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番骚操作,成功翻车,一征高句丽败

换源:

  【杨广率领众国酋长、群臣百官亲征,并且要求一切军令都需要告知他,才能行动。】

【也就是说,打仗时将军发现战机不能立刻出动,还需要先和杨广汇报,等杨广批准他能动,才能动。】

【此次征讨高丽,杨广征天下之兵,无论远近,皆征召入伍。】

【更调集江淮以南水手万余,弩手三万,岭南排镩手三万,以及数万民夫,规模空前。】

秦朝。

嬴政闻言,不禁好奇地问:“这高句丽与匈奴相比,实力如何?”

他记得曾提及三次征讨高句丽,但此刻提及的似乎是首次行动。

首次便动用百万大军,是敌人太过强大,还是意在以绝对优势速战速决,一举平定?

朝臣们面面相觑,皆摇头表示对此地名闻所未闻,更不知其详情。

【众多士兵,不分南北,无论远近,皆被召集至涿郡集结,规模宏大。】

【随后,幽州总关接获指令,紧急于东莱海口督造战船三百艘。】

【官吏严加督工,工匠们日夜不息地浸泡在水中劳作,条件极为艰苦,以致许多人腰部以下生蛆,伤亡惨重,约有三四成工匠因此丧生。】

【紧接着,朝廷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夫,并动用大量船只,将黎阳及洛口粮仓的粮食运往涿郡。】

【船队连绵不绝,绵延千余里,船上满载着军械与攻城器械。】

【这条运输线上,数十万民众日夜兼程,道路为之拥堵,死伤不断,沿途恶臭难闻,景象凄凉。】

目睹天幕中所播放的画面,善于军事的皇帝将军谋臣皆是摇头,前期筹备的混乱与低效,后期的战事又如何进行?

【更糟糕的是,长途运输导致粮食质量下降,杨广竟下令民众购买这些劣质米粮,以弥补国库损失,此举进一步加剧了民间负担。】

【随着大规模征兵与粮食调配,粮价飞涨,加之天灾频发,饥荒蔓延,一斗米的价格飙升至数百钱。】

【这对于本就贫困的百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无力购买粮食的民众,只能背井离乡,甚至聚众为盗,以求生存。】

【首次征讨高句丽之战,以士兵伤亡惨重、农时荒废、粮价暴涨、百姓困顿、地方起义频发而告终,隋朝国力大损。】

【这一切,仅发生在大业八年,令人唏嘘。】

【杨广第一次打高句丽自有其军事政治方面的考量。】

【因此这第一次并不算好大喜功。】

【但是,杨广三征高句丽而不下,却是真正将隋朝拖垮了。】

面对质疑,杨广愤然起身,驳斥道:“岂能以朕不知兵论之?”

“朕曾亲率大军灭陈,战功赫赫。”

然而,四周一片寂静,连萧皇后也沉默不语。

她的心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灭陈之战的真相——

杨广虽挂名元帅,实则决策与指挥皆由高颎等将领负责,而他本人则更倾心于陈后主的宠姬。

杨广冷哼一声,继续道:“还有那不知死活的吐谷浑,亦是朕亲征,如今那步萨钵可汗可是逃奔至党项了!”

河风习习,带着几分凉意,轻轻拂过,几丝碎发从皇后萧氏的鬓边滑落,她优雅地抬手,将发丝轻轻捋至耳后。

心中暗自思量:是啊,亲征吐谷浑余孽,就这样的,却仍损失惨重,众多将士因严寒而牺牲,实乃痛心疾首。

【攻打高句丽时,杨广依旧注重颜面。】

【他先是宣称此行乃是为吊民伐罪,非为个人功名,严令各将领不得擅自行动,需协同作战。】

【战略部署上,他坚持三路并进,任何进攻或撤退都需三路配合进行。】

再结合前面天幕所说,杨广要求将领不论是进攻或者撤退都必须奏报给他,等杨广同意了才能继续行动……

高句丽国内。

君臣上下原本因隋朝大军压境而人心惶惶,有的考虑投降以求自保,更多的则是愤怒与恐惧交织。

虽知国小力微,却也不愿轻易言败,决心以兵相抗。

尽管内心深处已将自己比作笼中之兽,面对强隋,胜算渺茫,朝堂之上弥漫着浓浓的悲哀。

然而,就在这绝望之际,天幕却揭示了杨广的一系列“奇策”,让高句丽君臣惊愕不已,泪水与苦笑交织。

“他这是……唉,罢了,能让隋朝二世而亡,其决策之荒诞,可见一斑。”

“我竟还试图以此嘲讽,实属多余。”

北宋末年的金国。

君臣听闻此事,无不拍手称快。

认为隋朝皇帝之荒唐,较之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完颜娄室靠在椅背上,一脸难以置信:“这哪是打仗,简直是儿戏!”

“不让轻兵突袭,他难道不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吗?”

完颜宗望则目光如炬,望向南方,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宋人亦是如此,皇帝遥控指挥,军队需按图索骥。”

“这些帝王,总想着掌控一切,却不知战场瞬息万变,如此行事,岂有不败之理?”

卫青等将领想了想自己若是在前线浴血奋战,对抗匈奴时,却因需等待远在京城的皇帝批准而错失战机,顿时脸都绿了。

“还是陛下您好。”程咬金的话语中透露出由衷地感慨。

李世民双手叉腰,嫌弃道:“碰见杨广,那些将士可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古代通信的不便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即便是紧急军情,通过快马加鞭传递,往返也需月余,这期间,战局早已千变万化。】

尚未踏上征高句丽征途的杨广,脸色阴晴不定,而朝堂之上,群臣纷纷劝谏:“陛下,请三思而后行啊!”

杨广却坚定回应:“朕已深思熟虑,此番定能成功!”

【世人或许不解,为何杨广要如此行事?】

【实则,他深恐将领借战胜之机,拥兵自重,威胁皇权。】

【但此举,却也无形中束缚了前线将士的手脚。】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杨广还颁布了一道命令:若高句丽有投降之意,务必安抚接纳,不得继续进攻。】

【这一决策,直接导致隋军在即将攻克城池之际,频繁遭遇高句丽的“诈降”策略。】

【隋军将领进退维谷,既不敢擅自进攻,又不敢轻易接受投降,只能一次次派人快马回京请示。】

【待杨广旨意下达,高句丽早已重振旗鼓,再次严阵以待。】

【如此往复,杨广仍不肯更改指令,毕竟他要脸。】

【高句丽成功坚守,隋军却因此士气受挫,加之粮草不济,后勤补给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遗憾撤军。】

【于是这么一番骚操作,成功翻车了。】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

刚刚翻车的杨广看见这里,攥紧拳头,心中怒骂:妖孽!安敢如此羞辱朕!朕必杀之——

PS: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谢谢各位读者大大们~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