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心中明白,司马懿这是想用坚壁清野和骚扰战术拖垮自己。他深知继续深入恐有不测,但若就此退兵,之前的战果便会付诸东流。于是,姜维决定先稳固已占领的据点,整顿军队,同时想办法解决补给问题。
姜维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张翼说道:“将军,如今魏军切断我补给,若不能尽快解决,我军恐难久战。不如暂且退兵,从长计议。”姜维摇头道:“退兵容易,但再想寻此良机进攻曹魏便难了。我意,可在附近招募百姓,组织他们协助运输粮草,同时加强巡逻,保护补给线安全。”廖化也提出:“将军,还可尝试寻找魏军防守薄弱之处,突袭其粮草囤积地,以战养战。”
姜维觉得廖化所言极是,于是一面安排人手在当地招募百姓,许以重利,组织成临时的运输队伍,并调配士兵沿途护送;一面派出大量探子,深入魏军后方,探查魏军粮草囤积之地。经过几日的侦查,探子回报,在西北方向的祁山堡,魏军囤积了大量粮草,但防守较为严密。
姜维仔细研究了祁山堡的地形和魏军的防御部署后,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偷袭计划。他挑选了五千名精锐步兵,趁夜出发。大军沿着崎岖的山路悄然行军,避开了魏军的巡逻部队。接近祁山堡时,姜维将部队分成三路。一路由张翼率领,从正面佯攻,吸引魏军注意力;一路由廖化带领,绕到祁山堡后方,截断魏军退路;自己则亲率中军,从侧面突袭魏军粮草囤积处。
张翼按照计划,率部来到祁山堡前,点燃火把,擂鼓呐喊,发起猛烈攻击。魏军守将以为蜀军大举进攻,急忙调集兵力防守正面。就在此时,姜维率中军如鬼魅般出现在侧面,砍翻了守卫,直扑粮草囤积处。魏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而廖化也率部顺利截断了魏军退路,将祁山堡内的魏军困在了堡中。
一番激战后,蜀军成功夺取了祁山堡,烧毁了魏军大量粮草。剩余魏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姜维这一行动不仅解决了自身的补给问题,还极大地打击了魏军的士气。
司马懿得知祁山堡粮草被劫,怒不可遏。他意识到姜维绝非等闲之辈,若不尽快将其击退,恐会引发更大的危机。此时,曹丕派来的援军也已抵达,司马懿决定集中兵力,与姜维展开一场决战。
司马懿将大军集结在渭水北岸,背水列阵,摆出一副与蜀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姜维得知消息后,率军来到渭水南岸,与魏军对峙。他看到魏军背水列阵,心中明白司马懿这是想置之死地而后生,激发魏军的斗志。
姜维与诸将商议道:“司马懿此举甚是凶险,但也说明他急于求胜。我军不可贸然渡河进攻,可先以弓箭射击,打乱其阵脚,再寻机渡河破敌。”于是,蜀军万箭齐发,向魏军阵中射去。魏军早有防备,盾牌手迅速举起盾牌,挡住了大部分箭矢。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姜维发现魏军阵脚开始有些松动,似乎是长时间保持防御姿势而疲惫。他当机立断,下令擂鼓渡河。蜀军士兵们呐喊着,乘坐战船向渭水北岸冲去。魏军见蜀军渡河,纷纷准备迎战。就在蜀军即将登陆北岸时,司马懿一声令下,魏军伏兵从两侧杀出,试图将蜀军截杀在河边。
姜维早有预料,他指挥蜀军迅速组成方阵,抵御魏军的攻击。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渭水岸边的土地。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姜维深知这样僵持下去对蜀军不利。他环顾战场,发现魏军后方有一处旗帜晃动较为频繁,料想那必定是魏军的指挥中枢。于是,姜维亲率一支精锐骑兵,向魏军指挥中枢冲去。
魏军见姜维亲自冲锋,急忙调兵阻拦。但姜维一马当先,长枪舞动,如入无人之境。他的骑兵部队紧随其后,势不可挡。眼看就要冲到司马懿面前,突然,一支冷箭向姜维射来。姜维侧身一闪,箭擦着他的铠甲飞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战场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原来,孙权得知姜维出兵北伐,认为有机可乘,便违背与曹魏的议和协议,再次出兵进攻曹魏的淮南地区。
曹魏边境守将抵挡不住东吴的突然进攻,连连告急。消息传到司马懿军中,顿时引起一阵慌乱。司马懿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若此时与蜀军继续僵持,一旦东吴在淮南取得突破,长驱直入,曹魏腹地将直接暴露在东吴兵锋之下,局势将变得极为危急。
