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风光背后的艰辛

换源:

  连续几天,市场部经理、高志伟、张玉凤等人已经有些麻木,对数字不再敏感,特别是听到销量增长百分之九百时,感觉也不过如此。

只要李卫东在,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法律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双方的拉锯战进一步升级,高志伟开了几次新闻发布会,又展开了一场口水战。

从四月开始,李卫东开始巡视各大工厂,一个月时间,把几个工厂都走了一遍。至于那几个谈判团队狮子大开口,李卫东干脆结算走人。

原本计划的十六个工厂,谈成了十二个,除了原定的太原工厂外,剩下的三个小工厂暂不考虑。

资金消耗迅速,工人工资、供应商结款等,产品销售火爆,现在美滋味食品的广告上写着“美滋味食品,今年售出十亿瓶”。

大量让利于代理商、终端商,再加上再来一瓶的优惠,美滋味食品已经将利润率压低至接近于零,甚至到了亏本的地步。

《香港金融时报》做了一期专访,受访对象是天拓金融,标题颇为吸引眼球“一个月后,看似强大的美滋味食品或将轰然倒塌”。

内容全是硬核分析,娃哈哈拥有雄厚的基础,成立三年多来步步为营,积累了坚实的根基,其厂房都是自购,即使不济也能出售或抵押给银行换取喘息之机。

美滋味食品的情况特殊,全靠租赁运营,没有实体资产做支撑,发展速度飞快,但后续资金跟不上,能撑到现在,全凭一连串的奇招妙策。

这篇报道流传到了珠三角的报纸上,标题变成了《美滋味食品:燃尽最后一丝生命力》。

不少金融机构和专家都看穿了美滋味食品的脆弱,甚至有些小报标题耸人听闻,说什么“虚弱不堪的美滋味食品”。

转眼已至五月,空气中带上了几分闷热,青翠的草地,树荫浓郁,李卫东从郑州工厂回来已有数日,桌上的报纸被他翻阅得都能背下来了。

李经理多次找他商讨,若在月底前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美滋味食品倒闭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厂里的工人们却很兴奋,因为他们看到自家产品遍布市场,广告随处可见。

但只有李经理、李卫东、高志伟、张玉凤等少数人明白,工厂已经快支撑不住,这场耗资巨大的竞争,他们玩不起了。

随着娃哈哈推出“再来一瓶”活动,市场的扩展愈发艰难。

张玉凤抱着一堆资料走进来,说道:“李经理讲了,如果解决不了资金问题,他月底就辞职。他提议你去南方找投资,专项基金不能再动,咱们天天上新闻头条,已经有重要报纸公开批评了,虽然不是直接批评我们,但批评的是那些地方政策。”

这种危急时刻寻求投资,对方肯定会漫天要价。李卫东原本计划熬过这波难关后再融资,能否上市,就看高志伟、杜琪峰他们了。

“现在融资太亏,按估价对方不接受,按市值看,我们损失太大。”李卫东跷起二郎腿,点了一根烟,沉默了。

张玉凤望着他,问:“你没招了吗?”

“嗯,黔驴技穷了,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这话她哪里会信,自打李卫东策划出“再来一瓶”这等营销策略后,在张玉凤眼中,李卫东仿佛有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光环。

就连她的导师皮特都兴奋地给她打电话,不停地谈论这次营销事件。

“又得跑一趟了,我每天除了找钱还是找钱。太原那原团队谈判进展如何?”李卫东问。

“还想利用招商引资政策吗?”张玉凤提醒:“我们已经在招商黑名单上了,全国都知道,我们在各省份捞好处,那些招商办的都笑称我们是‘政策乞丐’。”

“能要到饭的乞丐也不简单啊。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是饮料行业的龙头,前景一片大好,我起来了,就有资格和他们谈条件,用太原的资金填我的坑。”李卫东拍了拍大腿说:“过了这关,我还是大爷!”

“那你打算向太原要多少?”

“至少得两千万,而且不能动用专项基金!”李卫东自信满满地笑道:“他们想打价格战,想烧钱,我陪他们玩,就怕他们玩不起。你准备一下,后天跟我出差。”

“啊?又要出差?”张玉凤不太乐意。

“咱俩是最佳拍档嘛,你对流水线也熟悉,由你来负责!”

“真的?”

李卫东点点头,张玉凤心中说不出的激动。对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能主导一个公司的集团化进程,整合资源,这样的经历简直是职场镀金啊。

李卫东心中明白,这只是口头承诺,到时候掌舵的还得是高志伟、杜琪峰这两位。有他们在,他比较放心。

食品行业的利润有限,哪怕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也不可能造就第二个比尔·盖茨。李卫东暗自计算,即便经营到三十年后,美滋味食品的价值大约也就两三百亿,这是一个顶级食品集团的常规估值。

菜头持股百分之五,李卫东给管理层稀释了百分之三十,他手上还有百分之六十五。这次融资后,预计股权出让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

粗略一算,李卫东自言自语:“到2020年,我身家才六七十亿?”

作为一个前世三十多岁就资产过二十亿的杰出青年企业家,这样的结果让他有些难以接受,感觉自己这重生的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啊。

这一次李卫东决定亲自考察,不仅带上了换洗衣物,还带上了一堆数据材料。出发前,他与高志伟开了个会,交代了近期的事务,下午便登上了飞机。

飞机起飞之前,李卫东跟旁边的张玉凤核对了一遍携带的资料是否完整。随着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李卫东靠在座椅背上闭上了眼睛稍作休息,完全没想到,这一趟旅程会成为他的一场牢狱之灾。

“美滋味食品”这四个大字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但李卫东本人却从未在公众场合露面。在国内一些贫困区域,粮票制度依然存在,各省之间经济差异悬殊。

沿海地区的媒体在分析“美滋味食品”时多从金融角度出发,而其他一些地方则更关注其本质问题。

私下里,许多人对“美滋味食品”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家公司应该被取缔,觉得它空手套白狼的经营模式对自由市场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

但也有一部分人坚持市场应自由开放,主张建立法律规范以更好地促进商业市场的运作,这两方观点针锋相对,一封封信件不断涌向首都,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在一个会议室里,坐着数十人,气氛紧张,几位讨论者已争得面红耳赤。

“人马上就要到了,‘美滋味食品’的老总应该立刻被抓起来。他有什么资产?有什么生产资源?‘美滋味食品’这牌子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投机倒把,市场的发展不需要这样的企业。”

“可它现在是国内食品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一点你怎么解释?”

“不能只看眼前。让‘美滋味食品’肆意发展就是在树立一个坏榜样,企业应当是朴实的,服务于人民的,而不该是倒退的,扰乱市场,投机取巧,我甚至怀疑他的背景……”

“喂喂喂,好了!”

“我的意见是先进行会谈,需要请示的地方就去请示。据我所知,想要举报‘美滋味食品’的人不在少数,有人的批评比我们还严厉,说它已经误入歧途了。”

“招商办的人该接待的就接待,那位李总不是说有市场数据,还谈论了很多关于未来市场的信息吗?”

“好主意!”

李卫东走出机场,一辆天津大发面包车早已等候在此。司机是个年轻人,见到李卫东和张玉凤两人时显得有些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