卫东说。
“不不不,没事,我得听,现在我是合伙人也是股东。虽然不清楚厂子是怎么来的,但至少得知道它是怎么消失的吧。”高志伟笑道。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
高志伟看着李卫东说:“李总,我开玩笑呢。”
“眼前资金紧张,团队还在谈判中不是吗?谈下剩下十个厂,我们的资金就宽裕了。虽有寅吃卯粮之嫌,但一个月内,足以看出我们能否撑得住。”李卫东翻阅文件夹,细看了一番,“只要第一个月不被打垮,我们就赢了。”
“现在最担心的是持续烧钱!”
“怕什么烧钱?只要站稳市场,大不了出让股权融资,再不行就借壳上市。深交所不成去港交所,港交所不成去纽交所。”李卫东轻松地看着高志伟,“这是个遍地机会的时代,关键看你会不会抓。”
高志伟叹了口气,心想也是,若李卫东去做骗子,估计能从地球这头骗到那头。
“李经理,财务组务必不能出差错,大家辛苦些,多跑跑腿。六个厂全是新人、新厂长、新班底,难免有人动歪脑筋。再说一遍,发现问题直接报警处理,本该判三年的,想办法也要判个十年。”李卫东用力将笔拍在桌上,“我要严惩一个,警戒一片!”
“李总,这些都好办,每月查账就行。问题是,我们和地方政府的合同里规定了建厂时限,现在资金被挪用,是违约行为。”
“哎呀,老李,你在国企待久了,怎么思维还这么僵化呢。”李卫东不解地看着他,不明白为何对方把这么简单的问题抛给自己。
“我这人干的是财务,讲究的就是实实在在,一分钱也不能少,差一点都不行。”李经理说着,笑得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