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万分不解,士兵指导打仗即可,还要知道为何而打,为谁而打吗?
在他看来,只要士兵足够骁勇善战,服从命令即可。
其余的,懂不懂为谁而打,这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吗?
朱元璋觉得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头回知道,打仗还需要有人做思想指导的。
光幕下方,弹幕滚过:
“独立团铁三角齐聚了,这下子应该就准备开干了。”
“终于轮到全面抗战了,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哎!”
与此同时,光幕上画面变幻。
【平坦旷野上,刚经历完一场酣战的残兵,在旷野上一字排开】
【所有人手握长刀,举在右肩前】
【连长目光坚毅地注视着前方,“骑兵连!听我的命令,向敌人进攻!”】
【“杀啊!”一个连的骑兵悍勇地向对面倭军的一整个联队冲锋而去!】
【两队交锋,悬殊的人数差距,骑兵连的战士一个个被斩落马下,死伤过半】
【但是,骑兵连所有人的目光都没有畏惧】
【孙德胜摘下帽子,用力擦去马刀上的血,高举起刀,喝道:“骑兵连,继续进攻!”】
【再次冲锋过后,骑兵连只剩下孙德胜一人,他左边臂膀被斩,只剩下握着马刀的右臂】
【他直视对面的倭军,双眼燃起仇恨的怒火,缓缓而坚定地举起了手中马刀】
【“骑兵连!进攻!”】
【孙德胜毫不畏惧地,驾马冲向倭军骑兵,直至被斩落马下】
金銮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中。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亦或者是高座上的帝王。
所有人沉默地看着天幕上,那位单臂举着马刀,向前冲锋的战士。
直至他倒在地上,所有人都没有移开目光。
蓝玉张了张嘴,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又闭上了。
这支骑兵,从一开始冲锋的时候,就知道是必死的结局。
但是依旧没有人退缩。
他可太清楚,两队骑兵对冲是什么情况了。
这种人数悬殊的骑兵对冲,人数少的一方,基本是死定了的。
蓝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轻叹了一声。
不知多少声叹息相继在金銮殿上响起。
饶是杨宪这个心肝黑的,都看得满心震动。
后世这些人,竟然有这么多人,都能这样视死如归。
虽说他杨宪做不到,可他还是由衷敬佩这种能做到的人。
长阶上,朱元璋手扶在龙案上,叹息道:
“我汉家儿郎,各个都是好样的。”
话落,朱元璋就不由想起那个将他大明覆灭了的大清。
上一场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打自己人打这么狠。
等他们打鬼子,打番邦的时候,各个都跟缩头乌龟似的。
而且还不顶用,跟敌军都打不了几招。
就连甲午海战的时候,领头冲锋,宁死也要去撞倭军战舰的邓世昌,也是他汉家的儿郎。
“狗屁的大清。”
朱元璋骂了一声。
要不是它,未来的华夏也不至于打得这么艰难!
光幕变幻。
【接下来,就是这场经典的,平安县城大战,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重创晋西北倭军】
【“集合!”李云龙调集手上所有部队,进攻平安县城,并道:】
【“有邻的部队咱没权限调动,告诉他们,我们到县城去喝酒吃肉,谁要是眼馋了,就一起干!”】
【电台前,倭军将领目光沉重,“鬼子山本在此请求支援平安县,我快撑不住了”】
【晋西北无数倭军,齐齐出动,向着平安县城方向挺进,潮水般涌去】
【同时,随着平安县城交火,倭军齐齐出动,数支团队营队,各个防区,齐齐投入战斗】
【楚云飞背着手:“不管谁在打平安,我358团,一定帮帮场子”】
【整个晋西北,都被炮火笼罩,各处都有炮火硝烟升起弥漫,轰隆地炸飞双方军队】
【李云龙妻子秀琴被倭军捆绑在城楼上,她冲着李云龙大喊:“李云龙,你开炮啊!”】
【李云龙死死盯着城楼,硝烟布满他整张脸,哑声嘶吼:“意大利炮,开炮!”】
【嗖嗖数枚炮弹落在城楼上,整座城楼上方轰塌,硝烟弥漫】
大唐贞观位面。
李世民与朝堂的数名重臣,这会都在京城郊外的空地上。
他们面前还有一个大坑,黑色硝烟缓缓从坑底升起。
就在方才,他们刚在这里试爆了钻研出来的火药。
李世民站在大坑边缘,抬头望着炮火冲天弥漫,源源不绝的战场。
然后低头看了看这个不算多深的坑,又瞥了眼旁边仓库里堆积的炸药。
“不够。”
李世民皱着眉,退开大坑边缘,来到储存炸药的仓库。
“这些炸药太少了,还要研制更多些。”
就这些炸药的量,像天幕里那样开战的话,根本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李世民背着手,再度抬起的脸上,仿佛都被天幕上的火光映照。
看着天幕里威力巨大的炮火,对这些炸药更加不满意。
“看到没有,朕要的是这种威力的炸药。”
他抬手指着李云龙轰塌平安县城楼的那座大炮,眼中异彩连连。
竟然几炮就能轰炸掉城楼。
若是大唐能够制造出这种火药,还有谁能抵挡住大唐的铁骑?
区区倭国,也只会被踏破国门。
休要再想像后世那样,欺辱华夏。
房玄龄看向天幕,在那城楼被轰烂的时候,他感觉自己都被跟着轰了一炮。
“陛下,这……恐怕很难。”
他们压根没有任何火药基础,能够搞出这种炸药就很难了。
结果,陛下现在还要他们搞出后世的这种威力凶猛的火药。
后世那是经过世世代代积累后,才造出了这种杀伤力的武器。
他们如今就是起步,约莫等于零的时候。
这不是在他们才学会爬的时候,就让他们跑嘛。
李世民却不太高兴,这么点炸药,还有这点威力,和天幕的比起来还是差太远了。
他背着手,不打算改主意。
“再难也得捣鼓出来,那些番邦可不管我们难不难。”
“这天幕里,后世华夏抵抗倭军侵入,同样也难,可他们不也没有放弃?”
李世民挥了挥手,下令道:“难也要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