司马懿当机立断,留下部分兵力继续与蜀军对峙,佯装仍有决战之意,迷惑姜维。自己则亲率大军,日夜兼程,火速回援淮南。姜维见魏军突然调动,一开始还摸不清状况,但很快便通过探子得知了东吴出兵淮南的消息。他心中大喜,明白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姜维立刻召集众将,说道:“魏军因东吴出兵淮南而回援,此时正是我们追击的好时机。但司马懿狡诈多端,留下的断后部队必定有所防备,我们不可大意。”姜维精心部署,命张翼、廖化各率一军,从两侧迂回包抄魏军断后部队,自己则亲率主力正面追击。
魏军断后将领本以为姜维会忌惮有诈,不敢贸然追击,故而防备稍有松懈。当蜀军如猛虎般杀到时,他们仓促应战,顿时阵脚大乱。张翼、廖化的部队迅速从两侧穿插进来,将魏军断后部队包围。一番激战后,这部分魏军大半被歼,其余的纷纷投降。
姜维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了之前被魏军占领的多处失地。曹魏边境的百姓听闻蜀军大胜,纷纷箪食壶浆,迎接姜维的大军。姜维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整军备战,准备继续向北推进,扩大战果。
在淮南战场上,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大军。陆逊深知司马懿善于用兵,此次回援必定来势汹汹。他并未急于进攻曹魏城池,而是先在淮南各地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囤积粮草,摆出一副持久作战的姿态。
司马懿率领大军抵达淮南后,见东吴军队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找到破绽。他深知东吴水军强大,在淮南水网密布的地区作战,若贸然进攻,很可能陷入困境。于是,司马懿也下令魏军就地扎营,与东吴军队对峙,同时派人收集情报,寻找东吴防线的薄弱之处。
双方对峙了数日,司马懿发现东吴在皖城的防守相对较弱,且皖城地理位置重要,若能夺取皖城,便能切断东吴军队之间的联系,对东吴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司马懿决定集中兵力,突袭皖城。
魏军趁着夜色,悄悄向皖城进发。负责防守皖城的是东吴将领周舫,他为人谨慎,虽知道皖城相对其他地方防御较弱,但也不敢懈怠。周舫加强了皖城周围的巡逻,同时在城墙上增设了许多烽火台,一旦有敌军来袭,便可迅速发出警报。
就在魏军快要接近皖城时,巡逻的东吴士兵发现了魏军的踪迹,立刻点燃烽火。一时间,皖城城墙上火光冲天,警报声大作。周舫迅速组织士兵登上城墙,准备迎敌。魏军见行踪败露,不再隐藏,发起了猛烈的攻城战。
魏军推着攻城车,扛着云梯,潮水般涌向皖城。城墙上的东吴士兵则用弓箭、滚石、檑木等奋力抵抗。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攻城车被巨石砸得粉碎,云梯也被东吴士兵用长杆推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喊杀声震耳欲聋。
司马懿在阵前看到攻城受阻,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拿下皖城,一旦东吴其他部队赶来支援,魏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于是,司马懿亲自到攻城一线督战,激励魏军士兵奋勇向前。
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皖城的城门渐渐开始松动。周舫心急如焚,他一边指挥士兵用巨石、树干等堵塞城门,一边派人向陆逊求援。陆逊得知皖城告急后,立刻派出朱桓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火速增援皖城。
朱桓率军日夜兼程,很快便赶到了皖城附近。他见魏军正在全力攻城,便决定从背后突袭魏军。朱桓一声令下,东吴军队如神兵天降,从魏军背后杀来。魏军顿时大乱,腹背受敌之下,士气低落。司马懿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军。
此次皖城之战,魏军不仅未能攻下皖城,还损失了不少兵力。司马懿退回大营后,心中懊恼不已。他深知东吴陆逊足智多谋,想要在淮南取得突破并非易事。而此时,他又担心姜维在西线趁虚而入,进一步扩大战果,使得曹魏两面受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